關健儀 馬雪霞 駱綺云
臨床上對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腸新膀胱術后患者行新膀胱沖洗時,常常因為回腸分泌黏液多或陳舊性血塊而堵塞尿管。既增加患者痛苦,又增添護士工作量。為觀察不同膀胱沖洗方法對保持尿管引流通暢效果的影響,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本研究對兩種膀胱沖洗方法在保持尿管引流通暢效果上進行比較,以試圖尋找安全有效的膀胱沖洗方法,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集我科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腸新膀胱術術后停留尿管60例患者,其中男43例,女17例,年齡36~81歲,平均61.4歲。其中45例是首次診斷為膀胱腫瘤,15例為復發(fā)腫瘤,復發(fā)患者中6例曾經(jīng)接受了經(jīng)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4例曾經(jīng)接受了膀胱部分切除術,另外5例患者則先后接受了前面兩種術式。肌層浸潤性膀胱癌通過膀胱鏡檢查和腫瘤活檢得到確診。所有病例都沒有接受術前化療或者放療。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種、手術方式、留置尿管時間及治療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將入選患者隨機分為A、B兩組各30例。A組使用間歇膀胱沖洗方法;B組使用手動膀胱沖洗方法。兩組膀胱沖洗液均使用等滲沖洗液(成分:每100 ml沖洗液含氯化鈉900 mg,性狀:為無色澄清,透明液體,味微咸。等滲,滲透壓308毫升摩爾/升;PH4.5-7.0;無菌。)研究終點為尿管堵塞或尿管細菌感染。患者手術前、術后48 h、7 d或7 d后以及病情發(fā)生變化時均留取中段尿做細菌學檢查。
1.3 判定標準及觀察指標 ①沖洗液澄清度判定。沖洗液澄清分3度:Ⅰ度沖洗液呈淡黃色,澄清無混濁;Ⅱ度沖洗液輕度混濁,呈深黃色;Ⅲ度沖洗液呈深黃色,并有明顯混濁,尿管中可見腸黏液絮狀物。本研究以Ⅰ度為沖洗液呈淡黃色澄清,判斷為膀胱沖洗效果好;Ⅱ度沖洗液輕度混濁,呈深黃色,判斷為膀胱沖洗效果一般;Ⅲ度沖洗液呈深黃色,并有明顯混濁,判斷為膀胱沖洗效果差;②尿管堵塞。常見尿管無尿液引出,回抽有明顯阻力,須經(jīng)反復沖洗尿管,抽出腸黏液絮狀物后才暢通。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
2.1 兩組沖洗液澄清度及尿管堵塞比較見表1。兩組沖洗液澄清度及尿管堵塞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1 兩組沖洗液澄清度、尿管堵塞比較(例)
3.1 保證尿管引流通暢的重要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腸新膀胱術術后,患者均須留置22號FOLEY三腔硅膠導尿管。留置尿管可充分引流尿液,減少新膀胱的壓力,有利于其愈合;對預防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瘺和狹窄也有重要作用[1],應時刻注意保持尿管引流通暢。新膀胱縫制后一般無明顯出血,但由于回腸黏膜不斷分泌黏液,易造成尿管堵塞,從而導致腹脹、回腸吻合口漏尿等并發(fā)癥[2]。因此,膀胱沖洗應采用正確的方法保證尿管引流通暢。
3.2 間歇膀胱沖洗法主要借用虹吸原理進行膀胱沖洗。是利用三通的導尿管將等滲溶液灌入膀胱內(nèi),再借用虹吸原理將灌入膀胱內(nèi)的液體引出來[4]。臨床上常用沖洗液125~200 ml,2次/d,進行沖洗。目的是清除膀胱內(nèi)的異物(血液、黏液),從而減輕刺激和疼痛;保持尿管引流通暢,預防或減少血凝塊形成,預防感染。缺點是滴注時溶液液面距床面約60 cm,產(chǎn)生一定的壓力,才能使藥液順利滴入膀胱。沖洗的壓力和量不易控制,過多沖洗液易使新膀胱壓力過大、吻合口易斷裂;過少沖洗液會因壓力低、不能徹底地沖洗干凈新膀胱內(nèi)黏液,易堵塞尿管。
3.3 手動膀胱沖洗法更有效保持尿管引流通暢。手動膀胱沖洗法是利用沖洗器抽吸沖洗液后直接連接導尿管出尿口將沖洗液注入新膀胱內(nèi),再回抽出等量沖洗液的的方法。它的作用是利用壓力差,可人為調(diào)節(jié)、控制所需壓力,由導尿管沖離或沖洗出黏液、血塊和尿沉渣,有效解除尿道阻塞,保持尿管通暢[3]。因此,該沖洗方法對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腸新膀胱術術后黏液、沉渣多易堵塞尿管更適合使用。沖洗時注意:①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②每天沖洗液量和次數(shù)根據(jù)病情需要(常規(guī)250~500 ml,2次/d,如手術后1~2 d或患者尿管引流出較多黏液時可增加沖洗量和次數(shù));③若天氣寒冷,室溫低,可將灌洗液適當加溫至38℃ ~40℃;④控制沖洗液的量,遵守“進多少,出多少”的原則;每次沖洗量30~50 ml,勿超過60 ml,過多沖洗液易使新膀胱壓力過大、吻合口易斷裂,過少則無沖洗效果;避免用力回抽,會造成新膀胱黏膜創(chuàng)傷;⑤若患者出現(xiàn)腹脹、腹痛,可暫停沖洗,教導患者深呼吸,盡量全身放松,癥狀緩解后才沖洗;⑥若遇到黏液、血塊堵塞尿管,阻力大不能回抽出沖洗液,則輕柔轉動調(diào)節(jié)導尿管的位置,用逐漸加壓方式?jīng)_洗后回抽,必要時增加沖洗液量,重復進行沖洗,直至尿管管腔通暢無渣為止。
本研究顯示,在上述兩種膀胱沖洗方法中,手動膀胱沖洗法更具有主動性、靈活性和安全性,因此對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腸新膀胱術術后保持尿管引流通暢效果最佳。
[1]徐國強,徐繼恩.原位回腸代膀胱術26例臨床分析.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3,18(3):153.
[2]溫海濤,姚許平,錢君海,等.改良Indiana膀胱術的遠期療效觀察.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3,18(11):673.
[3]葉敏.Studer回腸代膀胱術的技術改進和臨床應用.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3,24(10):686.
[4]潘純媚.最新護理技術.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