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杰 張麗娟 殷月蘭
足跟痛又稱跟痛癥,既足跟底部局限性疼痛,臨床上中老年多見,體型肥胖的婦女易患此癥,多數(shù)患者由慢性損傷引起疼痛,常伴有跟骨結(jié)節(jié)部的前緣骨刺,偶有外傷史[1]。臨床觀察,人到中年內(nèi)分泌、骨代謝的生理紊亂,久站的工作人員以及骨質(zhì)疏松退行性改變,也易患跟痛癥。筆者采用穴位注射、針灸治療加醋熏洗的綜合療法,效果顯著而持久,不易反復(fù)。由此將1995年9月至2008年9月共收集到的99例跟痛癥的患者,隨機分為綜合治療組,針灸治療組,穴位注射治療組,采用對照治療,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1995年9月至2008年9月,對99例(單足)我院門診就診并確診為跟痛癥的患者進行治療觀察,以患者就診順序做為編號,隨機分為3組。綜合治療組33例,其中男15例,女18例;年齡40~70歲,平均(48±8.2)歲;病程1~6個月,平均3.5個月。針灸治療組33例,其中男12例,女21例;年齡39~65歲,平均(45±7.4)歲;病程1~8個月,平均5個月。穴位注射治療組33例,其中男14例,女19例;年齡42~68歲;平均(44±7.2)歲;病程1個月~1年,平均7.5個月。3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99例患者均經(jīng)過X線檢查,單側(cè)跟骨骨質(zhì)增生占61.7%,雙側(cè)占2%,其余雖無骨刺,但符合跟痛癥診斷標準,就診時臨床存在明顯的疼痛癥狀納入治療。
1.3 排除標準 跟骨骨折、腫瘤或其他嚴重的內(nèi)外科疾病;有明顯的外傷史,致跟腱斷裂等;存在出血傾向、伴有嚴重的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
2.1 綜合治療組
2.1.1 太溪穴位注射 嚴格無菌操作及消毒過程,取仰臥位。選用藥液:1%~2%利多卡因5 ml;得寶松(復(fù)方倍他米松)注射液5 mg×1 ml;維生素B12針劑100 μg×1 ml;抽入10 ml注射器中混勻備注。操作:用6號針頭點刺太溪穴,使針感放射到足底,再固定針頭并注入1.5 ml備用藥液。一周注射一次,兩周后評定療效。
2.1.2 針灸治療 取穴:懸鐘、太溪、然谷、阿是穴。操作:平臥墊高患足方便治療,遵上述穴位垂直進針,太溪穴要求有強烈的放射針感,其他穴位平補平瀉,針畢每穴懸灸2~3壯,1次/d,每周五次,兩周后評定療效。
2.1.3 醋熏洗 方法:用陳醋半瓶,熱水1500 ml倒入鋁盆內(nèi)(鋁盆大小可容納患足),在鋁盆底部放入小電爐煮沸,將患足抬高熏蒸足跟部15 min,關(guān)閉小電爐,待水溫能放入患足再浸泡15 min,1次/d,兩周后評定治療效果。
2.2 針灸治療組 治療方法同綜合治療組的針灸治療加醋熏洗。
2.3 穴位注射治療組 治療方法同綜合治療組的太溪穴位注射加醋熏洗。
3.1 臨床VAS評定法 在每組治療前和治療結(jié)束時采用游動標尺進行評定。游動標尺正面為在0~10之間可游動的標尺,背面為從0~10數(shù)字的VAS游動標尺(相應(yīng)長度的厘米數(shù),可精確到毫米)。患者移動游動標尺至自己認定的疼痛位置時,醫(yī)生立即在尺的背面看到具體數(shù)字[2]做記錄。
3.2 臨床療效 無痛:足跟部觸地無疼痛,行走自如;輕微痛:足跟部觸地有疼痛,行走幾步疼痛緩解;中度痛:足跟部觸地疼痛,行走后仍感疼痛稍有障礙;重度疼痛:足跟部觸地疼痛劇烈,行走活動障礙。
3.3 治療結(jié)果
表1 3組療效比較
由上表可見,綜合治療組、針灸治療組和穴位注射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3.9%、72.2%和69.7%,通過χ2檢驗比較,綜合治療組和針灸治療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合治療組和穴位注射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針灸治療組和穴位注射組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綜合治療法療效優(yōu)于單純穴位注射或針灸治療,穴位注射和針灸治療法療效相當。
跟痛癥常因跟骨的反復(fù)摩擦、不協(xié)調(diào)的運動以及生理性骨代謝紊亂,造成骨質(zhì)增生或跟骨的無菌性炎癥,導(dǎo)致疼痛,活動障礙。首次治療采用太溪穴位注射,少量的激素、麻藥、維生素、恰到好處的起到了迅速消炎、止痛、營養(yǎng)神經(jīng)的作用。接下來以太溪穴為主的針灸治療,疏通了經(jīng)絡(luò),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辨癥分析,選擇腎經(jīng)為主的穴位,其腎主骨,調(diào)整了腎經(jīng),促進了骨代謝。
現(xiàn)代醫(yī)學解剖示淺刺太溪穴,就能觸及脛神經(jīng),而脛神經(jīng),經(jīng)內(nèi)踝到足跟,分布于足底。神經(jīng)的刺激,促進了局部血液循環(huán)。
針的同時加艾灸更顯療效?!端貑?五常政大論》中講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边\用艾灸的方法對疾病進行治療是一種無毒治病的綠色療法,即安全又有效,對人體不產(chǎn)生任何毒副作用[3]。
每日的陳醋熏洗不可忽視,醋中含氨基酸、醋酸、乳酸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4]。醋中的揮發(fā)物質(zhì)滲透力很強,通過熏蒸可以軟化骨刺,消腫散瘀,久之使骨刺變得扁平,因此起到了永久性解除跟痛癥患者的痛苦。
[1]王凡 .疼痛針灸推拿特技大全.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4,5:391.
[2]惲曉平.康復(fù)療法評定學.華夏出版社,2005,7:345.
[3]趙???,尤思玉.子午流經(jīng)溫疚法.天津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8:25.
[4]劉廷,倪泰一,楊曉軍.治百病妙方.重慶大學出版社,199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