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舟
9月29日,配備先進科技武裝的盛唐神探《狄仁杰》引箭待發(fā),出品方對影片片花、幕后花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態(tài)度,更加確證了影片的科技含量。兩大神探國產(chǎn)狄仁杰PK英倫福爾摩斯戰(zhàn)績如何,徐老怪能否迎來揮師北上后遲來的華麗完勝,一切靜等觀眾的評判。
誰料此時非一般喜新厭舊的徐老怪一顆心早已飛奔至下一站:打造中國影史第一部3D版武俠巨片:新《新龍門客棧》——《龍門飛甲》。3D之于徐老怪,絕不是一時腦熱跟風,而是整十年厲兵秣馬,待今朝一試鋒芒。
動畫《小倩》劇照
在日本東京一條小街的玩具店里,在高高的貨架前,一個七八歲的男孩目不轉睛地仰望著最高層的高達、咸蛋超人玩具,使勁吞了下口水,他伸出小手臂去夠,但他的個子與高高的貨架相差太遠。
這時,一個蓄著山羊胡的男子走進玩具店,老板立即走上前熱情招呼客人。
“這個,這個,那個,恩,還有那個,我都要了?!鄙窖蚝患患匕淹婢邚呢浖苌夏孟聛?,一會兒工夫,剛才還滿滿當當?shù)呢浖芫贡凰粧叨狻D泻⑸瞪档刂惫垂吹乜粗窖蚝I走他所有心愛而不可得的玩具,結賬離開。
走到店門口,拎著大包小包的山羊胡轉過頭來對男孩說:“看到?jīng)]?這就是大人和小孩的區(qū)別?!闭f完,揚長而去。
這個蓄著山羊胡的男人就是徐克。
這是一個聽來的故事,因其在太多人的耳與口之間傳遞,已很難再去考究其中真實成分多少,杜撰成分多少,演義成分多少,但這樣一個故事在坊間流轉,至少說明大家都認可徐克的這一形象:一個長不大的“老頑童”,一個可以不斷圓自己童年夢想的“幸福大人”。小時候喜歡武俠、喜歡電影,長大了就可以自己書寫武俠電影的傳奇,把童年最愛《倩女幽魂》、《梁?!?、《龍門客棧》、《獨臂刀》以自我風格、個人理解一一重新演繹;小時候喜歡畫畫,長大了就可以出自己的畫傳《天涯明月刀》,監(jiān)制自己想做的動畫片《小倩》,3D動畫人物與真人一起演出的《老夫子2001》;小時候喜歡魔術,喜歡看別人被自己的新技術震驚后的傻樣,長大了就一直興趣濃厚地緊跟著全球電影技術更新的腳步,從視覺特效到CG到3D,徐克永遠樂此不疲。
1988年美國電影技術牛人羅伯特.贊米基斯拍出了震驚四座的《誰陷害了兔子羅杰》,開創(chuàng)真人與動畫結合的全新領域,對技術動向一直敏銳的徐克及時跟進,很快嘗試了這項技術,在《開心鬼救開心鬼》和《摩登如來神掌》的結尾就搞起真人與動畫的交流,運用自如,十分精彩。1996年徐克在自己擔任編劇、監(jiān)制的動畫片《小倩》中嘗試3D與2D動畫的結合,為了達到平面人物與立體背景交融的最佳效果,徐克絞盡腦汁,相繼找來日本、韓國、印度提供技術做效果,務求盡善盡美。最終呈現(xiàn)在觀眾眼前的《小倩》畫面絢爛、創(chuàng)意十足,徐克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配以無所不能的動畫片技術,簡直讓觀眾大開眼界,燕赤霞聲勢震天的降妖伏魔,郭北縣鬼氣森森的“熱鬧”景象,都令人印象深刻。
圖均為動畫《小倩》劇照
2001年,徐克又在3D探索之路上邁出一大步,將從小就十分喜愛的漫畫人物老夫子和大番薯在大銀幕上3D化,拍攝了香港電影史上第一部將3D動畫人物與真人演出相結合的電影《老夫子2001》。為了創(chuàng)作3D老夫子,徐克和技術人物費了不少腦筋,僅僅一個老夫子在鏡頭前走過的鏡頭完成起來就相當不易,既要兼顧老夫子因動作而改變的關節(jié)、肌肉以及表情,同時也要估計衣服上的褶紋變化,任何一點出了問題,人物動作便顯得生硬而不流暢。將電腦3D人物與真人鏡頭相結合的過程更為繁復,每個鏡頭都需要完成多層操作:先要在現(xiàn)場拍攝真人與綠衣人演戲的鏡頭,綠衣人的功能就是在現(xiàn)場給真人演員一個視線定位以及講對白的時間把握。同時綠衣人還可作為燈光部門的參考,知道在這個鏡頭中3D人物衣服的受光情況。然后拍攝沒有綠衣人,只有演員對著空氣作戲的鏡頭。還要再拍攝沒有演員只有背景的鏡頭。將拍攝完的這些鏡頭統(tǒng)統(tǒng)交給電腦動畫制作人員,再一步一步將拍攝片段與電腦3D合成為最后在銀幕上出現(xiàn)的畫面。
早在《狄仁杰之通天帝國》開機之前,認定3D技術已經(jīng)成熟,完全可以拍攝出一部3D武俠巨片的徐克已經(jīng)將3D版《新龍門客?!贰洱堥T飛甲》排上日程,最終只能因《狄仁杰》延遲開機至2010年6月,不久前,《龍門飛甲》開機再次延遲到2010年10月,而且據(jù)說還未開機,只是試機已讓出品方博納公司花銷不菲,不由讓人為徐老怪捏一把汗。面對各種猜測,博納影業(yè)總裁于冬開口釋疑,表示延期主要是為了確保3D效果更佳:“席卷全球的3D電影熱潮導致3D電影項目接連不斷地誕生,然而‘沒有工業(yè)標準’依然是目前國內乃至亞洲范圍內拍攝3D電影,包括《龍門飛甲》面對的最大問題。徐克導演為了建立國內成熟的3D團隊和基地,已花費兩年時間向海外團隊取經(jīng),將借此機會,挑戰(zhàn)3D技術的各大疑難雜癥,并尋找出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法。所以我們將延長3D拍攝的測試時間,從原來的1個月增加到3個月。因此,經(jīng)過各部門主創(chuàng)的慎重討論,決定《龍門飛甲》延后開機?!?/p>
為一部電影進行為期3個月“真刀真槍”的試拍,在中國電影史上還是首例。導演徐克為了培養(yǎng)中國自己的3D團隊和基地,在過去的兩年內,去了全世界各個不同的3D基地,參加過各種規(guī)模不同的3D測試,一直在取經(jīng)和更新。現(xiàn)在這個由美國、新加坡、韓國和中國3D人才組成的團隊,需要有更多的實際拍攝經(jīng)驗來進一步磨合,因此試拍3個月也顯得殊很關鍵。
雖然號稱是“試拍”,但工作量和投入的人力、物力,卻跟拍一部貨真價實的3D電影幾乎一樣,幾乎所有工種都是雙份配置,僅攝影機就有不同型號的5組(10臺),還有6卡車燈光,就連數(shù)據(jù)管理也有2個小組專門負責。面對眾人的擔心,徐老怪笑言磨刀不誤砍柴工,這一切都是為了更好磨合3D團隊,希望解決武俠對于3D的特殊要求?!坝泻芏嗉夹g障礙和陷阱,不是真拍電影,甚至都不會暴露出來。比如觀眾抱怨3D電影看了會頭暈,這個問題不僅牽涉到演員的走位、攝影機的運動和調度,還跟畫面的長度和剪輯方式有很大關系,如果沒有劇情限制,不真槍實彈地進行拍攝,這一切都不可能找到真正的解決方法?;ㄥX請成熟團隊固然重要,但是3D技術的真正掌握和嫻熟運用,對于現(xiàn)階段正在蓬勃發(fā)展的中國電影工業(yè)更為重要,所以為拍一部電影從海外空降技術團隊,不如讓他們把技術留下,完善我們的工業(yè)。”
2000年李安憑《臥虎藏龍》開創(chuàng)波及全球的新新武俠熱,轉眼又一個十年過去,雖然諸位文藝大導紛紛試水武俠片造就話題不斷、票房不衰,但武俠片再一次走入必須求新求變的狹路也是業(yè)內外不爭的事實,3D版武俠《龍門飛甲》選在2010年開機別有深意,既是前一個十年的結點,又是下一個十年的起點。曾經(jīng)給中國武俠帶來無數(shù)新意的徐老怪,這次又能用3D為中國武俠開創(chuàng)怎樣一片疆土呢?
徐克有很多外號:魔猴、老怪、胡子、老爺……;徐克有很多傳奇:可以不眠不休連續(xù)36小時工作,可以五天內完成剪接、配音、混音、字幕、印片等整個過程,還可以在午夜場放映四小時前動手做些“小改”;徐克還有很多未懸公案在身:胡金銓退出《笑傲江湖》究竟是病退還是怒走?與吳宇森反目,究竟孰是孰非?他監(jiān)制的作品是否都浸透他的個人意圖而擠壓導演創(chuàng)作?香港影評人石琪說徐克天天趕時時趕,都不知道要趕著去做什么;臺灣影評人焦雄屏說看徐克的電影剪輯就知道這是個有嚴重焦慮癥的人;香港攝影師黃岳泰說徐克永遠都在變,你剛剛做好他就跑來說咱們再做一個不一樣的,比之前更好,很多人都受不了他,有部戲在他接手之前已經(jīng)走了五個攝影師,其實他跟前面的攝影師一樣心情,但是他就把徐克當成生命中的一個挑戰(zhàn),看看自己到底能有多少潛能被徐克逼出來。黃霑說跟徐克永遠是“以今日之我打倒昨日之我,又以明日之我打倒今日之我”,跟徐克合作是一種折磨,但如果沒有這種折磨,你也就很難超越自己。
所有這一切都指向一個事實:徐克具有超乎常人的精力、創(chuàng)造力,即使拋卻他最為人所知的導演身份,徐克仍然能交出一張傲人的成績表。
作為特效總監(jiān),他的作品有:恭喜發(fā)財(1985)、開心鬼撞鬼(1986)、古今大戰(zhàn)秦俑情 (1989)、開心鬼救開心鬼(1990)。
作為漫畫家,他已經(jīng)出版了漫畫集《天涯明月刀》。
是徐克將西方的高科技特技帶入了香港電影工業(yè),擴展了香港電影的視聽想像空間,而且多年來他一直致力于特技普及化,使其成本下降,惠及了整個電影行業(yè)。他在“電影工作室”中又成立了“新視覺藝術工作室”,培養(yǎng)了大量特技人才,而且為其他影片提供特技“外賣”。徐克的“魔鬼合作法”為香港電影工業(yè)培養(yǎng)了大量的人才,編劇有杜國威、阮繼志、劉大木、林紀陶、張?zhí)?、鄧碧燕、許莎朗等,導演有程小東、李惠民、陳嘉上等,美術有張叔平、奚仲文、雷楚雄等,動畫特技有林紀陶、黃宏顯等人,他們都已成長為香港電影界乃至華語電影界的中堅力量。
28歲那年,徐克創(chuàng)作了香港第一部“未來主義武俠片”《蝶變》。
32歲那年,徐克拍出了香港第一部特效武俠巨制《新蜀山劍俠》。
46歲那年,徐克推出了香港第一部2D動畫與3D動畫相結合的動畫片《小倩》。
50歲那年,徐克拍出了香港第一部超過1000個特效鏡頭的武俠片《蜀山》。
同年推出了香港第一部真人演出與3D動畫形象相結合的影片《老夫子2001》
57歲那年,徐克拍出了香港第一部海底攝影的影片《深海尋人》。
59歲那年,徐克開始拍攝中國第一部3D武俠電影《龍門飛甲》……
一朝創(chuàng)新不易,一生求新更難,何況徐克早有所成,假使固守所成,徐克當可幸免許多次挫敗,然而、幸而徐克沒有選擇那條寬闊坦途,而是一次次闖入未知險境,跌倒了,爬起來,我們以為他下次不會了,但沒過多久他又會再次重復這危險的游戲。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不知不覺中幾十年過去,這位貪新若渴的好奇小子已兩鬢染霜,然而他依然孜孜不倦地以57歲高齡挑戰(zhàn)深海潛水,年近六旬又開始探索3D實踐。六十年整整一個甲子,求新之于徐克已經(jīng)是一種本能,一種宿命,一種責任,“如果大家都往一條現(xiàn)成的路上擠那就走不通了,我愿意再找一條新路,這樣大家就又有路走了。”
好萊塢大導說3D
詹姆斯·卡梅隆
(《阿凡達》、《泰坦尼克》導演):3D可能幫助我們在電影院里實現(xiàn)一些恢弘的場面,帶來獨一無二的電影體驗。3D會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像當初彩色電影的普及一樣,彩色電影沒有毀掉任何一個演員的職業(yè)之路。接著人們就會發(fā)現(xiàn),3D會如此平易近人。但是我對很多2D電影簡單轉化為3D電影的做法很不看好,這些用2D攝影機拍攝完成的電影,并非是為3D電影專門制作的,轉化為3D之后,效果也達不到最佳狀態(tài),有欺騙觀眾的嫌疑。
邁克爾·貝
(《珍珠港》、《變形金剛》導演):我覺得3D攝影機不適合拍攝過于激烈的動作場面,尤其是片中出現(xiàn)眾多機器人的情況下,之前派拉蒙公司嘗試將《變形金剛2》的片段3D化,我看過之后,覺得這樣大大損傷了影片的真實質感,讓機器人看起來很假,所以《變形金剛3》的3D化仍然懸而未決。
彼得·杰克遜
(《指環(huán)王》系列、《金剛》導演):他們說電影業(yè)遇到麻煩了,3D能拯救電影業(yè)嗎?但這真與3D無關。電影業(yè)是遇到了麻煩,但這不是技術造成的,也不是技術能解決的。3D也不是適合所有影片,比如《丁丁歷險記》可以有3D版本,但是《指環(huán)王》系列前傳《霍比特人》不會制作3D版本,因為影片中復古歐式風格并不適合用3D形式展示出來。
>>鏈接:3D
D是英文Dimension(線度、維)的字頭,3D是指三維空間。國際上是以3D電影來表示立體電影。人的視覺之所以能分辨遠近,是靠兩只眼睛的差距。人的兩眼分開約5公分,兩只眼睛除了瞄準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樣東西,兩眼的角度都不會相同。雖然差距很小,但經(jīng)視網(wǎng)膜傳到大腦里,腦子就用這微小的差距,產(chǎn)生遠近的深度,從而產(chǎn)生立體感。一只眼睛雖然能看到物體,但對物體遠近的距離卻不易分辨。根據(jù)這一原理,如果把同一景像,用兩只眼睛視角的差距制造出兩個影像,然后讓兩只眼睛一邊一個,各看到自己一邊的影像,透過視網(wǎng)膜就可以使大腦產(chǎn)生景深的立體感了。各式各樣的立體演示技術,也多是運用這一原理,我們稱其為“偏光原理”。
1839年,英國科學家查理·惠斯頓爵士根據(jù)“人類兩只眼睛的成像是不同的”發(fā)明了一種立體眼鏡,讓人們的左眼和右眼在看同樣圖像時產(chǎn)生不同效果,這就是今天3D眼鏡的原理。1922年,世界上第一部3D電影是《愛情的力量》,遺憾的是,影片很早之前就已經(jīng)遺失了。早期的3D電影都是以展示立體效果為主,片中常以指向觀眾的槍、扔向觀眾的物體為噱頭。1952年,講述非洲探險的《非洲歷險記》被認定為是史上第一部真正的3D長片。該片的口號是“獅子在你腿上,愛人在你懷里”。盡管《生活》雜志在當時稱該片“廉價、荒謬”,但觀眾們仍然熱情地擠進電影院去體驗片中的“自然視角”。1953年,《恐怖蠟像館》等一批3D恐怖片應運而生,3D片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進入了黃金時期。1954年,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導演們絕大多數(shù)都對3D電影低眼相看,認為那只不過是在玩魔術而已,根本不是藝術。然而,希區(qū)柯克不這么想,他在1954年拍攝了3D版的《電話謀殺案》,成為了當時3D片中為數(shù)不多的精品。1962年,我國的天馬電影制片廠拍攝了國內第一部3D立體電影《魔術師的奇遇》,桑弧導演,陳強主演。后來又陸續(xù)出現(xiàn)了《歡歡笑笑》《快樂的動物園》《靚女阿萍》《俠女十三妹》等。
六十年代后,觀眾對3D帶來的新鮮視覺效果漸漸失去興趣,加之很多3D電影本身水準低下,技術上還存在很多缺陷,3D電影步入一段很長時間的低谷。直到2004年,第一部IMAX 3D長片《極地特快》誕生,該片在2000塊普通2D銀幕上放映,3D IMAX銀幕只有75塊。然而就是這75塊3D IMAX銀幕,獲得的票房占全片總票房的百分之三十。3D+IMAX的“超強組合”,讓發(fā)行方看到了巨大的商業(yè)潛力。2009年,《阿凡達》成為有史以來制作規(guī)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3D電影。好萊塢眾多公司已先后加入3D電影的戰(zhàn)團,眾手協(xié)力將電影從百年的2D時代過渡到3D時代:華納公司宣布,未來出品的重要影片及大制作都將以3D形式上映;迪斯尼旗下的皮克斯動畫也宣布,《飛屋環(huán)游記》之后的電影作品都是3D形式,公司斥資3億美元的《電子世界爭霸戰(zhàn)2》也是3D電影;很多令人期待的大片如《哈里.波特7》、《丁丁歷險記》等都將制作成3D效果。
在2008年3D電影漸漸成為關注焦點之后,中國也開始了電影3D化的嘗試,2009年8月25日,中國內地首部3D歌舞片《樂火男孩》率先上映,影片的票房表現(xiàn)雖然很一般,但至少也為華語片的3D化作出了貢獻。之后,2010年2月9日,《蘇乞兒》上映,這部電影中有20分鐘的3D武打片段,也是很多內地觀眾首次在大銀幕上看到3D的武打場面,算是開了一個先河。2010年徐克開始拍攝中國第一部3D武俠大片《龍門飛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