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
以收藏而言,我們無疑趕上了一個好時代。
今天,像我這個年紀的人都可以感受到時代帶來的幸福。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是戰(zhàn)爭時期多于和平時期、貧困時期多于富足時期的,而我們趕上了富足的時期。我們的文化從文字出現(xiàn)算起,有五千年的歷史。這五千年歷史中,我們每個時代都有標志性的器物,比如商周的青銅器、秦代的兵馬俑、漢代的玉、唐代的唐三彩、宋瓷宋畫、元青花、明清官窯瓷器等,這些都給我們一個提示,提示文化曾經達到一個什么樣的高度。
有一次,我去做足底按摩,按摩師跟我說:“馬先生,我們都熟了,我買了一塊玉,您給我看一下是什么朝代的?!蔽乙豢矗且粔K新玉——這個不用說,她在地攤上買到老玉的可能性不大。我問:“你花了多少錢?”她說:“三千塊錢?!蔽耶敃r聽了感到很震撼,我不能想象一個足底按摩師,一個社會最底層的人,愿意花三千塊錢買一塊玉。這件事當時給我的震撼超出了一個世界紀錄的誕生。收藏文化的宗旨就是感知文明、怡養(yǎng)情致,這種審美已經達到了社會最底層。我們能有多少東西留給后代呢?只有自己創(chuàng)造的文明。
我們對于文化的尊重,已提到了一個社會的高度,現(xiàn)在經常舉辦大規(guī)模的文化活動,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當我們認識到尊重文化的重要性時,必須回顧那些沉痛的歷史。
我十幾歲時看到的破壞文物的現(xiàn)象,今天想起來仍覺得非常可惜。但我們今天依然沒有把保護文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潛意識里覺得破壞不可惜。有時候我們并沒有強烈的意識去保護自己的文化,不能很自覺地去抵御文化的侵略,所以我們的城市就變成了今天這個樣子。今天,全國各地的縣級城市都是一樣的,如果把路牌捂上,把你空降下來,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因為地域的文化符號一點點地在消失。
北京東便門有個皇城根遺址公園,大家有機會可以去看一下那里的殘垣斷壁。了解北京的人都清楚,東便門、西便門,本是平民走的。當時要進入北京城,所有平民都要在此排隊,人多時要排上一個星期,所以這個門就被窩在里面,無意中保存到今天。現(xiàn)在,這一塊被開發(fā)成“皇城根城墻遺址公園”,公園里立了一塊石碑,碑上是一段歌功頌德的話,說這遺址公園有多么多么好。我看到的時候就非常憤怒,如果讓我來寫碑文,我一定這樣寫:我們的北京城曾經是一個怎么樣的古城,有多少堅固的城墻。這些城墻最后保留到什么時候,由于我們的無知被拆掉了。一個偶然的因素,剩下了這一段殘垣斷壁,我們一定要以此為戒,記住這段歷史。
今天我們談文化的時候,一定要知道文明的坐標在哪里。文明的坐標不是空泛的,它是由文物來標志的。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文物來標志,來表明文明曾經達到過怎樣的高度。這個高度,第一是文化的高度,第二是藝術的高度,第三是科技的高度。
我們收藏的目的是什么呢?我想肯定不是聚財,而是教育,我們要教育下一代人。我們一生當中有很多的樂趣,年輕的時候,男孩追求女孩是一大樂趣;成年以后,對于資產的追求是個樂趣,比如說要有房子、車子。但是當一個人真正成熟的時候,物質的樂趣就會消失,精神的樂趣會隨之而來,文化的樂趣才是永恒的。我們只有珍惜自己輝煌燦爛的文化,才會有美好的明天。
(余娟摘自文化藝術出版社《茶當酒集》一書,圖選自山東友誼出版社《黑白畫作品集》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