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佳歡
8月4日,廣州亞運會會歌在其開幕前100天正式發(fā)布。在長達三年的征集和評選后,《重逢》《日出東方》及《最美的風采》在1600多首歌曲中被選中,成為“準會歌”。兩個多月后,正式會歌將在這三首歌曲中產(chǎn)生。
作為最能表達盛會主題的元素之一,會歌往往成為整個賽事成功的首個要素,有時候更承載了人們對一屆運動會的公共記憶。
如今,中國正主辦越來越多的國際大型賽事和活動,以近兩年的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為最,有意思的是,盛事不盡相同,而主辦者選擇主題歌的標準和出發(fā)點卻很接近。
被選中的三首亞運準會歌,無不契合“激情盛會、和諧亞洲”的主題。也許正是它們過強的功能性和目的性,使其流傳度大打折扣。三首“準會歌”揭曉后,反響平平,商場的廣播里仍然滿是港味粵語歌曲,大街小巷里極少能尋到亞運會歌的蹤跡。
一首有“目的性”“功能性”的歌
2007年,亞運會組委會決定將亞運歌曲的選取做成一個長達三年、每年一屆的征歌活動,征集渠道從無門檻地面向全社會,逐漸轉(zhuǎn)為組委會的歌曲征集委員會向?qū)I(yè)音樂公司和音樂人定向邀約。
三年下來,征歌委員會共收到1600多首作品,并產(chǎn)生了一批具備亞運功能的歌曲和功能音樂,如火炬?zhèn)鬟f歌曲《傳遞愛》、志愿者歌曲《一起來更精彩》,等等。
然而,征歌活動的最終目標畢竟是一首最為重要的亞運會會歌。早在3年前,亞組委領(lǐng)導班子就發(fā)布了明確的會歌評選標準:除了具備運動會歌曲氣質(zhì)、旋律優(yōu)美、易于傳唱而外,還需要融合中華文化、嶺南文化、亞洲文化元素。更重要的是,歌曲必須緊扣亞運會的主題“激情盛會、和諧亞洲”。
在挑選歌曲的過程中,征歌組委會嚴格遵守這一要求。在初選階段,合作方廣東省音協(xié)的工作人員先按此標準將來稿的歌詞篩選過濾一遍,再交予專家進行兩至三輪的甄選。到了第二、三屆征歌,亞組委會開始邀約專業(yè)音樂人寫歌時,組委會歌征集委員會副秘書長方小聰會給創(chuàng)作者們以明確的指令,“不斷地跟他們談我們需要什么,不斷地去否定他們的作品,并從中挖掘我要的東西”。
三首亞運功能的歌曲,方小聰請來了超過15個人來寫,《傳遞愛》的作者4易其稿;《天涯共此時》約了6個作曲家寫,“槍斃”了5個。
三屆歌曲征集活動全部結(jié)束后,評選出37首入圍歌曲。亞組委負責征歌的專家甄妮確定“好歌基本沒被漏掉”,方小聰則認為,“通過評選的歌曲質(zhì)量和水準都差不多,37首歌里哪首做會歌我覺得都正常”。
隨后,組委會又選出十首歌入圍最后的會歌評選。12名評審團成員在錄音棚里挨個聽完十首歌,“各取所需、各取所好”,用無記名的評選方式選出三首“準會歌”。評審團包括亞組委領(lǐng)導、市里宣傳部門領(lǐng)導以及個別音樂專家,等等。
“到(終評)這一階段,音樂專家的功能已在慢慢消失。到最后的歌曲都符合標準:音樂語言是健康的,歌詞沒問題,歌曲氣勢可以支撐。選誰?得看會歌的使用者?!狈叫÷攲Α吨袊侣勚芸氛f。
會歌最直接的使用者是亞組委開閉幕式的團隊。作為總管開閉幕式的領(lǐng)導,亞運會組委會慶典和文化活動部副部長寧肖周也投了一票?!罢f抽象一點,我希望會歌是一首大歌,而不是一首小調(diào),因為它最重要、最動人的展示是在開幕式點火的環(huán)節(jié)前后,這也是開幕式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他說,“一般來說我都把會歌當做功能歌曲來看待,對我來說,它的目的性特別強,目標也特別窄小——落到實處就是要在開幕式上唱。”
除了需要有磅礴的氣勢和一定的儀式感,寧肖周還希望會歌靠攏開幕式以“水”為主題的表現(xiàn)方向。他舉例,《日出東方》的前奏和最后的樂章,“閉著眼睛都能聽出來擁有海洋那種博大的音樂張力?!?/p>
最后,《日出東方》與《重逢》《最美的風采》一同成為準會歌。對這三首通過層層選拔出來的歌曲,寧肖周仍然不大滿足,“按理三首歌曲的作者都應(yīng)該寫得更好。”他認為,“這也是社會環(huán)境造成的,國內(nèi)各種運動會太多了,創(chuàng)作情緒比較浮躁?!?/p>
“這是最大的政治”
在歌曲征集標準的要求下,入圍的亞運歌曲或多或少都含有一些嶺南元素,比如《最美的風采》在間奏曲上有濃烈的廣東音樂風味,《重逢》的前半部分甚至植入了嶺南童謠。
“有北京人還認為我們的本土味太濃郁了,要加入一些中華元素進去,” 亞運會組委會慶典和文化活動部副部長寧肖周說,“我始終不太理解,是不是還得增加一些五千年中國文化的東西?比如說紅色?大鼓?”
而更引人注意的是,入圍歌曲基本都緊扣如今的時代主題——從《和諧亞洲》的“我們舞動著祥云的祝福,和諧亞洲綻放著絢麗光彩”,到《廣州,美麗的花城》中的“和諧廣州,綠色家園,珠江唱不?!?歌詞中無不特意帶著“和諧”。
“含有大會理念,表達和諧與大愛,就沒錯了。這是最大的政治,”方小聰對《中國新聞周刊》說,“能夠選上的歌都是能夠扣合大會理念的?!?/p>
一些不帶明顯關(guān)鍵字眼的歌曲其實也相當“切題”。方小聰介紹說,像由莫文蔚、李宇春等共同演唱的《天涯共此時》也傳達的是和諧的主題,“歌名中的‘共就是同,同就是和,天涯共此時,說的還是和?!?/p>
如果大致回顧北京奧運會、十一屆全國運動會乃至世博會的主題歌歌詞,不難發(fā)現(xiàn),最近幾年里,中國盛事正是緊跟時代背景與時代主題,無不高唱著“和諧”“超越”與“盛世”等關(guān)鍵詞一路走來。
歷屆全運會會歌更能體現(xiàn)這一點。2005年十運會的主題歌名為《讓時代為我們喝彩》,“我們相聚在鐘山下,讓時代為我們喝彩?!钡饺ツ?第十一屆全運會的主題歌《共圓精彩》中唱道:“有朋自遠方來共圓精彩,和諧的中國與青春同在”。
2001年,廣州曾舉辦第九屆全國運動會,時值北京成功申奧后不久,很多人評價其會歌《又見彩虹》讓人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必將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豪邁英雄氣概”。
這首歌的詞作者陳小奇又創(chuàng)作了《最美的風采》,也在廣州亞運會三首準會歌之列。寧肖周評價,“陳小奇本來想做得跟過去幾首歌不一樣,但我覺得他還是沒有能夠松開綁?!?/p>
“會歌當然大家會關(guān)注,但是我覺得這并不是唯一的重點,”甄妮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會歌不都是流傳最廣的歌曲,因為它們的任務(wù)太重,要承載的東西、要完成的使命太多?!?/p>
事實也是如此。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會歌叫做《高舉起亞運會的火炬》,而不是那首更為流傳的《亞洲雄風》。而在20年北京亞運會的主題歌中唱到,“誰說我們遠隔?我們的心中沒有距離;……我們的微笑勝過言語;誰說賽場互為對手?我們熱烈擁抱在一起?!北緦脧V州亞運會選出的3首準會歌中,“萬水千山,相隔多遠,珠江彎彎伸手相牽;……眼睛和眼睛重逢,黑眼睛藍眼睛,奔跑收獲超越……”時代變了,它們的使命和內(nèi)容依然如出一轍。
歌這么寫,你介意嗎?
在舉行征歌活動之前,亞組委工作者分析、參考了很多國外的大型運動會的歌曲獲得方式。
他們的遴選方式與國內(nèi)運動會截然不同。據(jù)方小聰了解,國外大型賽事組委會大多將主題曲的邀約和征集交予一個具體的運營公司來處理,是一個純商業(yè)化的運行模式。
“商業(yè)模式有好處,可以選全世界最好的人,但他們得開出全世界最好的價錢,這個(投入和產(chǎn)出)是有比例的,”寧肖周對《中國新聞周刊》分析說,“可以看出南非世界杯開閉幕式的導演肯定對音樂相當內(nèi)行,而且對歌曲絕對是重磅投入?!?/p>
相比之下,國內(nèi)舉辦的大型賽事更多地把主題曲的獲得作為賽事的一個推廣活動來做。北京奧運會征歌活動的開始足足比開幕式提前了五年,號稱“現(xiàn)代奧運會歷史上第一次大型的歌曲征集評選活動”,吸引了幾萬名普通群眾熱烈參與。就連2011年即將在深圳召開的大學生運動會,征歌活動也已在如火如荼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