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姝南,韓 婷 田 甜,徐 靜,姜文娜,張淋淋
失眠是指從睡眠開始的入睡障礙和睡眠的維持障礙,失眠給病人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困擾。手術是骨科疾病主要的治療手段,而充足的高質(zhì)量的睡眠是術后機體康復的保證之一。頸椎手術由于其手術部位特殊,其失眠發(fā)生率尤為突出。筆者對我科88例頸椎手術病人進行睡眠質(zhì)量的調(diào)查分析,從中找出影響病人睡眠的相關因素,探索減少失眠的護理措施,以便為住院病人提供最佳的護理,促進疾病的康復?,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在我院骨科行頸椎手術后病人,符合入選條件者共88例,男70例,女18例,年齡16歲~77歲。其中頸椎前路手術72例,后路手術16例。病人居住病房環(huán)境、溫度、光線、空氣流動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 病例入選標準和排除標準 入選標準:入院前睡眠基本正常,根據(jù)艾森克人格問卷(Eysepnck personality questionaire,EPQ)[1]進行心理測試,篩選無顯著人格障礙及人際關系、社會心理因素較穩(wěn)定者。排除標準:語言、智力障礙及患有其他非骨科疾病者;頸椎術后帶有氣管插管回病房的病人。
1.2.2 失眠標準和分類 ①入睡困難:從想要入睡到實際入睡時間超過l h。②不能熟睡:有輕微的聲響刺激便醒,一夜醒2次以上。③早醒:早晨覺醒時間比以往正常時提前2 h以上,醒后即不能再度入睡。④睡眠時間縮短:雖然有充裕的時間,但一夜合計睡眠少于5 h[2]。
1.2.3 調(diào)查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調(diào)查表。問卷分為3部分:①一般資料;②失眠狀況自行診斷分類表,主要內(nèi)容包括住院手術后入睡時間,中途是否覺醒、早醒,總有效睡眠時間,精神狀況;③影響睡眠的因素。問卷中設計了33個因素,調(diào)查病人手術當日、術后第1天、術后第2天夜間睡眠情況,指定2名護士專門講解問卷中的問題,由病人選擇或填寫適合于自己的影響因素。
88例病人術日睡眠時間2.7h±0.1 h。術后第1天為4.4 h±0.1 h,術后第 2天為 5.8 h±0.1 h。其中術日夜間有74例出現(xiàn)失眠(84.1%),術后第1天有52例失眠(59.1%)。術后第2天有16例失眠(18.2%)。術日發(fā)生失眠的類型為入睡困難,術后第1天、術后第2天發(fā)生失眠的類型為不能熟睡(見表1)。失眠的原因依次為頸托制動、咽部不適、靜脈輸液、翻身困難、擔心預后、精神緊張、噪聲等因素(見表2)。
表1 術日及術后第1天、第2天病人失眠情況 例
表2 影響睡眠的因素 例(%)
3.1 入睡困難是頸椎術后病人失眠的常見類型 就失眠分類而言,入睡困難在術日有60例,發(fā)生率為68.2%。究其原因主要為頸托制動、咽部不適、翻身困難等。不能熟睡主要發(fā)生在術后第1天、第2天,其原因除上述影響因素外,對預后的擔心也是影響睡眠的重要因素。頸椎術后病人不同時段的睡眠影響因素也不盡相同。田擁軍等[3]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51.2%的病人有不同類型、不同程度的失眠。本組發(fā)現(xiàn),手術后失眠發(fā)生率較高,尤其在術后2 d內(nèi)。因此,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個體化護理,才能保證病人的睡眠質(zhì)量。
3.2 頸托制動是影響頸椎術后病人睡眠的首要因素 病人從手術室返回病房即佩戴頸托。佩戴頸托的目的是對頸部起制動作用。手術中對頸部的肌肉、韌帶都有不同程度的牽拉,頸椎的序列亦有改變。為防止病人在不經(jīng)意間扭曲頸部,造成頸椎損傷,需佩戴頸托。頸托制動影響睡眠,在手術當日、術后第1天、術后第2天所占比例較高。因此,在術后護理中要重視頸托的佩戴。首先,向病人說明維持正確體位的必要性,取得病人及其家屬的理解;其次,在手術前1 d為病人試戴頸托,根據(jù)頸部的周徑(包括術后傷口覆蓋紗布的厚度)、高度選擇合適的頸托。頸托由上托和下托組成,病人在平臥位時可把上托取下,減輕頸部的壓迫及因頸托引起的頸部出汗不適。翻身時把頸托戴上,并在頸托的內(nèi)側墊上紗布或小毛巾,增加病人的舒適度。病人在平臥位和側臥位時注意軟枕的高度,不能過高或過低。平臥位時高度以頭頸壓下后3 cm~4 cm,側臥位時以同側肩寬高度為宜。
3.3 咽部不適是術后引起失眠不可忽視的因素 咽部不適主要包括咽部干燥、疼痛、有痰不易咳出,咽部不適因素在手術當日、術后第1天發(fā)生例數(shù)都在調(diào)查人數(shù)的一半以上。發(fā)生原因:一方面前路手術時,為了充分暴露椎體,對氣管食管進行牽拉;另一方面,頸椎手術為全身麻醉手術,氣管插管對咽部、氣管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損傷。病人回病房后給予鹽酸氨溴索注射液75 mg氧氣霧化吸入,對咽部的干燥起到濕潤的作用。鹽酸氨溴索注射液具有促進排除黏痰及溶解分泌物的特性,減少黏液的滯留,改善呼吸狀況,增加咽部的舒適感。
3.4 擔心預后影響了術后第1天、第2天睡眠質(zhì)量 當頸托的不適應及咽部不適癥狀逐漸緩解時,對手術后效果的擔憂成了主要問題。擔心肢體麻木感是否會徹底消失,上肢的握力、下肢的肌力是否能恢復正常等。針對這一問題,首先術前向病人講解疾病的有關知識及術后肢體康復前景,介紹醫(yī)生的技術能力,介紹同種病例康復期病人與之交談,消除其術后思想顧慮,對于精神緊張、焦慮不安的病人鼓勵其說出心中想法與感受,幫助病人解決實際問題。其次,術后積極指導病人進行功能鍛煉,講解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定時檢查功能鍛煉的方法是否正確及效果的觀察,促進病人早日康復。
3.5 失眠的護理診斷要及時、準確 本組病人入睡困難、不能熟睡的比例都在半數(shù)以上,除頸托不適應、咽部不適因素外,靜脈輸液的影響、翻身困難、噪聲等因素也不能忽視。有些病人可有多種影響因素,本組有53例提出 3項以上的因素,通過與其交談、分析,找出最主要的影響因素進行干預,取得較好的效果。手術后病人通常有兩條靜脈通道,病人擔心液體走空無人看到,擔心輸液部位液體外滲不敢入睡。此時應及時告知病人,護士會定時巡視,觀察輸液部位,使病人放心入睡。頸椎術后病人不能自行翻身,需護士協(xié)助,2 h翻身1次。有的病人不能堅持2 h,但又不好意思找護士翻身,因此影響了睡眠。噪聲來自于外部環(huán)境、醫(yī)護人員、同室病人等,因個體感受差異較大,影響睡眠程度不同。本組1例病人對氧氣濕化瓶的聲音異常敏感,不能入睡。失眠是一種常見的睡眠障礙,易引起人體免疫力下降、生理節(jié)律紊亂及心理障礙;睡眠的主要功能是促進精神和體力的恢復[4]。充足的睡眠、可減少蛋白質(zhì)的分解,加速切口的愈合[5]。因此,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及時收集資料,做出正確的診斷,實施相應的措施。
通過本次調(diào)查顯示,手術日睡眠時間為2.59h~2.90h,術后第1天為4.18 h~4.63 h,術后第2天為5.61 h~6.04 h。因此,加強對頸椎手術病人手術當日、術后第1天睡眠的護理是十分重要的。
[1]張繼志.精神醫(yī)學與心理衛(wèi)生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247.
[2]徐歸燕,計惠民.失眠病人的護理[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1994,13(3):103.
[3]田擁軍,苗京亞.骨科住院病人失眠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4):287.
[4]鐘國隆.生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4:215.
[5]羅禮英,吳學英.住院病人睡眠質(zhì)量的影響因素及護理[J].家庭護士,2008,6(4A):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