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江 崔彬
原發(fā)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 PLC)居我國癌癥發(fā)病率的第二位,其中90%以上為肝細胞癌(HCC),HBV感染與HCC的發(fā)生密切相關,而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HCC的發(fā)生發(fā)展中也起重要作用。因此就HBV感染后HCC的生物學行為以及與survivin蛋白表達的關系進行研究,探討HBV感染后HCC的生物學行為。
1.1 臨床資料 取2000年2月~2006年5月肝穿并經(jīng)病理證實臨床和病理資料完整的HCC標本61例。患者均未經(jīng)過任何抗腫瘤治療,男性52例,女性9例,年齡28~76歲,中位年齡45.6歲。病理分級按Edmondson分級法分級,I級3例,II級16例,III級40例,IV級2例。按全國肝癌病理協(xié)作組提出的HCC的大體分類方法,結節(jié)型14例,巨塊型46例,彌漫型1例。47例AFP增高,29例GGT和ALT增高,B超及CT檢查證實18例伴有門靜脈癌栓。
1.2 方法與試劑 人Survivin(FL-142)單抗及S-P試劑盒均購自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免疫組化采用S-P方法,操作步驟如下:石蠟切片脫蠟至水;3%H2O2室溫孵育5~10min;微波抗原修復;正常山羊血清封閉,室溫15min,滴加Survivin-抗原工作液,冰箱內4ΟC過夜; PBS沖洗,滴加第二代生物素,標記二抗工作液,室溫20min; PBS沖洗,滴加第二代辣根酶標記鏈霉卵白素工作液,室溫20min;PBS沖洗,DAB顯色,自來水沖洗,蘇木素復染,封片。已知的乳腺癌切片為陽對照,PBS代替一抗作為空白對照。
1.3 結果判斷 采用雙盲法,觀察切片至少5個上個具有代表性高倍視野,不少于1000個細胞,對免疫結果進行評估。Survivin陽性表達定位于細胞質,呈棕黃色。根據(jù)常規(guī)Survivin陽性細胞在同類細胞中所占比例分四個等級。陽性細胞<10%為“-”,10%~25%“+”,26%~50%為“++”,>51%為“+++”。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根據(jù)實驗資料的性質,對所得資料進行x2檢驗,P<0.05認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HBV感染及survivin表達與HCC生物學行為的關系HBV感染與HCC病例的年齡、腫瘤直經(jīng)以及遠處轉移的發(fā)生無統(tǒng)計學差異,與HCC的Edmondson分級、門靜脈癌栓的形成、AFP值的升高肝內轉移的發(fā)生以及GGT的升高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survivin的表達與AFP增高及腫瘤直徑大小及酶學改變正相關(P<0.05);與Edmondson分級及肝內轉移的有無門脈癌栓形成無關(見表1)。
2.2 HBV感染與survivin蛋白表達的關系 survivin蛋白在HCC組織的陽性表達主要在細胞質中,呈棕黃色顆粒。39例HBV感染HCCsurvivin蛋白的陽性表達率為68.23%(27/39),強陽性表率(陽性細胞>51%)為40%(12/39);22例非HBV感染HCC組織survivin蛋白的表達率為31.81%(7/22),強陽性表率為(13.6%)3/22;兩者分別有顯著性差異(x2=21.97,P<0.05)。
表1 HBV感染與HCC生物學行為關系
HBV持續(xù)感染引起的炎癥、壞死及再生可能導致細胞突變的概率增加,HBV感染也可以使一些抑癌基因失活,導致肝細胞的細胞周期失控,使其向“永生化”發(fā)展[1]。本實驗結果表明,HBV感染與HCC的Edmondson分級、門靜脈癌栓的形成、AFP增高、肝內轉移、及酶學改變顯著相關,提示HBV感染是肝癌的主要致癌因素并影響其生物學行為。我國肝癌患者中,HBV流行率明顯高于對照人群,在HBV感染誘發(fā)原發(fā)性肝癌的過程中,有多種機制共同發(fā)揮作用。病毒DNA整合入肝細胞基因組后可激活一系列癌基因,并已發(fā)現(xiàn)HBV的X蛋白起著重要的作用[1]。Survivin是新發(fā)現(xiàn)的凋亡抑制蛋白家族成員之一,研究表明survivin在肝細胞癌中的陽性表達率為31%~70%[2]。本實驗結果表明在原發(fā)性肝細胞癌中HBV感染(HBsAg陽性)與survivin陽性表達顯著正相關(69.23%),而HBsAg陰性者survivin陽性表達率為31.81%。提示在肝細胞癌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HBV感染可以誘發(fā)Survivin過表達。survivin與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結合蛋白(HBXIP)結合,形成survivin-HBXIP復合物,該復合物與半胱氨酸酶-9(caspase-9)前體結合,阻止其與凋亡蛋白激活因子1(APAF1)發(fā)生募集反應,從而抑制由線粒體/細胞色素C通路引發(fā)的細胞凋亡,使基因受損的肝細胞死亡障礙,引發(fā)癌變[3]。HBV感染后,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結合蛋白(HBXIP)與survivin共同作用在HCC的發(fā)生發(fā)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1] 孫燕,趙平.臨床腫瘤學進展[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5:613-614.
[2] Ikeguchi M,Ueda T,satakani T,et al.Expression of survivin messenger RNA correlates with poor prognosis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Diagn Mol Pathol,2002,11:33-40.
[3] Marusawa H,Matsuzawa S,Welsh K,et al.HBXIP functions as a cofactor of survivin in apoptosis suppression[J].EMBO J,2003,22(11):2729-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