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到清前期,由于文人和畫家直接參與設計,加之工匠們也致力于體現文人和畫家們的意趣,家具便自然蘊含了那種古樸典雅、恬淡寧靜、內斂簡約的韻味。這一點,在此方桌上有著突出體現。此方桌長、寬、高均為82厘米,設計用心,選料考究,應為文人書房臺,當制于乾隆年間。整體用料為黃花梨,而桌面攢框鑲楠木癭,邊框盡顯金黃色的“稻穗紋”,又似鮮嫩細膩的“魚肉絲紋”,而“豹皮癭”面心板則又似金黃色的皮毛在流動,每遇陽光照射,滿目金光,一身皇氣。
評點一件家具的優(yōu)劣,不僅要看其質地和造型,更要看其工藝。凡屬精品類的家具,無論簡約,還是繁復,無不精雕細刻。此方桌的另一個亮眼之處,是四周牙板二分之一以下及腿足二分之一內側直到如意頭腿足均微微凸起并滿刻回紋,四根橫棖上的回紋更是密不露地,而所有的回紋上下或左右又都以燈草線框之,燈草線與回紋之間再輔之以一根細如發(fā)絲的刻線,其刻工之精、之細,真可謂無微不至!腿足則由燈草線垂到如意頭處兜轉出回字紋裝飾,迥異于方馬蹄加回字紋這一清代家具中最典型、最常見的足形?;丶y,即“回”字形紋飾,是一種由陶器和青銅器上的雷紋衍化而來的幾何紋,形態(tài)是以一點為中心,用方角向外環(huán)繞形成圖案。此桌以連續(xù)回紋做邊緣裝飾,稱“回回錦”,寓意吉利綿長,蘇州民間則稱之為“富貴不斷頭”,整齊劃一而畫面豐富,妍秀中見瑰麗,古樸中顯清雅,透露出濃郁的書卷氣息、溫婉的文人氣質和高貴的藝術品位。
此桌雕刻雖多,卻做工極精;攢接雖繁,卻氣韻極濃;毫無繁瑣之嫌,只有富貴之象。包漿溫潤,皮殼完美,整件器具已成栗殼色,或呈古銅色,又無一處損傷,堪稱清代桌類家具中難得的一件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