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辦事拖拉的能力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在上高中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學習壓力特別大,為了躲避現(xiàn)實,我居然把自己書架上的書,按照書脊的顏色重新排列了一遍,從白色到黃色,然后是橘黃色,然后是紅色的,一直排到黑色的。不騙你,我的的確確這樣做了。
寫完了這幾句文章的開場白后,我不但沒有再接再厲地一口氣把文章寫完,卻花了大半天的時間整理自己的伊妹兒,然后出去同朋友們一起吃飯,晚上回來后一直熬到半夜2點,看了電視上重播的電視劇《欲望城市》,而且在看電視的時候,還吃了半包甘草橡皮糖。
新年對我來說是一段非常折磨人的日子,因為我總是要尋思著如何忠實地制定又一個新年計劃,但我心里知道過不了多久,自己又會迅速地放棄這些煞費苦心制定的新年計劃。一家經濟分析公司預計澳大利亞人在一月份要花費1.12億澳元,用于新的減肥攝生法,還要花費9300萬去參加各種各樣的健身俱樂部,這些健身俱樂部一月份的新成員加入率是12.2%,而人們要是每個月都不斷正常加入健身俱樂部的話,那么新成員的加入率就是8.3%,二月份后,一切都恢復了正常。
看到這里,人們禁不住會要問:為什么我們要年復一年地重復這種新年計劃的儀式呢?為什么我們總是要發(fā)誓少吃少喝,多運動運動,要多給媽媽打電話呢?但是為什么我們卻無可救藥地永遠無法實現(xiàn)這些誓言呢?研究人們怎樣做經濟決策的行為經濟學為這幾個問題提供了答案。
我們之所以要每年都制定新年計劃,是因為在我們內心深處,非常了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擅長做出理性的決定。經驗告訴我們,人類喜歡即時的滿足,譬如說吃水果糖,而不去想從長遠的角度來說什么對我們更有好處,譬如說不吃水果糖。
我們對未來快樂的價值大打折扣,譬如說將來身體健康、不胖不瘦的價值。同時,我們又對今天消費的樂趣估價過高。經濟學家把這種現(xiàn)象叫做“雙曲線貼現(xiàn)率”,根據(jù)美國的一位行為經濟學家丹·阿瑞里的理論,這恰恰是證明我們人類是“可預測的無理性”動物的方法之一,他以此命名了自己寫的一本書。
盡管如此,這種穩(wěn)定的非理性狀態(tài)也有一定的好處,那就是我們可以利用這種穩(wěn)定性來預測這種非理性,而且可以設計某種捷徑或者獎勵制度來阻止我們的非理性行為。但是,這種人為的限制真的會起作用嗎?
阿瑞里是美國杜克大學的教授,他對自己3個不同的班級里的學生進行了試驗。他對所有的學生們說在12周的學期內,學生們都要完成3份學術水平相當?shù)淖鳂I(yè)。在第一個班級里,他規(guī)定了嚴格的交作業(yè)的日期,日期為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在第二個班級,他沒有規(guī)定任何交作業(yè)的日期,只是告訴學生們這個學期在第12周的時候結束。在第三個班級,他對學生們說,你們可以自己選擇交作業(yè)的日期,不過一旦選擇了日期,就不能改變了。所有的學生都毫無例外,如果不能按時交作業(yè)的話,晚交一天就扣掉1%的分數(shù)。
在第三個班級里,如果是一個能正常進行理性思維的人一定會把3份作業(yè)上交的日期都訂在學期的最后一天,這樣一來就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晚交作業(yè)而丟分的危險性??墒?,第一個班里的大部分學生對嚴格規(guī)定的交作業(yè)日期都毫無怨言,阿瑞里在自己的書里這樣寫道:“學生們知道自己拖拖拉拉的毛病,所以當他們有機會去改正自己的毛病時,他們就選擇了這樣的機會?!?/p>
試驗的結果表明,只知道學期結束日期的那個班級的學生們表現(xiàn)最差,他們交上來的作業(yè)都是匆匆忙忙趕出來的,水平很低。規(guī)定了3個交作業(yè)日期的班級表現(xiàn)得最好。更重要的是,那個自己決定交作業(yè)日期的班級也比沒有規(guī)定日期的那個班級表現(xiàn)得要好。
“通過這個試驗,我們最大的發(fā)現(xiàn)是:主動給學生們一種工具,讓他們能夠按照事先制定的交作業(yè)日期去安排自己的學習,這樣的方法幫助他們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p>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在沒有教授會因為我們沒去健身俱樂部而給我們扣分的情況下,又應該怎么樣堅持自己制定的種種計劃呢?
根據(jù)阿瑞里的理論,我們得自己建立一套獎懲機制,如果我們沒有按自己的計劃辦事,就會受到懲罰。相反,如果按自己的計劃辦事,就會受到獎勵。只是簡單地說我們會去做什么事的計劃是無用的計劃。
每年這個時候,最流行的新年計劃就是要在銀行里多存一些錢。如今的澳大利亞人創(chuàng)下了歷史上最高的欠債記錄,雖然我們的資產上漲能沖掉一部分債務,可是,大多數(shù)人還是希望自己能多存一點錢。簡單地把信用卡放在冰箱里冷凍上,在下次使用的時候再費力地從冰里取出來顯然不是什么上策,那么我們怎么樣才能改變自己亂花錢的毛病呢?
阿瑞里建議說,我們要有一個切實可行的花費額度,最理想的狀態(tài)是有一個能“自動控制的信用卡”,里面對某些花費事先設好了最高的上限,如果每次花費超過了這個上限,那么你就會受到相應的懲罰,也許是10元錢的罰款,也許是一封自動發(fā)給你媽媽或者配偶的伊妹兒,讓他們知道你已經超出了你的財政預算,這會讓你羞愧的無地自容。
我們沒有想到的是,經常把自己的非理性決策公布于眾,從而得到大家的冷眼指責,其實是一種幫助我們做出更好決策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那些花錢大手大腳的人如今在網上建立了類似的網站,他們可以在網站上進行坦白交待,看看自己的決策是不是理性的決策。
終于有解決問題的方法了,我發(fā)誓在新的一年里一定要每周去3次健身房(平均一個月),每天最多吃兩塊甘草橡皮糖,我想這樣我的任何計劃就都能實現(xiàn)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