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80后、90后們趕時髦,我也常常去貓撲網,不看各種新聞和論壇上的奇談怪論,而是去貓撲愛聽,免費欣賞各種各樣的音樂歌曲。有人說聽音樂就像冒險,說不定碰上什么,真是一點兒也不差,這不,就在幾天前,我突然在一首歌里聽到了這樣的一句歌詞:“……你們這些王八犢子啊……”聽到這句歌詞時,心想我一定會勃然大怒,振振有詞地訓斥一番,這種話也能寫進歌詞里?這樣的歌還能唱出來?這也叫唱歌?可是不知道是為什么,這次自己的心情卻十分平靜,只是順手在筆記本上寫下了這首歌的名字和唱歌的人:《北京畫報》,左小祖咒……
本以為這件事兒會漸漸過去,我笑一笑也就完事兒了,沒想到這首歌還真是讓我印象深刻,“王八犢子”這句歌詞一直讓我想忘也忘不了……污言穢語進入藝術作品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綜觀英美樂壇,從Eminem到Lady Gaga,從Pete Doherty到Amy Winehouse,他們不僅僅在歌詞里口無遮攔,而且在生活上也是吸毒、酗酒、縱欲無所不為,仿佛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目的就是為了把人類的丑陋展示出來。讓人驚嘆的是,總有人愿意聽他們的歌兒,或是為了好奇,或是為了發(fā)泄自己的不滿,他們的CD從來都沒有間斷過,不斷地涌入我們的耳朵和大腦,有的時候甚至想躲都躲不開……
提起污言穢語,就不得不提一提美國的Beat Generation、杰克·克魯亞克、艾倫·金斯堡、威廉·博羅斯這些“垮掉的一代”文學的代表人物。在上個世紀的五、六十年代,他們反對社會公認的一切文化準則,以污言穢語、吸毒、酗酒、縱欲等等方式來反抗主流文化,這種行為和文學作品深深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一直到今天,我們仍然能看到這些人對文學藝術和各種音樂流派的影響,“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杰克·克魯亞克在小說《在路上》中這樣寫道:我還年輕,我渴望上路??墒牵@究竟是一條什么樣的路呢?是不是我們都要成為“垮掉的一代”才能真正證明自己的存在呢?我們對這種唱著罵人的歌究竟應該怎么聽呢?
“王八犢子”能寫進歌詞,不能不說這是社會寬容的結果。最近讀到二戰(zhàn)期間希特勒對藝術和藝術家們進行的瘋狂的迫害和摧殘,有人可能以為希特勒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他對藝術根本就是一竅不通,所以才這么瘋狂。其實,事情并不是這么簡單,希特勒有著很高雅的藝術欣賞能力,他所鐘情的藝術品是19世紀的古典藝術,在他的眼里,只有這些古典的繪畫作品才是真正的藝術,為此,他在歐洲大肆掠奪各個國家的博物館和藝術館,把各種藝術珍品收集到他的家鄉(xiāng),以便在戰(zhàn)后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和藝術館。然而,他對印象派、立體派和抽象派等等現代派藝術卻視為眼中釘,肉中刺,認為這些都是頹廢的藝術,是根本沒有畫完的畫,不值得保留,應該趕盡殺絕……如果他的計劃得逞的話,那么我們今天可能就看不到畢加索,更不要說莫奈了……
藝術應該是多樣化的,就像這大千世界一樣,因為每個藝術家對世界的感受都是不同的,應該有陽春白雪,也允許有下里巴人,甚至也應該給“王八犢子”一席之地,至于說我們是否欣賞,那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每個人都有喜歡和不喜歡的權利,喜歡就調大音量,盡情享受,不喜歡就pass或者delete,但是我們卻沒有不讓“王八犢子”存在的權利。每一種存在都有一種理由,盡管我想不出“王八犢子”應該有一個什么樣的理由,或許就是一種宣泄,或許就是為了更平民化,或許他一定有一個好的理由,不然就有人饒不了他……
一個社會如何容忍各種不同的藝術,容忍各種不同的聲音,體現了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對個人來說,容忍別人在很大程度上說明我們是不是能夠容忍自己,容忍自己的不完美,容忍自己人性中的丑陋……我們容忍的程度也是人和人之間相處的準則,沒有容忍,也就無法文明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只能是爭個你死我活……
不管怎么說,我還會去貓撲,還愿意繼續(xù)冒險,還會期待著有意外的驚喜,只不過我不想再聽到類似“王八犢子”的歌詞了,下次,你就不會唱點別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