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我便會不由自主地想到故鄉(xiāng)的白菜。
從小我就生活在魯西南平原上的鄉(xiāng)野之地,到了冬天收白菜,幾乎是世代相傳、約定俗成的慣例。北方的白菜并不像南方的白菜那么嬌小可人。一棵菜都有幾斤多重,肥白多汁的菜幫梗子粗壯厚實,層層疊疊,緊包在一起,遠(yuǎn)遠(yuǎn)看上去,就像團結(jié)互助的一大家子人。
從結(jié)籽到播種,從長出幼苗到栽培,白菜被一路精心呵護。灌溉,施肥,直到初冬下霜的時候,身材才變得豐滿起來。于是,家里處處就有了白菜的影子。熬白菜、炒白菜、鹽白菜、腌酸菜、白菜餡的餃子、白菜餡的玉米餑餑,還有干白菜等等,在母親的手底下,白菜變化成各種各樣的菜肴,調(diào)劑著我童年的腸胃。
民諺里說: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排毒生津,除煩解渴的白菜,不僅可以飽肚,還有“百菜之王”的美譽。如今,物質(zhì)豐富了,綠色蔬菜四季不離餐桌,老家的大部分農(nóng)民也不需要再儲存冬菜了,但是,每每魚肉蝦蟹暴殄天物后,我總幻想著,如果有一碟子白菜小炒在桌,一定爽心爽口。
出身寒門的白菜,一身清白,無數(shù)次走進母親的菜園后,又走進全家人的腸胃,在被我長久以來忽略后,白菜又以悄無聲息地方式,潛移默化地教會了我做人的本真。再次回到故土,吃著父親種的白菜,想著那句“百菜不如白菜”的俗語,愈發(fā)咂摸出這白菜的可親與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