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說:我情愿寫10000個音符,也不愿寫一個字母。
而我,情愿用10000個字,去換貝多芬的一個音符。但我知道,他根本不稀罕。
有什么辦法?在偉大的藝術(shù)與它謙卑的粉絲之間,就存在著這種不平等。
但我依舊虔誠地朝拜著,并且相信:每寫下10000個字,就與音樂圣殿的距離又近了一個音符……
我是這樣歸納美人的:最美的微笑,來自蒙娜麗莎;最美的歌聲,來自海妖塞壬;而最美的儀態(tài),來自Ipanema女郎——“每當(dāng)她走過/總是引起男人們的贊嘆/仿佛踩著桑巴的舞步/輕擺身軀/冷冷地走著/柔柔地?fù)u擺著……”
曾有人嚷嚷:“Ipanema女郎,你可要好好走路哇!”為什么呢?漢書里記載:北方有佳人,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而Ipanema女郎,就在一搖一擺間,傾國傾城。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兩位中年大叔坐在巴西Ipanema海灘附近的Veloso酒吧,飲酒聊天,好不愜意,但有酒無菜怎能盡歡?兩位大叔自有辦法,他們用目光“夾”起海灘上往來姑娘們的窈窕身影作下酒菜,這一頓豪飲啊!突然間,他們怔住了,呆呆地注視前方,下意識地坐直身子,原來一位青春活潑,全身古銅色皮膚的女孩,正搖曳生姿地走來,并如一陣清風(fēng)般從他們面前輕擺而過,消失在海灘的人群之中,渾然不覺自己的倩影已深深印刻在兩位大叔為之驚艷的眼眸之中……
因為Ipanema女郎不好好走路而被煞到的這兩位大叔,可不是什么“好色之徒”,他們都是巴西爵士樂界響當(dāng)當(dāng)?shù)娜宋?卡洛斯·喬賓與Vinicius de Moraes,前者是著名作曲家,“巴西的格什溫”,上世紀(jì)五六十年代開始流行的巴西新派爵士樂Bossa Nova的領(lǐng)袖人物,被稱為Bossa Nova之父,后者是著名的詞作者。當(dāng)兩位大師級的音樂家被Ipanema女郎點燃靈感,那真是天雷勾動地火,于是紅遍全南美及至全世界的《The girl from Ipanema》便隨之誕生了。
據(jù)說后來的爵士迷們和女生搭訕的第一句話就是——“你是來自Ipanema的女孩嗎?”可見《The girl from Ipanema》有多受歡迎,它一度被視為是Bossa Nova的國歌,幾乎所有叫得上名的爵士樂手都翻唱過它,但有一座高峰后人難以企及,它就是原唱艾斯特·吉芭托的演繹。
1963年,著名冷爵士樂手Stan Getz邀請卡洛斯·喬賓和“Bossa Nova皇帝”喬·吉芭托一起到美國錄制《Getz Gilberto》。為了讓專輯里的音樂更容易被美國聽眾接受,他們想在主打歌《The girl from Ipanema》里加入一些英文歌詞,而喬不會英語,Stan Getz便提議讓喬的妻子艾斯特·吉芭托來演唱。于是在這偶然的機(jī)會下,原本菜鳥一只的艾斯特在這張經(jīng)典的爵士唱片中亮出她獨特的嗓音,讓這首歌瘋狂暢銷:打進(jìn)Billboard排行榜前五名達(dá)12周之久,并且在排行榜盤旋96周,近40年來,這個專輯持續(xù)銷售數(shù)百萬張。
雖然有樂評人認(rèn)為艾斯特的唱功平平,但她的嗓音卻獨具一種未經(jīng)雕飾的美,那纖細(xì)而又堅實明亮的歌喉略帶沙啞,呈現(xiàn)出一種天鵝絨般的質(zhì)感以及一種南美的風(fēng)情。《The girl from Ipanema》成了艾斯特的水晶鞋,讓她從那個隱匿于丈夫耀眼光芒后的小賢妻,一躍成為Bossa Nova女王。
可以說《The girl from Ipanema》是后來Bassa Nova風(fēng)靡全球的引爆點,有那么多聲音曾傳遞過它:弗蘭克·辛納特拉,20世紀(jì)最偉大的金嗓子,當(dāng)他唱起情歌,連“好萊塢最美麗的動物”艾娃·加德納都說:“該死的,你怎能抵抗得了他!”聽他演唱的《The girl from Ipanema》,我想起《波諾談波諾》一書中波諾對記者所說的:“弗蘭克是重新演繹歌曲的天才”,“他把這首歌唱得像一個道歉”,好像在為他已經(jīng)老了但你還年輕而道歉;而“爵士樂第一夫人”艾拉·菲茨杰拉德的翻唱,是諸多翻唱版本中最讓人心潮激蕩的那一個,演藝事業(yè)橫跨多個時代的艾拉,在演繹中幾乎將一生的絕活傾囊獻(xiàn)上,尤其是擬聲的大量運用,更讓清柔的原作,散發(fā)出別樣的魔力來,這首歌可以看做是艾拉微型的自傳。
有一千位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一千位歌手,也就吟唱出一千種風(fēng)情的Ipanema女郎;Charlie Byrd、路勞爾斯、小野麗莎、Gabriela Anders、胡琳、日本偶像歌手coco dor……他們都用自己的歌聲復(fù)述過Ipanema女郎的故事。這其中我最喜歡“情歌圣手”邁克爾·波頓的演唱,他那沙啞中包裹著馥郁濃情的嗓音,最能唱出當(dāng)一個男人愛上一個女人時的炙熱感覺。
“時代有Ipanema女郎,Ipanema女郎無時代”。因為1963年的那場海灘邂逅太過美麗,以至于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忍不住想象,他在1982年的海灘,又遇到Ipanema女郎:“……她還繼續(xù)走著,她被曬黑的修長的身上,緊緊貼著原色的比基尼?!?0年后的村上主動邀請Ipanema女郎一起喝一罐啤酒,并問她:“你一直在海邊走,腳底熱不熱?”女郎居然抬起腳板,讓他摸一下:“摸到她的腳底時,傳來一陣輕微的海浪聲……”
在這篇名為《1963/1982的伊帕內(nèi)瑪姑娘》小說的結(jié)尾處,村上春樹寫道:“伊帕內(nèi)瑪姑娘,如今依然繼續(xù)走在灼熱的沙灘上,直到最后一張唱片磨平為止,她會永遠(yuǎn)繼續(xù)不停地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