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平
《紐約時報》不久前發(fā)表過一篇文章《互聯(lián)網上每天都是愚人節(jié)》。上網約會的人多了,騙子蜂擁而至,成了一種現象,被稱作“甜心騙局”(sweetheart scam)。
煙疤采花、玫瑰禿鷲
最近,中國驚現“煙疤采花手”,一名25歲的男子假扮港商,長期在網上利用QQ交友,騙財騙色,每騙到一個獵物,就用煙頭在身上燙個疤作紀念,3月份到成都會晤一名女友時落網,身上總共有90多個疤痕。據說此人專找有夫之婦下手,因為她們明知上當也不會聲張。受害者說,他總是編造一些感人的故事來博取對方的同情,比如說自己是孤兒,通過奮斗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與失身、破財的少婦比起來,英國東約克郡的菲力浦·亨特上網尋找伴侶,付出的代價卻是生命。今年2月,法醫(yī)調查亨特死亡一案,亨特從前的女友萊斯利·史密斯在聽證中說,“禿鷲”一般無情的騙子要對亨特之死負責。
在英國,禿鷲的形象通常是負面。用在商界。指那些炒作市場獲利之后迅速卷款走人者;用在情場,含義不難猜測。亨特58歲,他在2008年12月加入了一家約會網站,后來在網上結識了自稱“玫瑰”的尼日利亞女子,兩人感情越來越火熱。
為了協(xié)助“玫瑰”到英國來,亨特不停地向“玫瑰”指定的張三李四交錢,他借貸、透支、重新抵押房子,到2009年8月欠下了8.2萬英鎊,被債主逼得上天無路,“玫瑰”仍然遠在天邊。絕望的亨特迎著高速駛來的火車跳下了鐵軌,到死也沒搞清楚“玫瑰”到底有多美。從亨特留下的遺言來看,警方說,他死前已經意識到自己上當了。
上網找情人很正常
和亨特相比,另一個英國人的遭遇也是驚心動魄,他破了財卻保住了命。不久前此人到西非去會晤在網上建立友誼關系的當地人,他哪兒知道這個“朋友”其實是犯罪團伙虛構的。一出機場,這位英國老兄就被綁架了,關了4天,受夠了折磨,交了贖金才被放出來。
3月份,西麥西亞警署接連收到幾名當地女性被網上甜心詐騙的舉報。其中一人一直以為在網上和自己鴻雁傳情的是美國士兵,他想來英國。癡情女給了機票錢,他繼續(xù)要錢,說自己的飛機墜毀了,女子于是報了警。另外一女相信,網上情人是駐阿富汗的英軍士兵,士兵要錢,說有了衛(wèi)星電話,兩人就能隨時交談了,女子慷慨解囊。
網上到底有多少騙子?可能誰也無法得出具體的數字;但是上網尋找愛情的人卻有統(tǒng)計。市場調研機構Forrester Research認為,使用收費交友網站的英國人總數2006年時有260萬,到2012年將增加到600萬,這大約相當于英國人口總數的10%。
犯罪分子無孔不入
前不久,英國公平交易署專門發(fā)出警告,提醒人們上網交友多加小心;警告指出,除了單槍匹馬的騙子以外,犯罪團伙已經打入網上交友世界,伺機詐騙。
警告說,騙子們在征友廣告欄、約會網站尋找目標。他們會建立起虛假的簡歷網頁,配上假照片,發(fā)送未經許可的電子郵件;在贏得目標的信任后,開始要錢。騙子通常使用的借口包括想來見面卻需要錢買機票、辦簽證;家人有病、迫切需要錢住院;有個特別好的投資機會就是缺點周轉資金什么的。
英國“打擊重大組織犯罪署”特別提醒,到國外去會晤網上朋友更要小心。告訴可以信賴的人你的行程,定期和大本營保持聯(lián)系,商量好一旦失去聯(lián)絡后怎么辦。
性挑逗電郵熱身
知情人說,騙子總會露馬腳,比如說,照片看起來更像模特兒;給的電話號碼從來沒人接;只聊自己、不回答你的問題(她/他可能給世界各地的好幾百人同時發(fā)同樣的短信/郵件)。Antiscam反騙網站說,通常,要錢之前,騙子會先發(fā)充滿愛意、性挑逗的熱身電郵/短信。
你可能會問,如此小兒科,我哪會上當?反詐騙專家、大都會員警署退役警官湯姆·克萊格說,他所處理過的上網約會受騙的人有律師、銀行家、白手起家的大富翁,就是沒有一個蠢人。
(摘自BBC中文網)
(編輯袁紅)
海外星云 2010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