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瑩秋
為臺灣量身訂做的第一部環(huán)境紀錄片。得到藝文界多位“熟手”、7位企業(yè)家出資贊助,未演先轟動,是媒體名女人陳文茜“轉型”的代表作。
打開電視,看到了一段特殊的新聞影片——臺灣媒體名人陳文茜深入鴻海王國指揮總部,貼身采訪鴻海董事長郭臺銘24小時。郭臺銘的辦公室里擺了許多個立架,每個立架上都掛滿海報大小的墻報紙,寫著部門的計劃和進度。這是鴻海各領域將領所立的“軍令狀”,一張張往上疊,每位主管做過的承諾,白紙黑字擦不掉也賴不掉;上面還有郭臺銘的批示,全部搜羅在他辦公室里,隨時可以翻閱。通過鏡頭,郭臺銘親自說明他如何發(fā)號施令、指揮調度、培訓干部、教育員工,甚至連鴻海與IBM合作的溫室氣體檢驗室、納米研究中心都開放拍攝,業(yè)務機密全都暴露。
據(jù)參與者透露,鴻海的高層主管看到企業(yè)機密大公開都很不安,但老板居然連“保密協(xié)議”都沒要求陳文茜簽。
被新聞界公認“不容易被說服”的郭臺銘,竟然會如此聽任陳文茜擺布;這背后,是一個名女人,加上7個集團總市值近3萬億元(新臺幣,下同)的科技企業(yè)家,共譜“環(huán)境變奏曲”的故事。
八八水災災區(qū)富豪張明正、蔡明介先后參與
去年,在臺灣八八水災那段期間,有一天,臺灣中天電視總經(jīng)理廖福順和陳文茜聊起氣候異常問題,鼓勵她去拍成影片,說電視臺會全力協(xié)助。陳文茜動了念,“我要拍一部連小學六年級生都看得懂的環(huán)境紀錄片,不想拍科技災難片嚇大家?!彼f。
這部名為《±2度C——臺灣必須面對的真相》的影片,是繼美國《不愿面對的真相》、英國《愚蠢的年代》、《暖化的真相》、法國《拯救地球》等全球暖化紀錄片后,第一部為臺灣量身訂做的環(huán)境紀錄片。有了想法,陳文茜開始編織人脈找資源。首先,因為屏東是八八水災的重災區(qū),她腦海浮現(xiàn)“張明正(趨勢科技董事長)是屏東子弟”的印象,而找了好友、張明正的太太陳怡蓁商量。
張明正覺得這是個好點子,二話不說,一口承諾全數(shù)出資;但陳文茜希望擴大企業(yè)參與,只要他捐兩百萬元。張明正便把另一個屏東人、聯(lián)發(fā)科董事長蔡明介拉進來。
蔡明介一聽,覺得“除非我們自救,不然不會有人告訴我們問題有多嚴重”,愿意共襄盛舉。
科技業(yè)環(huán)保先鋒郭臺銘、施崇棠等都點頭
同時,陳文茜也打電話找舊識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告知他這個構想,林百里點頭捐錢。并自動請纓打電話找科技界的“環(huán)保先鋒”、臺達電董事長鄭崇華。直到紀錄片發(fā)布的記者會上,陳文茜、鄭崇華才第一次見面。
此外,陳文茜知道鴻海與華碩做了一些節(jié)能減碳的措施,自己打電話游說郭臺銘與施崇棠,得到善意響應,也促成郭臺銘后來愿意開放總部讓陳文茜長驅直入。
而這一部紀錄片的制片人——偉太廣告董事長孫大偉,曾幫裕隆新款電動車拍了兩個廣告,與裕隆董事長嚴凱泰合作愉快,嚴凱泰獲悉陳文茜的計劃后,也加入捐款行列。
重量級制作團隊孫大偉制片、幾米作插畫
于是,7位不愛拋頭露面,更不曾集體登臺為同個議題公開背書的企業(yè)大老板們,每人花了兩百萬元,把他們的“第一次”,給了陳文茜。
過去是民進黨選舉募款“搖錢樹”的陳文茜,找錢對她絕非難事。但有資金之后,臨到執(zhí)行時,她才發(fā)現(xiàn)做電視節(jié)目和拍紀錄片根本是兩回事,只好委請好朋友孫大偉統(tǒng)籌整合所有人力和物力。
插畫家?guī)酌滓苍敢饬x務幫紀錄片作畫,用他一貫淡淡哀愁的筆法,為臺灣沉痛的環(huán)境問題留下紀錄。在過去的合作經(jīng)驗中,幾米眼中的孫大偉是“兇惡”的,但這次孫大偉重組幾米的作品,放進紀錄片,再加上配樂,居然讓幾米看完也紅了眼眶。
有孫大偉制片、陳文茜撰稿、蔣勛口白、幾米插畫,加上7位超級代言人,讓這部紀錄片未演先轟動。
妙的是,就像選舉劃分輔選責任區(qū)一般,陳文茜還為出資大老板分配了倡導的責任區(qū),并將“征召”嚴長壽負責東臺灣的宣傳工作。
總能引領風騷
自美國返臺十余年,陳文茜每隔一段時間,總是能創(chuàng)造出新話題,引領風騷,帶動政治或社會的流行。
臺灣第一次選舉地方領導人時,從事婦女運動的她,辦“green pany(綠色派對)”、成立“辣妹助選團”,把硬邦邦的政治動員弄得有如嘉年華會,走出民進黨的悲情基調。之后,她跟隨兩位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施明德的腳步,和民進黨分道揚鑣,進而得到國民黨前主席連戰(zhàn)、親民黨前主席宋楚瑜的重用,成為“連宋配”選舉的重要策士,也把暮氣沉沉的國、親兩黨打扮得花枝招展。
通過陳文茜的“綠化工程”,國民黨學會不少民進黨的選舉伎倆,但因三黨四位主席之后都陸續(xù)走下坡,輿論又說陳文茜是“黨主席殺手”。
百變陳文茜,于是又轉進媒體當主持人、名嘴,把當“立委”那一套打弊問政模式搬上屏幕。臧否政治人物,用力監(jiān)督當局,做她的言論“小妹大”。
她也在另一個知識含量較高的節(jié)目《文茜世界周報》中,大幅報道祖國大陸商業(yè)動態(tài),不少臺灣人是通過她的窗口去認識祖國大陸,也讓她成為祖國大陸人眼中的重要意見領袖。
陳文茜的創(chuàng)意,吸睛、吸金能力超強,曾經(jīng)讓她嘗到快速竄紅的滋味;她也打破了胸大無腦的性別偏見,巧妙地把她的聰明轉換成政治實力。
只是,高知名度伴隨著高爭議性,她的高調竟造化弄人地把自己推到臺灣當權者的對立面;她曾經(jīng)想當兩岸和平大使的愿望,也沒有機會圓夢。
這一次,她登高一呼籌拍環(huán)境紀錄片,超越了紅、藍、綠的界線,也是她另一場“轉型”。
“我就住在陽明山紗帽山旁邊,說不定哪天山崩下來,我家就會變成小林村。八八水災后,臺灣已經(jīng)是第一批‘氣候難民了,我只想‘活著……”陳文茜希望喚醒這代人把問題解決掉,不要留爛攤子給下一代,“我自己沒有小孩,這部紀錄片是送給臺灣小孩的大禮物。”
曾經(jīng)與陳文茜共事過的朋友透露,中時集團易主后,一度因為陳文茜的高度爭議,令她成為非續(xù)約人選之一。但她的節(jié)目收視率不差,也有固定的收視族群,最后才保住自己在電視圈的地位,只被迫停掉不斷“指教”馬英九當局的帶狀政論節(jié)目。而今,她在紀錄片中找到熱情和成就,朋友很高興她又一次突圍,“柳暗花明又一村”。陳文茜的文化創(chuàng)意、營銷與包裝手法,已經(jīng)通過紀錄片的這個媒介,再度讓她變身成為“環(huán)保妖姬”了。
海外星云 2010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