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瓊
【摘要】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目標就是要改變原有的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語文綜合性學習就是要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能力。
【關鍵詞】語文學習;教學;自主學習
1.在開放中學會自主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以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如在“遨游漢字王國”學習時,我們建議教師充分讓學生自主選擇研究的專題,自主選擇學習的伙伴,自主組成學習的小組,自主確定活動的方式,自主決定學習結果的呈現形式……打破了語文教學中原有的封閉狀態(tài),把學生置于一個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中。雖然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也提出一些建議,但不規(guī)定學生必須做什么和怎樣做,不是以指令來約束學生,而是采用信息誘導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充分激發(fā)了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3.在實踐中學會探究學習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綜合性學習就是要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實踐中,親自體驗,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所以要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綜合性學習中有許多值得探究的內容,我們建議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探索。如在“遨游漢字王國”的猜字謎活動中,在學生猜出字后引導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總結猜字謎的方法,嘗試用這些方法編字謎;從《漢字的演變》表中,引導學生發(fā)現漢字的發(fā)展有由繁到簡的趨勢,離實物形狀越來越遠,符號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在學生展示街頭錯別字的圖片時,引導學生調查錯別字產生的原因,研究防止和糾正錯別字的辦法等。在綜合性學習中,我們不要求學生完善和系統地掌握知識,但是希望學生能在實踐中發(fā)現知識,在探究中學會學習。
三、提出問題,善于思考
一篇文章,教師適當的引導和點撥是必不可少的,但我們的目的卻是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在閱讀過程中提出問題。有的問題學生通過讀書,能自行解決,可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怎么辦?筆者一般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來解決。如在學鄒韜奮的《我的母親》一文時,有的同學提出了:這篇文章篇幅長,事件較多,脈絡很難把握,能不能采用小標題的形式,使文章化長為短,一目了然?問題一出,得到了大家的積極響應。分小組討論開始了,同學們各抒己見,積極獻言獻策,經過同學們的反復醞釀,最后歸納了四個小標題:
母親--最初母愛的感覺
母親--循循善誘的良師
母親--催兒上進的階梯
母親--深夜勞碌的身影
這樣標題整齊,使同學們對文章的脈絡一目了然。
四、作文,從積累開始
積累、模仿、探索、創(chuàng)新,鋪就了作文成功之路。積累是作文成功之路的基石。因此說,作文,從積累開始。
1.積累素材,使作文言之有物。
首先,從生活中積累素材。生活中有許多美好的東西,花鳥蟲魚、自然風光、人際關系、社會風貌等,還有你面對自然、生活、人生的感悟,你在審美和創(chuàng)新上的思想火花,所有這些,都是入文的材料。以發(fā)現美的眼睛,去觀察、理解、提煉生活,何愁寫作時無米可炊?積累生活的最好辦法是寫日記。葉圣陶先生說:“應該隨時動筆,寫日記,寫自己種種要寫的,這才可以使自己寫作越來越強?!薄肮ぞ吣迷谑掷?必須不斷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練習熟練技能的,語言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币虼?我們除了讓學生每學期寫八篇作文外,還規(guī)定每人每周至少寫兩篇日記。學生一開始感覺每天三點一線的生活枯燥無味,沒什么可寫。筆者就在上作文課時讓學生展開討論:日記寫什么?通過熱烈討論,同學們發(fā)現原來日記可寫的太多了:像老師、同學、路友、室友……;像吃飯、做操、學習……;像思想總結、熱點評析、社會實踐……。此時,學生才恍然大悟,只要留心生活,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能寫進日記。于是,一篇篇佳作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