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天慶,吳 昊,朱 磊,劉志波,王增濤,寇 偉
(山東大學附屬省立醫(yī)院,濟南250021)
手指離斷后常合并皮膚、血管缺損,以往對其多采用前臂靜脈皮瓣一期修復缺損并斷指再植。術后常常出現(xiàn)靜脈回流障礙[1]。2007年9月~2009年12月,我們應用足部靜脈皮瓣移植,修復再植手指皮膚和血管缺損11例,術后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滿意?,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11例手指離斷合并掌側皮膚、動脈缺損患者,男9例,女2例;年齡13~56歲,平均33歲。其中食指4例,中指2例,環(huán)指1例,小指3例,拇指1例。皮膚缺損面積1 cm×0.5 cm~3 cm ×1.5 cm,動脈缺損長度0.5 ~2.5 cm。
1.2 手術要點 均采用足內側靜脈皮瓣一期修復皮膚、動脈缺損,斷指再植,皮瓣面積15 mm×8 mm~40 mm×30 mm。臂叢麻醉下上氣壓止血帶,創(chuàng)面常規(guī)清創(chuàng)。足內側尋找合適管徑、長度的淺靜脈,勒血實驗辨明靜脈回流的方向,依受區(qū)缺損形狀設計相同大小的靜脈皮瓣,皮瓣的軸線為皮瓣中的主干靜脈,據(jù)受區(qū)缺損側動脈與皮瓣的位置,設計靜脈和皮瓣的位置。皮瓣面積按設計線切開皮膚、皮下,于筋膜層解剖游離皮瓣,皮瓣中靜脈血管的長度依受區(qū)情況可大于或小于皮瓣長度。皮瓣游離完畢后,切斷兩端靜脈,移植于再植的患指,橋接動脈,同時修復創(chuàng)面。皮瓣逆行移植,以防靜脈瓣阻礙血流影響患指遠端血運。
11例再植手指與移植的皮瓣全部成活,術后皮瓣僅輕微腫脹,其中2例出現(xiàn)清亮水泡,給予保護、清潔包扎,未行特殊處理;1周后水泡干癟、結痂。所有皮瓣皮色均正常,毛細血管反應良好,未出現(xiàn)靜脈回流明顯受阻的情況。術后3個月皮瓣色澤淡紅、質地稍硬、彈性差、滑動度差;術后半年皮瓣質地柔軟、彈性好、滑動度改善。其中9例隨訪6個月~2 a,皮瓣痛、觸覺恢復,兩點辨別覺達8~12 mm,無明顯收縮。手指運動功能為優(yōu)7例,良1例,差1例;8例皮瓣的皮色正常,1例有色素沉著。
手指離斷合并掌側皮膚、動脈缺損,臨床處理棘手。帶蒂指動脈島狀皮瓣、鄰指皮瓣或拇趾腓側皮瓣游離移植為常用修復方法。但指動脈皮瓣會犧牲一側的動脈,鄰指帶蒂皮瓣會損傷健指,影響健指的外形;多個手指同時損傷時皮瓣的選擇受到限制。游離拇趾腓側皮瓣修復手指伴血管缺損的創(chuàng)面,手術難度大,存在供區(qū)有限的問題[2]。靜脈皮瓣移植可以同時解決再植手指皮膚與血管缺損的問題,具有取材方便、手術操作簡單、皮瓣較薄、供皮區(qū)隱蔽等優(yōu)點,而且來源豐富,切取后對供區(qū)的損傷較小。但靜脈皮瓣屬非生理性皮瓣,與生理性皮瓣相比,有術后滲出多、組織水腫、真皮內膠原纖維和彈性纖維層增厚,皮瓣質硬、收縮率大等缺點[4]。靜脈皮瓣的成活機理目前并不十分明確,靜脈中的血液營養(yǎng)與受區(qū)基底床的“血漿營養(yǎng)”可能起作用。
對手指皮膚及動脈缺損,以往通常選擇同側前臂靜脈皮瓣,因為在同一術野中操作更為方便。但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術后皮瓣可出現(xiàn)靜脈回流受阻,甚至發(fā)展成為靜脈危象。而選取足內側靜脈皮瓣此類問題要少得多??赡芘c足內側皮膚質地更為致密、血管網(wǎng)發(fā)育更好有關。
皮瓣成活質量與受區(qū)基床的情況、皮瓣面積等因素有關?;矖l件好、皮瓣面積小的成活質量高[3]。本組靜脈皮瓣感覺恢復較好,可能與靜脈皮瓣面積較小有關。我們體會,手術中應注意以下方面:①修復指掌側創(chuàng)面并橋接動脈時均應將靜脈皮瓣倒置,以防靜脈中的靜脈瓣阻礙血流,影響遠側指體血供;②靜脈皮瓣的面積應與創(chuàng)面大小相當,縫合后皮瓣要有適當?shù)膹埩?,在不壓迫血管的情況下,張力應盡量大,以使皮瓣與受區(qū)組織緊密接觸,并起壓迫止血的作用。
[1]王一兵,王增濤,朱磊,等.微型靜脈皮瓣修復再植手指微小創(chuàng)面[J].山東醫(yī)藥,2004,44(15):1-2.
[2]Yilmaz M,Menderes A,Karaca C,et al.Free arterialized venous forearm flap[J].Ann Plastic Surgery,1995,34(1):881.
[3]Timmons MJ,Latina J,Moone G,et al.The vascular basis of the radial forearm flap[J].Plastic Reconst Surg,1986,77(1):801.
[4]陳華勇,楊鎮(zhèn)洙.動脈化靜脈皮瓣血液循環(huán)途徑的實驗研究[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1997,20(2):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