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德山
(天津市紅橋區(qū)紅橋醫(yī)院,天津,300131)
腹部手術后的粘連已成為腸梗阻的首位病因,占腸梗阻病因的60%以上,尤其是盆腔手術后(如婦科手術,闌尾切除術和結(jié)直腸手術后)。下腹部手術后容易產(chǎn)生粘連性腸梗阻的原因是小腸更為游離,而上腹部小腸則相對固定,約90%的粘連性不全小腸梗阻可通過保守治療獲得緩解,但其中5%可能復發(fā),單純粘連性腸梗阻的松解手術死亡率<5%。但如果進展為絞窄性腸梗阻,需要行腸切除,手術死亡率可高達30%。因此早期鑒別,選擇最佳手術時間尤為重要[1-3]。回顧分析本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經(jīng)手術治療76例粘連性腸梗阻的臨床資料,探討手術時機的選擇。
本組76例,男性 58例,女性18例,平均年齡43歲,均有腹部手術史,多為闌尾切除術,胃穿孔修補術,盆腔手術,胃大部切除術。
腸梗阻診斷符合以下標準:①既往腹部手術史;②有腸梗阻的一般癥狀:腹痛、腹脹、嘔吐、肛門停止排氣排便;③腹部X線平片、B超、CT或消化道造影示機械性腸梗阻。
6例入院即診斷為絞窄性腸梗阻。經(jīng)必要術前準備后,急診手術治療。其余60例,均先行非手術治療,包括:①禁食補液,胃腸減壓,糾正酸堿失衡及水電解質(zhì)紊亂;②復方大承氣湯100 mL/次,2/日低壓灌腸;③抗菌藥物的應用;④生長抑素——奧曲肽靜脈點滴;⑤胃管注入泛影葡胺100 mL,閉管2 h;⑥腹部體征觀察,最初24 h,每3小時1次。
①胃腸減壓6 h以后,復查腹X線片,并與入院X線片比較,如果X先片顯示腸梗阻近端小腸擴張加重,或遠端小腸積氣減少,行手術治療(9例)。②胃管注入泛影葡胺100 mL(15例),24 h不能到達結(jié)腸者行手術治療(10例);③觀察過程中出現(xiàn)癥狀體征加重,如腹痛加劇,腹部壓痛,體溫上升,脈率增快,白細胞計數(shù)增多(42例);④經(jīng)積極非手術治療24 h,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9例),手術方式包括:粘連松解術(68例),壞死腸管切除吻合術(6例),腸短路術(2例)。
本組病人均治愈,無死亡病例,8例并發(fā)切口感染,經(jīng)換藥治愈。
粘連性腸梗阻是腸梗阻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腸梗阻,而腸梗阻病人最需要明確的不僅僅是有無腸梗阻,更重要的是梗阻的程度,醫(yī)生最擔心的是如果不急診手術,可能會延誤手術時機,給病人帶來危險。但如果急診手術,是否會為不該手術的病人施行了手術?因此及早發(fā)早期的腸絞窄對于粘連性腸梗阻的治療至關重要,有利于減少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降低手術死亡率。
①連續(xù)動態(tài)觀察腹部X線片,檢查腸管氣液平面及腸管擴張程度。如果X線片顯示梗阻近端小腸擴張加重或遠端小腸積氣減少,孤立脹大腸袢、假瘤影、咖啡豆影、空回腸換位征等均為剖腹探查指征。該方法簡單易行,能客觀反映病情,本組采用了X線動態(tài)觀察法,從而及時決定手術,無1例手術死亡。
②經(jīng)胃管注入泛影葡胺100 mL后,24 h造影劑未達到結(jié)腸是粘連性腸梗阻的手術指證,其敏感性達98%[4],本組10例采用了該方法決定手術時機。③反復的腹部檢查是檢測腸梗阻有無惡化的最敏感方法。如果腹痛、腹部壓痛或腹脹加劇或胃腸減壓內(nèi)容物變?yōu)榧S臭味,應考慮剖腹探查。所謂的咖啡樣物排泄物、血性腹水是腸絞窄的標志,既不能把這些標志理解為手術探查的指征,更不能因為沒有上述癥狀而消極等待。
④部分患者,本組9例亞急性粘連性腸梗阻,經(jīng)積極非手術治療24 h[5],癥狀無明顯緩解,而行中轉(zhuǎn)手術。
[1]Helton WS,Fisichella PM.Intestinal obstruction:assessment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From ACS Surgery:Principle and practice.http://www.acssurgery.Com/abstracts/acs/acs0505.html
[2]Barkan H,Webster S,Ozeran S.Factors prediciting the recurrence of adhesive small-bowel obstruction[J].Am J Surg,1995,170(4):361.
[3]Gowen GF.Long tube decompression is successful in 90%of patients with adhes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J].Am J Surg,2003,185(6):512.
[4]Chen SC,Chang KJ,Lee PH,et al.Oral urografin in postoperat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J].World J Surg,1999,23(10):1051.
[5]黃潔夫主編.腹部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