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說法時下很流行,并已成為家長增加孩子過重負擔的理由。一些家長由于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通過各種培訓班給孩子超前大滿灌與其年齡不同步的知識。
倘若將人生喻為一場競賽,“起跑線”的說法是恰當?shù)?。但是,“輸在起跑線上”只適合短程競賽,例如百米賽。如果是馬拉松那樣的長跑,就不存在輸在起跑線上的擔憂。相反,馬拉松比賽贏在起跑線上的運動員,往往由于難存強勁體力,致使起個大早,趕了晚集。
家長是否應該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要看家長對孩子壽命的預估。如果孩子的人生屬于短跑,只有區(qū)區(qū)十幾年,您一定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都知道百米賽的關鍵往往是起跑,起跑領先了,就成功了一大半。但是假如家長對孩子的壽命預估較長,視孩子的一生為一場馬拉松長跑,起跑線領先與否就不重要了。馬拉松競賽的特點是誰笑到最后誰笑得最好。
長跑的要訣是看后勁,這和孩子成長的道理一樣。當孩子沒有一定的閱歷時,給孩子灌輸與其年齡不相符的知識,孩子由于沒有生活經(jīng)驗,對知識的感悟不會深刻,不但沒有共鳴感,甚至會厭惡。衡量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看分數(shù),而是看受教育者對所學知識的興趣越來越大還是越來越小。如果受教育者對所學知識的興趣越來越大,說明教育成功了,反之則相反。受教育者對于所學知識感興趣的程度,除了老師的教授方法,還取決于孩子對知識的感悟程度。舉個例子,一個5歲的孩子對于李白的詩《靜夜思》只是機械背誦,而一位遠離家鄉(xiāng)的20歲青年如果第一次看到《靜夜思》,可能淚如泉涌,百感交集。
20多年前,若干神童家喻戶曉。如今,這些昔日的神童幾乎全軍覆沒,沒有一個成為棟梁之才。這些孩子沒有輸在起跑線上,但是他們或父母將人生的馬拉松賽跑誤判為短跑,拼盡全力贏在起跑線上后,卻后勁不足,最終敗北,貽笑大方。
買過新汽車的人都知道,新車有磨合期。在新車的磨合期,車速不能太快。只有這樣,這輛汽車未來才能風馳電掣。如果在新車的磨合期高速行駛,汽車就會早衰,該急速行進時,就會力不從心。假設將人比喻成汽車,人的磨合期就是童年。在童年,不能滿負荷運轉(zhuǎn),要適度磨合。如此,孩子到了成年,才能快馬加鞭,后勁十足。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重要?!庇邢胂罅Φ娜瞬拍苓M行創(chuàng)造性勞動。可是在目前應試教育的前提下,越來越多的人只注視孩子們的成績,卻忽略了成績之外的想象力。因此,現(xiàn)在孩子們的筆下,樹葉永遠都是綠色的,水里永遠只有魚;在孩子們的想象中,貓是不會有翅膀的,狗是不會說話的。當這些想象力匱乏的孩子長大后,他們的思想幾乎千篇一律,因此很多人感慨現(xiàn)在的樓房建得越來越像,一點特色也沒有了。童年時,不妨讓他們晚些接觸那些定律,讓想象力在孩子的大腦里安營扎寨,讓孩子們在盡情地暢想世界的愉悅體驗中,構造屬于他們的未來。
所以,不要擔心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些充滿想象力的孩子完全輸?shù)闷稹O嘈潘麄冚斣谄鹋芫€上,卻可能贏得人生。贏在起跑線上,也可能輸?shù)羧松⒂≈叵扰c之是大智慧。(摘自《北京晚報》2009年9月11日)■(插圖:澤忠)
□責任編輯 黃婉瓊
E-mail: hwq10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