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學生升入三年級,開始接觸習作。如何理解第二學段的習作要求?怎樣引導學生認識習作,養(yǎng)成良好的習作習慣,從而愛上習作?這些,都是擺在三年級語文教師面前的現(xiàn)實問題。為了引導全校三年級語文教師共同探究如何教好起步期的習作,我們開展了這次觀課議課活動,旨在借助一個具體的案例進行討論、思考,通過交流產(chǎn)生智慧碰撞,使大家對三年級習作教學有準確的認識,對新課標第二學段的習作要求有更深刻的理解。
本次觀課的課題是《我的課余生活》。執(zhí)教者是市級語文學科帶頭人、學校三年級語文教研組長劉老師,確定的主題是“感受生活,分享快樂”。觀課教師要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作為評價教師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依據(jù),重點觀察并思考:學生是否積極參與表達,是否樂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感受,是否樂于分享他人的快樂。全校三年級語文教研組的教師均參加了本次活動,還邀請了其他學校的教師參與活動。
二、課前會議
(一)執(zhí)教教師說課
《我的課余生活》是三年級學生的第一次習作。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調(diào)動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引導他們說清楚發(fā)生在課余生活中的趣事,并明白習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在生活中要“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根據(jù)訓練目的和本次習作在三年級習作訓練中的重要地位,我們這樣安排了教學流程。
1.瞧一瞧同齡人的課余生活。教師展示所搜集的有關(guān)全國各地小學生課余生活的資料,學生讀資料,了解同齡小朋友豐富的課余生活。
2.聊一聊“我”的課余生活。先互相說一說自己課余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再開展小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教師參與并提示學生從多方面交流自己的課余生活,幫學生拓寬思路,從而有話可說、有話想說。
3.寫一寫“我”的課余生活。教師先引導學生在動手寫之前想好寫哪件事、哪些活動,并提醒學生重點寫事件或活動的經(jīng)過,把人物的心理、動作、表情和神態(tài)寫細致,還要有適當?shù)沫h(huán)境描寫。接著,引導學生思考在確定取材范圍、運用生動語言、選擇寫作順序等方面要注意的問題。最后,讓學生動筆成文。
4.教師小結(jié)。教師先詢問學生是不是需要幫助,并簡要地進行點撥,鼓勵學生寫得更精彩。
(二)參與觀課議課的教師討論
邱文杰:這一節(jié)課流程簡明,其實容量很大,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展開,時間允許嗎?
王芳:課上的瀏覽、討論和交流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寫作空間,這些是最重要的,如果上課沒有時間寫,可以布置成作業(yè)嘛。
王海燕:是的,這是一節(jié)課前指導課,理應以拓展學生寫作空間、指導寫作方法為主。
王紅芳:學生會不會只說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不具備寫的價值?
李儀坤:有可能,需要我們引導好。其實,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是可以寫的。我預測,可能出現(xiàn)另外一種局面——學生表達的熱情很高,但啰里啰唆的,這可能是學生初學習作的主要問題。
王瑩:我覺得教師點撥部分不能空洞,課前最好準備些精彩的句段展示給學生,讓他們借助例子理解。
趙秀雯:第一部分可以以自主閱讀為主,這樣學生看材料的時間會更充分。
姚海軍:這樣的設計,給學生的空間很大,學生會不會無所適從?我猜測真正上課時,生發(fā)的內(nèi)容會很多,也許會有我們覺得不理想的地方,但也一定會有讓我們驚喜的環(huán)節(jié)。
……
(三)教師觀察點安排
邱文杰在教室前面,講臺左側(cè),主要觀察學生學習是不是投入,有沒有說話和習作的熱情。
王芳在教室前面,講臺右側(cè),主要觀察執(zhí)教教師多媒體應用、課堂調(diào)控是不是得心應手,思考課件設計是不是有利于學生學習。
王海燕坐在學生旁邊,觀察學生習作的速度和學習狀態(tài)。
王紅芳坐在教室偏后的位置,觀察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是否和諧,教師是不是尊重學生的體驗。
李儀坤坐在教室偏后的位置,觀察學生是不是學習輕松,學習氛圍是不是寬松,學生是不是樂于表達,樂于分享,有沒有生成因素。
王瑩、趙秀雯在教室后面,全面觀察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狀態(tài)及方法,考量教學目標的達成度,關(guān)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點撥是不是及時、恰當。
姚海軍與第三組學生坐在一起,深入學生中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觀察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隨機生成了哪些資源,哪些是應該好好把握和開發(fā)利用的,哪些是沒有開發(fā)利用價值的。
(在觀課過程中,8個教師不扎堆,而是均勻地分布在教室的前后及兩側(cè),從不同的角度觀課)
三、上課(略)
四、課后議課
1.執(zhí)教教師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寬闊的交流平臺,創(chuàng)設了引導學生回憶、感悟和交流的情境。學生既有探求他人生活空間的欲望,也有展示自己生活空間的愿望。這樣,就激發(fā)了學生交流和習作的興趣。為了滿足其探求的欲望,我分發(fā)材料讓他們獨立閱讀,以開闊視野。當學生有了表達的欲望,再在小組內(nèi)獨立完成交流、拓展的任務,從而獲得良好的體驗。本課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互相交流。學生交流充分,彼此得到的啟發(fā)就多。在談論課余趣事時,少部分學生交流的內(nèi)容很瑣碎。這時,我積極調(diào)控,有效地引導他們走出誤區(qū)。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由于沒有對小組組員進行科學分工,造成時間上的浪費以及學習資源和發(fā)言機會的不均衡,以后應該改進。
2.教師議課
邱文杰:大部分學生學習投入,熱情高,他們表現(xiàn)得很開心。但也有一些學生好像是隔岸觀火,不能融入熱火朝天的討論中去。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究的是:如何引導全體學生真參與、樂參與?
王芳:劉老師使用多媒體得心應手,調(diào)控自然且善于隨機應變,能有效地使用課件。從課件設計本身來看,也是有效的,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王海燕:大部分學生寫的速度較快,也有一些同學似乎無從動筆。無從動筆的學生有的在沉思,有的在磨蹭。沉思是一種思考的狀態(tài),無可厚非。對那些磨蹭的孩子,怎么辦呢?原因是學習習慣還是心理品質(zhì)?這是值得我們研究的一個現(xiàn)實問題。
王紅芳:從教師和學生的和諧互動中,我能感受到教師尊重學生的體驗。課堂氣氛很民主。學生談話也很真誠,沒有造假的痕跡。
李儀坤:是的,學生學習輕松、快樂,學習氛圍寬松,教師始終溫和地微笑,期待著學生,欣賞著學生。當學生有自己的獨立見解時,教師能追隨學生的話題,尊重生成因素,且善于調(diào)控,能及時回歸原主題。課堂時間得到有效的利用,無效學習的空間被極度壓縮。
王瑩:我在教室后面,觀察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狀態(tài)及方法,覺得師生合作比較自然、和諧,教師不是一句一句地牽引著學生說話,而是給了學生一個廣闊的平臺讓學生盡情展示。在教學中,教師沒有使用過多花哨的手段,不管是資料閱讀,還是幻燈片使用都感覺很及時,很恰當。
趙秀雯: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比較高,學習過程中教師的點撥及時,學生的習作肯定會精彩不斷。
姚海軍:正如我們課前預設的一樣,課堂上,學生登上了一個廣闊的舞臺。他們自由自在,盡情展示,盡情表達,用一句句妙趣橫生的話語展現(xiàn)了一幕幕動人的場景,語言靈動,詼諧有趣。學生學得很投入,表達很自由。這樣生發(fā)出來的信息很多很多,有的地方劉老師順水行舟,因勢利導,處理很得體,有效地利用了課堂上的生成資源。比如,當大家都爭先恐后說自己課外怎樣做游戲的時候,林興琳同學說自己課外最喜歡的是讀書,接著她描述了自己讀書入迷時,媽媽大聲呼喊都聽不見。劉老師表揚了這個學生對讀書的熱情,同時借勢拋出問題:“除了做游戲和讀書,同學們還喜歡什么?小發(fā)明呀,小制作呀……每個人的課余生活是不一樣的,請繼續(xù)展示各自的課余生活?!边@樣一引導,學生不僅談了課外如何做游戲,還把話題引導到課外生活的方方面面,進入一個更廣闊的生活空間。正如李儀坤老師所說,這是對生成資源的珍惜和利用,更是對學生的尊重。學生在課堂上被抬到“上帝”的位置,所以他們表達自由,無拘無束,說真話,表真情。他們都把表達當成樂趣,把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快樂當成了開心的事。
3.主持人小結(jié)
各位老師從自己所處的觀察角度著眼,談得很好,不僅談到了教師的設計與調(diào)控,更多地關(guān)注了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我們的觀課活動就應該主要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關(guān)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地位,關(guān)注他們的興趣、狀態(tài)、收獲。學生有收獲,就是我們教師的成功。(作者單位:山東省濱州市濱州實驗學校江蘇省濱??h實驗小學)■
(插圖:澤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