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人云:“氣乃人之根本也”。人體之氣是人的生命運動的基本和動力。生命活動的維持,必需依靠氣,在聲樂活動中,氣息更是聲樂的“生命”,有了良好的氣息運作、支持,我們的聲樂作品的演唱就有了一個好的基礎了。
關鍵詞:呼吸 支持 氣息的方式
我們每個健康的生命都有著良好的呼吸,以至于我們才有良好的說話聲音,但這和我們聲樂活動中的呼吸還是有著很大的出入的,聲樂的呼吸要求更高,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在談歌唱感覺時說:“掌握不好呼吸,就沒法唱出好的聲音,甚至會毀壞嗓子”。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是人的本能活動,氣息從鼻、口吸入,經咽喉、氣管、支氣管進入胸腔中左右肺葉的肺氣泡里,然后經過反向的過程,再由鼻、口呼出,在人的日常生活中,這種維持生命的氣息的呼吸運動是下意識的、自然的呼吸運動,用于日常講話時的氣息呼吸量僅300毫升。而在我們的聲樂運動中,氣息的呼吸量約2000毫升,因而歌唱中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它是一種有意識、有訓練的、強化的呼吸運動,吸氣的動作快且吸得深而多,呼氣的動作慢且呼得有控制,有彈性,要經過長期的呼吸訓練。
在具體的訓練中,進行氣息的吸入時,位于胸腔下部的吸氣肌肉群要同時發(fā)力抬起肋骨,下降橫隔膜,撐開腰部,擴大胸腔容積,使肺葉有充分擴展的余地,將氣吸滿至肺的最底端,呼氣時,仍要保持吸氣時的感覺和狀態(tài),繼續(xù)加強著吸氣肌肉群的力量,對呼氣肌肉群產生均衡的對抗,將呼氣的動作放慢和延長,并在這種對抗的阻力中控制著氣息平穩(wěn)而有力地呼出,讓這種有對抗力的氣息成為歌唱發(fā)聲的動力,從而把喉頭解放出來,讓聲音的管道更開、更通。
我們明白人之所以發(fā)出聲音的原因是:氣息通過長在喉室內的聲帶時,使聲帶靠攏,受到氣息的沖擊而振動發(fā)出聲音,聲帶振動的頻率加快,發(fā)出的聲音就越高,聲帶振動的幅度越寬,聲音就越響,通過學習聲帶的拉長、縮短、繃緊和放松等等,加上氣息的運用,共鳴的配給就可發(fā)出高、低、強、弱等各種不同的聲音,所以聲樂中呼吸也即氣息的運用極其重要,練好聲樂呼吸后,歌唱就成功了一半
在我們的聲樂活動中有三種氣息呼吸的方法:
1、胸式呼吸(又叫鎖骨式呼吸)這種呼吸吸是采用上胸部肌肉控制呼吸的方法,因其吸氣量少、位置淺,一般不太使用,只有在一些原聲派或一些小民歌和某些流行歌曲的演唱中時有使用,
2、腹式呼吸方法,這種方法是采用腹部肌肉控制呼吸的方法,這種呼吸方法也是對的,較上一種呼吸方法在聲樂活動中,運用的人較多一些,在民族和美聲唱法里都有人運用。
3、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法,這種方法目前被認為是最好的一種呼吸方法。因為肺的形狀上小下大,下部比上部的容氣量大,控制胸部運動的肋肌、隔肌的彈性\伸縮性極好,便于氣息的吸入和儲存,利于氣息進出靈活的控制和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氣息的運作較上兩種方法有明顯優(yōu)越性,它利于靈活進出,氣息位置低、氣量足,相應地從聲樂的感覺上來說,共鳴管道要長,目前絕大部分的嗓音工作者都采取這種方法。
在日常的聲樂歌唱運動中??梢杂么颉班絿!眮砭毩暁庀⒓∪獾臍庀⑼掏碌哪芰?,從中逐步去體會氣息的感覺,即吸進氣息至整個肺部,或者說吸至丹田也就是臍下三指的位置。當然這是一種聲樂中常用的歌唱意識,它可讓我們的氣息吸得位置較深。然后,全身放松,小腹用力內收,橫膈膜微向下壓,氣息疾速通過輕輕閉合的雙唇發(fā)出“嘟?!甭?。
進行氣息“吸”的動作時,可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用口鼻一起平穩(wěn)、柔和地吸,不能單用鼻子吸。用鼻子吸氣的優(yōu)點是吸得深,但吸氣量卻有不足,遇上快速的且要求大氣量演唱時,這樣吸氣就來不及了。2、吸氣量要根據(jù)所要表現(xiàn)的聲樂作品中所唱樂句的長短、力度的大小、產生的高低和藝術表現(xiàn)的要求來定。3、在吸氣時,除非表現(xiàn)某些激情的作品,否則不能發(fā)出不必要的響聲,以免混進聲樂歌唱中影響作品的表現(xiàn)。
做好了氣息吸的準備,現(xiàn)在我再來談談呼氣,呼氣時依靠胸腔的彈性和胸腔呼氣肌肉,將肋骨拉下使胸腔縮小,同時腹部肌肉以丹田為中心發(fā)力,有控制地收縮,使橫隔膜逐漸抬起回歸原位,兩方面的呼氣肌肉群配合著控制氣息無效呼出。
同樣的,氣息的“呼出”也要注意幾個方面:
1、歌唱呼氣與生活中的呼氣有很大的差別,這是由歌唱藝術的要求所決定的。流暢的歌唱是歌唱技術的基礎,歌唱者要掌握持久地、均勻地拖長聲音的技巧,就必須學會持續(xù)地、平衡地有節(jié)制地呼吸的能力,
2、呼氣時,頭腦里要保持吸氣的感覺,全橫隔膜和胸腔吸氣肌肉微微保持住,以免氣息跑得太快,代之以有控制和有調節(jié)地呼氣,使呼氣運動有意識地延長,避免過量的氣息沖擊聲門??刂坪魵獾牧α恳m中,“保持”的力量過大,就會反僵住,氣息就會不流暢的呼出,“保持”的力量過小,呼吸便很快就會用盡,氣沒了,自然也就沒有聲音了。因此,歌唱呼氣要做到既保持了氣息,又使氣息的呼出自然、均勻、積極而富有彈性。
3、呼氣不能僅用單一的方法,要根據(jù)音樂的高、低、強、弱、連、斷、放、收、抑、揚、頓、挫等等,靈活性地加以變化和控制,總之歌唱中氣息“呼出“的運用與歌唱演唱效果的好壞直接相關聯(lián)。
談了歌唱的“呼”與“吸”,現(xiàn)在來說說歌唱呼吸中另外的兩個問題,歌唱氣息運動中的“支持點”和聲音位置(它同樣也由氣息的運作來決定的)的問題。
通常的情況下,歌唱時吸氣很快,呼氣較慢,這就要有一股持續(xù)不斷的控制作用,氣息才能均勻緩慢呼出,呼吸“支持點”的含意就是:掌握怎樣去控制氣息的力度和身體的什么部位控制氣息的力度。
我們在大笑或者咳嗽時,把手放在小腹上,在笑或咳嗽那一瞬間,小腹有一個快速的回收動作,在手按住的地方有一個力量往外頂了一下,這就是我們歌唱中氣息的“支持點”。歌唱發(fā)聲時,橫膈膜向上慢慢回至吸氣前的原位,橫膈膜和兩肋向外擴張,小腹微向里收,唱的音越高,小腹和膈肌、肋肌它們之間相互所產生的這種對抗的力量的感覺也越明顯。具有這個聲樂氣息的“支持點”,就會為我們獲得美妙的聲音得到一個有力的保證。
在具體的聲樂輔導中,我不對學生提“點”這個字,我覺得(或是用物理學中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來引導學生,或是用打呵欠剛開始那一瞬間氣息的“對抗”住的感覺)歌唱氣息的感覺不是靠一個點可以解決的。歌唱發(fā)聲時,如能較好地運用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法進行呼吸,那么就會產生呼吸“支持點”的感覺?!爸С贮c”的重要作用是要讓我們的氣息既要保持好,不一下子跑光,更是要讓氣息在呼出的過程中有一定的力度。能慢慢地、均勻地“貼著脊梁往上走”并送出去,能控制氣息力度大小的變化,防止氣息上浮阻礙發(fā)聲。這樣,我們發(fā)出的聲音不但響亮、悅耳,具有伸縮性和色彩變化,而頸部肌肉、下巴、舌根等都會自然放松。
至于“聲音的位置”這個問題,它指的是三個方面:聲音的發(fā)出、字音的形成和聲音的力度或者投射。就是把聲區(qū)的聲音調節(jié)在音質和共鳴最好、發(fā)聲最自如的狀態(tài),要達到較好的位置,必須要使氣息通道完全穩(wěn)定形成,即要把各聲區(qū)的聲音全部放到我們的包括胸腔、口腔、頭腔等等這些共鳴腔體(通常把它視為立起來的“共鳴管道”)里面去,在較好氣息支持下,感覺氣息好像“貼”著頸椎往上。通過聲帶發(fā)出微小的基音以后,讓聲音在咽壁碰響,在口腔以上的部位而引起共振,取得良好的頭腔共鳴,這樣發(fā)出的聲音,圓潤、明亮、結實。具有穿透力和金屬感。有了良好的氣息的運作,就會取得好聲音位置。
為了有好的聲樂氣息的運作,在練習歌曲之余,還須做一些聲樂氣息運作方面的輔助練習,這可以幫助學生認識體會呼吸器官在發(fā)聲時的運動狀態(tài),這對初學聲樂的人尤為重要,它是增強呼吸控制能力的輔助手段,下邊我介紹幾種呼吸方式。
1、慢吸慢呼:這是練習歌唱呼吸的最基本的方法。有提倡用鼻子吸的而且氣的位置比較深,缺點是吸氣量較少,所以通常提倡用口鼻一起吸氣,吸氣時身體自然放松,尤其是小腹慢慢放松,這樣氣息就會慢慢地吸至我們的丹田,或者說是吸入肺的底部,保持兩三秒鐘,體會一下吸氣肌肉群的控制作用,再慢慢地把氣呼出來,呼氣時胸廓要保持平穩(wěn)微張。
在做無聲練習時,用舌尖輕抵下門齒,發(fā)長“絲”音,拖的時間越長越好,發(fā)音過程中去體會胸、腰、肋、腹是何感受,并注意發(fā)出的”絲”音要均勻,不可時強、時弱、時快、時慢,呼氣越慢越長久,越能體會到呼與吸的對抗作用和呼吸的“支持”的作用。
2、快吸慢呼:這種呼吸方式在歌唱中運用得最多。是歌唱中的主要呼吸方式,它同樣采用口鼻同時吸氣,這樣就能保證我們的聲樂歌唱氣息吸得又深又快,這兩種氣息運行的方式都是慢呼出。
這種呼氣方式要求氣息均勻,可以在我們的嘴前擺一根點燃的蠟燭,吸進一口氣,然后緩緩對著它呼氣,盡量做到火苗的角度不發(fā)變化而且時間越長越好,這樣,小腹和橫膈膜和兩肋之間的對抗、保持一定要用心去控制,才能達到這個目的。而聲樂就是要的這股氣息的勁,正確的感覺應該是隨著氣息的緩緩呼出,保持部位繼續(xù)用意念去保持住。狀態(tài)不可隨氣竭而松懈。
3、快吸快呼:練習快吸快呼,呼吸速度加快,同樣與上兩種方式一樣,氣息要吸深,然后用腹壓和橫膈膜的彈力將氣息快速送出。
這種呼吸方式可在快速呼吸情況下鍛煉歌者發(fā)聲器官的協(xié)調性,對腹部和橫隔膜的彈跳能力的加強幫助很大,在日常的輔導工作中,常讓學員模仿夏天小狗伸舌頭喘氣的感覺來練習,效果挺好。
4、慢吸快呼:這種呼吸方式與上面幾種方式一樣,吸氣到“丹田”,然后快速將氣息呼出,呼氣時不要因為速度較快而塌胸,與上面的幾種方式一樣,用腹肌快速收縮將氣息呼出,這種呼吸方式在作品演唱中運用稍少,在表達某些音樂波動大起伏、情緒激動的聲樂作品或片斷時,時有運用,
聲樂不能速成,經過一個長時間的氣息的磨練,讓我們的聲樂氣息運作得更好,讓我們的聲樂有一個好的氣息底基,我們的聲樂就會有一個好的提高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