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級(1)班正在上《赤壁賦》的發(fā)散思維課。
學生:“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闭n文注釋說“斗?!笔侵付匪藓团K蓿际切撬廾??!岸贰笔遣皇侵浮氨倍贰蹦?
老師:應該是吧。
學生:是,還是不是?
老師:噢,是。
學生:不對,“斗”是指“南斗”。
老師:你有根據(jù)嗎?
學生:我查過《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斗”字項就有“南斗”之意,引文剛好就是“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p>
老師:這個我不知道。
學生:不知道,怎么還站在講臺上呢?
(教室的空氣仿佛一下子凝固了,許多同學看看老師,又扭過頭去看那學生)
老師(平靜地):謝謝你,謝謝你對我的嚴格要求。我會繼續(xù)努力學習的。
……
課后不少同學議論紛紛,譴責那個學生不尊重老師,這事甚至傳到了不少老師和該班班主任耳里。有的老師向我詢問實際情況,班主任還來征求我對此事的處理意見。
老實說,這的確是一句很刺激人的話,但由于我平時飽經鍛煉,“抗疫”能力較強,所以,我是很快就消化了它的。倒是后來,學生、老師們的議論引起了我的思考:我為什么能如此平靜?
原來,在多年的“散合式語文教學”(筆者的教研課題)的課堂教學改革的磨練中,“尊重個性”的學生觀已漸漸深入了我的骨髓,成為我的一種理智行為。后來,我越想越覺得,這個學生十分值得尊重。首先是他尊重了我——他的自學精神、鉆研精神正是我在課堂上天天強調的,他做到了,不是對我最大的尊重嗎?第二是他的率真,“率真”和正直、溫柔、善良一樣本是人類的永恒美德,但隨著人的不斷成長,在世俗的浸染中,絕大多數(shù)人變色了,起碼遮上了一層虛偽的紗布。賈平凹在《我的老師》中真誠地把七八歲的小孩敬稱為“我的老師”,是因為那小孩具有這份率真。然而,這位高二的同學直至十七八歲都能保住它,多么令人敬佩,就連賈平凹也可能會稱他“師爺”呢!我們在作文教學中,不是經常對學生說“我筆寫我心”嗎?“說老實話,做老實事”,不是我們天天掛在嘴上教導學生的嗎?換一個角度,我們不是經常發(fā)泄:“這樣都聽不懂,還讀什么鬼書!”為什么學生的一句“不知道,怎么還站在講臺上”就受不了呢?假如說你的發(fā)泄是愛學生,那么學生的這句話也完全可以理解成是愛老師,并且還有古代忠臣的一股“死諫”精神,多么令人欽佩!這樣想來,我遇“辱”不驚并能及時地表達感激之情,也就順理成章了。
其實,在這過程中我最大的收獲是增長了知識。后來,我干脆讓它升級,設立一個“語文學習明星獎”,標準是:課堂上提出與課文相關的老師無法回答的問題。這樣,師生都進入了更加輕松的學習狀態(tài)。
在上《燭之武退秦師》的發(fā)散思維課時,李藍藍同學問:“我不理解網上的這樣一句評語:《燭之武退秦師》是一篇表現(xiàn)行人辭令的優(yōu)美散文。句中‘行人辭令’是什么意思?”
我聽不懂,叫她上來寫在黑板上。
“‘行人辭令’?你不會記錯嗎?我真不知道?!蔽页錆M疑惑地說。
下課后,我趕快在電腦中輸入“行人辭令”,一點擊,頓覺自己孤陋寡聞!該詞條可有2000多篇相關文章。其中王軍的《論〈左傳〉中的行人辭令藝術》讓我大開眼界:“行人辭令是指行人的外交辭令”“行人又稱行李,《左傳·昭公十三年》:‘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杜預注:‘行李,使人也。’又稱行理。”若不是學生提問,我真枉教了十多遍《燭之武退秦師》。感激之余,我拿過一本新著——《粒粒皆歡喜》,在扉頁寫上:獎給語文學習明星李藍藍同學。事跡:以“行人辭令”難住老師。
課文《別了,不列顛尼亞》中有“代表英國女王統(tǒng)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了帶有皇家標記的黑色‘老斯萊斯’……”“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國管治即將告終”“剛剛參加了交接儀式的查爾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顛尼亞’號甲板”等語句,課堂上劉健雄同學問:“香港的總督幾年一任?”我毫無準備,只能回答“不知道”,并祝賀他榮獲“語文學習明星獎”。我的話剛說完,一個同學說:“我查過,任期不等,最短的是第一任,只有一年,最長的麥理浩是十一年?!闭n后我上網一查,果然如此。
在學習《飛向太空的航程》時,有同學問:“‘這年三月,由4位著名科學家聯(lián)名上報黨中央的《國家高新技術發(fā)展建議》被鄧小平批準’,這4位科學家是誰?”
一個學生搶答:“我知道一個——錢學森。”這引來學生的哈哈大笑,因為文章中有“由錢學森等專家學者制定的……”語句。
可是,課后我一查,錢學森并不在其中,他們是王大珩、王淦昌、楊家墀、陳芳允,并且在查找的過程中讓我看到了鄧小平對科學事業(yè)的極度重視:當初他們申請2億元經費,鄧小平卻批了100億!我由衷感謝學生難住我,讓我收獲那么多。
……
一個個明星不斷出現(xiàn),一份份獎品不斷發(fā)出,我的知識也在不斷充實,對課文的理解越來越全面,真是師生同樂,教學相長。
(作者單位:廣東珠海市金灣區(qū)金海岸中學)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