惶惶然,寫下這個題目的時候其實是心虛的。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基石,李鎮(zhèn)西老師他可以,而我,實在不敢說。我能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嗎?我有沒有這個意識?或說有沒有這個能耐?追問自己,再三思量,恍惚中忽然也能發(fā)現(xiàn)一二。其實,我們想的,我們做的,都能多多少少體現(xiàn)這個理念,而在李鎮(zhèn)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中所闡述的,則給了我們更好的支撐及詮釋。
李老師提到的關于《美麗人生》這部電影,我也前后看過兩次。影片確實感人肺腑,如今想起,那種蕩氣回腸的感覺清晰猶在。那位父親的形象,那個游戲的設計,無不令人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動。是的,有一些經(jīng)歷在人的一生中可以刻下深深的印痕,這些經(jīng)歷所產(chǎn)生的快樂、痛苦甚至恐懼等情感可以植入人的體內(nèi),影響著人一生對生活的態(tài)度以及生命的質量。影片中父親用心良苦的“欺騙”,就是為了不讓孩子晶瑩的眼睛過早地蒙上邪惡的陰影,不讓孩子幼小的心靈過早地承受沉重的災難,而用生命在維持孩子無暇的精神空間,保持孩子對這個世界美好的期待,讓孩子在蹣跚起步之始多一些浪漫,讓孩子的“美麗人生”的開端盡可能美好一點,再美好一點。
若要求教師如那位父親那樣對待我們的學生,顯然是不可思議的,也是不現(xiàn)實的。但是,我們可以做到,把童年還給童年;我們可以做到,把學生終身受益的習慣、能力教給學生,這同樣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基石。
每一個年齡階段,都有其年齡特點所彰顯的特性,不要過早剝奪孩子向往美好的追求,把童年的本真還給孩子,把世界的美好呈現(xiàn)給孩子。我們的教育盡可能體現(xiàn)真、善、美,我們的學校、班級盡可能營造和諧與和睦。當然,我們的教師首先必須要有陽光、健康的心態(tài),積極、向上的行動,在學生心目中起到正確的導向作用。給學生一方晴空,收獲不會是陰霾;給學生一份感動,收獲不會是冷漠;給學生一個向往美好生活的理由,收獲不會是暗淡、絕望,相反可能是激情、智慧、活力,還有好多好多。教師有責任為學生埋下這顆美麗的種子,并精心澆灌,細心呵護,讓它日后開花結果。
“美麗人生”從孩子的學習開始。所以,學習是孩子成就“美麗人生”的開端。作為孩子的小學老師,我們該為孩子的學習奠定怎樣的基礎呢?我覺得,首先得是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學習就是一種令學生喘不過氣來的沉重壓力,“美麗人生”從何而談?所以,無論哪門學科,無論哪位教師,我們有責任培養(yǎng)并保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慢慢地,使興趣成為孩子學習的內(nèi)需,當然,這是至高境界,說說容易,可實踐起來猶如做一門學問,既需注重科學性,更講究藝術性。其次則是學習的習慣。好習慣受益終生,尤其是學習的習慣,日積月累,我想定能成就一個人的輝煌。我們要做好督促、指導工作,需要的時候要聯(lián)合家長的力量,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后是學習的方法。好的學習方法可以高效保證孩子的學習質量。方法得當,學習效果事半功倍。這一點,同樣需要教師的引導,也是我們身為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讓學生擁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景,讓學生擁有渴望學習的愿望并擁有一定的學習能力,這是作為在教育教學工作第一線的我所詮釋的——為學生的人生奠定美好基石的膚淺認識。
(作者單位:江蘇常熟市石梅小學)
責任編輯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