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注意到了沒有,《黃河的主人》這一課精心設(shè)計了一個“出場式”,但直到第六自然段才讓艄公亮相。這有點(diǎn)像電影的拍攝手法,先拍主角的生活環(huán)境,然后慢慢地把鏡頭推近,對準(zhǔn)主角艄公——
全景掃描:先以黃河為背景,“萬馬奔騰”“濁浪排空”,渲染了黃河的氣魄?!拔覀儭闭驹诤影渡?,對著怒濤澎湃的黃河,目不斜視,心戰(zhàn)神搖,幾乎是屏住呼吸,不敢出聲。
鏡頭推近:“一個什么東西”出現(xiàn)了,“遠(yuǎn)遠(yuǎn)望去,那么小,那么輕,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個小小的浪頭,就能把它整個兒吞沒?!币淮笠恍?,一強(qiáng)一弱。在反差強(qiáng)烈的情況下,小的、弱的東西反而更能引起注意。這“小東西”出現(xiàn)在激流里的一瞬間,就把我們的視線從大河處拉了過去。
推出特寫:“那上面還有人哩!”“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個人!”別忽視這幾個頓號,岸上的人逐個點(diǎn)數(shù)時,是多么驚嘆、多么欽佩啊!
聚焦定格:“這就是黃河上的羊皮筏子!”這獨(dú)立成段的一句,完成了筏子的亮相。
是誰讓羊皮筏子那么從容,在波濤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艄公也就自然出場了!
滾滾黃河,羊皮筏子,黃河勇士……我們跟著作者的“攝影機(jī)”,從遠(yuǎn)到近,從景到物,從物到人,一個一個鏡頭漸次出現(xiàn)在腦海里。把這些鏡頭組合起來,就構(gòu)成一幅波瀾壯闊的畫面!想一想,作者為什么這樣來寫呢?
第一,突出第一印象。第一次親近黃河,作家袁鷹感覺太震撼了!“黃河滾滾?!蔽恼乱婚_頭,沒有慣常的時間、地點(diǎn)介紹,只用一個短句,就寫出了作者對黃河的感受。
第二,聚焦筏子意象。滾滾洪流中,一只羊皮筏子鼓浪前行!這個“筏子”,帶著作者的情感,也引出了人生的道理。它已經(jīng)不是普通的物品了,而成了文章的“意象”。把感情寄托在景物上,這種寫法就叫“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作者要借它贊揚(yáng)艄公,所以不惜筆墨,讓它成為聚焦點(diǎn)。
第三,塑造勇士形象。羊皮筏子,是普通的交通工具;艄公,是普通的人。然而放在黃河的背景下,我們會不約而同說出共同的感受:那位艄公,真正算得上一位黃河上的勇士!面對險惡環(huán)境,艄公不是畏縮退避,而是勇敢面對;膽大心細(xì),一絲不茍而又從容不迫。
想到這兒,你一定明白了:黃河的險,筏子的小,游客的閑,都是為了反襯艄公的勇!
寫作時,景物怎樣呈現(xiàn),人物怎樣出場,鏡頭怎樣剪輯,畫面怎樣組合,這里的門道可大著呢!
(《黃河的主人》,蘇教版小學(xué)語文教科書四年級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