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天狐
(河北省平泉縣中醫(yī)院兒科,河北 平泉 067500)
母乳性黃疸,是完全母乳喂養(yǎng)的嬰兒發(fā)生的非溶血性未結合膽紅素增高,常與生理性黃疸重疊,且持續(xù)不退,血清膽紅素可高達 342μmol/L以上,黃疸可持續(xù) 4~12周,一般情況良好,無其他病因引起的黃疸[1]。2007-03—2009-05,筆者運用中西醫(yī)結合療法治療母乳性黃疸患兒 50例,并與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 30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1 診斷標準 參照《實用新生兒學》確診[2]。
1.2 一般資料 全部 80例均為本院兒科門診患兒,隨機分為 2組。治療組 50例,男 34例,女 16例;年齡 6 d~1.5個月;其中順產 34例,剖宮產 16例,皆為足月完全母乳喂養(yǎng)兒,在出生后 4 d出現黃疸,輕度黃疸 25例,中度黃疸 22例,重度黃疸 3例。對照組 30例,男 20例,女 10例;年齡 10 d~2月;其中順產 22例,剖宮產 8例,皆為足月完全母乳喂養(yǎng)兒,在出生后 5 d出現黃疸,輕度黃疸 15例,中度黃疸 13例,重度黃疸 2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苯巴比妥(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 12020381)10mg/kg,每日 1次肌肉注射,連用5 d后改為該藥口服 5mg/(kg? d)分 2~3次,連用 5 d。
1.3.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胎黃分消湯高位灌腸。藥物組成:茵陳 9g,大黃 2 g,梔子 2 g,郁金 3 g,虎杖 3 g,車前子 3 g。采用中藥自動煎藥機煎取50mL,每日 1劑,分早晚 2次高位灌腸,每次液量約 20~30mL?;純喝”Ц┪?,將導管兒插入 7~12 cm,藥溫37~38℃。灌腸結束后,迅速將導管拔出,并將患兒肛周皮膚、肌肉向肛門處捏緊,讓患兒保持原位或平臥、側臥、抱側位,誘導患兒轉移注意力,以免灌腸液過早排出。盡量保留 20~30min。
1.3.3 療程及其他 2組均 5 d為 1個療程,2個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治療期間均正常母乳喂養(yǎng)。
1.4 療效標準 顯效:皮膚黏膜顏色正常,血清膽紅素正常;有效:皮膚黏膜黃染明顯減輕,血清膽紅素接近正常;無效:皮膚黏膜黃染減輕不明顯,血清膽紅素下降程度低[3]。
治療組 50例,顯效 35例,有效 13例,無效 2例 ,總有效率 98.0%;對照組 30例,顯效 15例,有效 10例,無效 5例,總有效率 83.3%。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
現代醫(yī)學認為,大約 1%完全母乳喂養(yǎng)的嬰兒可發(fā)生母乳性黃疸,完全母乳喂養(yǎng)的新生兒出生后 2~6 d出現黃疸,常與生理性黃疸重疊,并持續(xù)不退,可在生理性黃疸減輕后進行性加重,也可在其消退后復現,其特點是非溶血性未結合膽紅素增高,黃疸程度較生理性黃疸重,持續(xù)時間長。其病因尚無定論,目前認為與母乳引起膽紅素代謝的腸肝循環(huán)增加有關[4]。目前無特異診斷標準,只能在排除 ABO溶血、感染、缺氧、頭顱血腫、肝功能障礙及遺傳代謝病所致黃疸的病因后,才能做出母乳性黃疸的臨床診斷。
中醫(yī)學認為,母乳性黃疸是濕熱內蘊,氣機郁滯,膽汁瘀積,脾失健運,肝膽疏泄失常,膽汁不循常道外泄導致面目及皮膚發(fā)黃。治以清熱利濕為大法。灌腸劑中重用茵陳為君藥,以其最善清利濕熱,利膽退黃,長于療“通身發(fā)黃,小便不利”,是治療黃疸之要藥;臣以梔子清熱燥濕,并利三焦,引濕熱下行;佐以大黃化瘀泄熱,通利二便,以開濕熱下行之道,郁金行散降泄,清熱利濕,利膽退黃,虎杖清肝膽火,除下焦?jié)駸?,車前子利水滲濕,其中茵陳配梔子、郁金、虎杖、車前子,使得濕熱清解并從小便而出,茵陳配大黃,使得瘀熱從大便而出。全方清疏、清利、清泄三法合用,使得濕熱前后分消,黃疸自愈。選擇高位灌腸的原因:①嬰幼兒腸黏膜血運豐富,能更好地吸收藥物;②因為新生兒特殊的腸肝循環(huán)特點,灌腸療法大大降低了腸肝循環(huán),減少了膽紅素的重吸收;③藥溫 37~38℃接近腸道內的溫度,有利于藥物的吸收,且不易引起排便反射;④結合苯巴比妥,為肝酶誘導劑,誘導肝細胞酶增強未結合膽紅素與葡萄糖醛酸結合的能力,從而加速間接膽紅素的轉化。
目前,母乳性黃疸治療以住院光療,停母乳等為主。光療的作用是通過藍光照射皮膚,使未結合膽紅素由脂溶性的Z型轉變成E型,經膽汁和尿排出體外。光療必須住院,增加了家長的經濟負擔,又給患兒及家長的生活帶來不便,同時還存在光療的副作用,如發(fā)熱、皮疹、腹瀉、核黃素缺乏、血小板減少、青銅癥等[5]。母乳性黃疸給予胎黃分消湯高位灌腸為主結合西藥口服,無需住院且不影響母乳喂養(yǎng)的方法施治,療效快,療程短,未見副作用,是經濟、方便、安全、可靠的治療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王慕逖,寧壽葆,劉皖君,等.兒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117-118.
[2] 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274.
[3] 王宏霞.綜合治療新生兒母乳性黃疸[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3,18(9):745.
[4] 黃德珉.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防治[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4,19(6):526-528.
[5] 胡亞美,湛舜生.新編兒科臨床手冊[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