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能泉
(湖南科技學院 中文系,湖南 永州 425100)
在《丘特切夫詩歌美學》一書中,作者在書中開宗明義地提出,無論在俄國,還是在中國,迄今為止,還沒有一部從哲學和美學高度對丘特切夫的詩歌進行深入、系統(tǒng)研究的專著。因此,面對這一研究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生性喜愛詩歌的曾先生克服各種困難,運用美學、文藝心理學、比較詩學等方法,在闡述丘特切夫哲學和美學觀的基礎上,立足文本,從抒情藝術、結構藝術和語言藝術方面具體闡釋其詩歌獨特的藝術世界,進而分析其創(chuàng)作個性和藝術風格。全書視野別樣、內容豐富、富有邏輯、系統(tǒng)性強,是一部丘特切夫詩歌研究的新創(chuàng)之作。
該書除導言、結語外,還包括七個章節(jié)和附錄。導言部分,作者主要是對研究對象進行綜述。在其看來,俄國對丘特切夫研究可分為起始階段、興盛階段和深入階段。為了論證該內容的真實性和有效性,作者憑借其良好的俄語功底,大量引用俄文資料,使其論述真正做到有據(jù)可依、有據(jù)可查。針對國內已有成果,作者加以歸納和整理,從丘特切夫詩歌自身研究、影響研究、中俄詩歌對照研究以及有關丘特切夫詩歌綜述研究四個方面展開了詳細地闡述。其中,值得一提的是 2000年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丘特切夫詩歌研究》。該書不僅是曾先生首部專著,也是國內有關丘特切夫研究的首部專著。全書洋洋灑灑四十多萬字,從丘特切夫詩歌與現(xiàn)代人的困惑等七個方面對其展開了深入論述。該書也因此在國內外反響強烈。通過對研究現(xiàn)狀的綜述,作者不僅為新著找到了切入點,而且也為新著奠定了基石。
從第一到二章,作者著重從宏觀角度介紹和評述丘特切夫的哲學觀與美學觀。第一章標題為“丘特切夫的哲學觀”。在該章中,作者獨具匠心,用頗具見地的話語論述了丘特切夫與謝林同一哲學的密切關系,并指出丘特切夫結合自身獨特的人生經(jīng)歷與深刻思考,創(chuàng)造性地轉化了謝林同一哲學,形成了自己從一切皆變與和諧思想以及回歸自然、順應自然觀念的獨有哲學觀。第二章標題為“丘特切夫的美學觀”。作為一個具有深邃而又獨特哲學觀的詩人來說,丘特切夫必然擁有屬于自己的美學觀念。然而,從現(xiàn)有資料來看,論述該問題具有極大的困難??墒?,作者依靠自身扎實的功底和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通過對丘特切夫詩歌原文的解讀,提出丘特切夫美學觀念的內核為悲劇意識。在作者看來,這種悲劇意識是一種與哲學緊密聯(lián)系的廣義的悲劇?!八敲鎸ι胬Ь车膹埩?,從自然、社會、政治、心理等方面對人之存在的關心與思考。”(61頁)因此,這種悲劇意識表現(xiàn)出豐富性、復雜性和多變性特征。具體來說,作者認為該悲劇意識在詩歌表現(xiàn)為四個方面:第一,奮斗與宿命感;第二,孤獨感;第三,心靈分裂;第四,悲憫情懷。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分析這四點時,并非清湯寡水式的輕描淡寫,而是緊扣主旨,立足文本,依托理論與實踐的互動關系,對問題層層深入。譬如,在論述孤獨感時,作者首先結合 19C俄國文學史,向讀者真實展現(xiàn)詩人生存的社會環(huán)境,并從中指出深受世紀病感染的詩人時常將他人之酒杯澆心中之塊壘。如《當模糊的憂傷入心底》就是詩人借海涅的首詩傳達類似的情感。接著,作者擴大了詩人孤獨感的對象,由他人轉向自我。如《從城市到城市》中詩人“以愛情已落在你的身后”為由,部分表現(xiàn)詩人因愛情逝去而茫然、痛苦的生存體驗。最后,作者深入剖析詩人孤獨的內心世界,由外在轉向內在。如曾先生自譯的《我的心是靈魂的樂士》。全詩深刻地傳達了詩人因孤獨而不得不將自己的內心稱作樂士的一種無可奈何。
從第三章到第五章,作者從微觀上緊扣文本分析,分別從抒情藝術、結構藝術和語言藝術三個方面具體闡釋丘特切夫詩歌美學的藝術性。這三章內容是全書的重點。為此,作者用了全書一半的篇幅來說明問題。第三章標題為“丘詩的抒情藝術”。作為一位出色的抒情詩人,丘特切夫在抒情藝術方面有著很高的成就。作者結合具體詩作,從多變的抒情角度和完整的斷片形式展開分析。該部分是全書著墨最多、最為厚重、最具學術功力的部分。關于前者,作者突破傳統(tǒng)敘事學理論的局限性,打破以往一個中心的邏輯思維方式,從多元共生、互補交融的現(xiàn)代思維方式出發(fā),多角度、全方位闡述觀點。具體來說,作者抓住丘特切夫多變的內心世界,從第一人稱主觀視角、第一稱復數(shù)式視角、第二稱對話式視角、第三人稱客觀式視角和多人稱變化式視角解讀詩歌,論述其抒情藝術。為了讓每個分論點論述充實、可信,作者在丘特切夫近四百首詩歌里精心選取了數(shù)十首加以細讀。譬如,《好似海洋環(huán)繞著地面》就是代表。作者從詩歌的字里行間中不僅讀出了詩人正將個體生命的體驗轉化為人類共同的感受,而且還分析出詩人正是將原本屬于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賦予大眾,使之普泛化,從而真實反映詩人的審美情感。作者在研究問題時,還不時從發(fā)生學角度對詩人創(chuàng)作的歷史語境加以詮釋,且不乏精彩的論斷。關于后者,作者另辟蹊徑,獨具慧眼。選擇從精致、即興和完整三個宏觀視域研究詩歌含蓄而又凝練、精致而又深沉、優(yōu)美而又憂郁的美學內涵的同時,將上述三個方面逐一細化,從微觀視域對問題進行細致、深入的研究,揭示出單篇詩歌所包含的深刻內涵。譬如,即興中的因景生情,作者緊扣詩人天性敏感且極富想象力的特性,立足于自然和女性,結合具體的作品,對因景生情進行了精辟論述。其語言之優(yōu)美、用詞之精當、論述之精彩令讀者拍案叫絕。
丘特切夫詩歌之美,不僅表現(xiàn)為多樣化的抒情方式而且還表現(xiàn)為新穎的結構與獨有的語言。就結構而言,作者以第四章的形式,從個性化的意象藝術和多層結構與多義之美加以闡述。丘詩個性化的意象藝術主要表現(xiàn)為意象分列、象征和意象疊加三種方式。作者認為意象分別是一種以情感或思想為中心的意象運用方式;意象象征是一種以意象為中心的表達形式,它往往具有象征特性;意象疊加是以一系列表面上毫無無關的意象并置組合而成而產(chǎn)生具有新的藝術效果的意象排列組合。至于多層結構,作者認為主要表現(xiàn)為出現(xiàn)客觀對應物、運用總體象征以及把思想巧妙隱藏于風景背后。作者通過大量具體詩歌的解讀,發(fā)現(xiàn)丘特切夫時常會在自己的詩歌中“讓自然景物作為思想與情緒的客觀對應物,平行、對稱地出現(xiàn),從而使內心世界與外部世界互相呼應,可見的景物與不可見的精神相互契合,在詩歌結構中形成兩條平行的脈絡,出現(xiàn)兩組對稱的形象。兩組平行脈絡的相互交錯,豐富了詩歌的情感層次;兩組對稱形象的交相疊映,深化了詩歌的思想內涵?!保?77頁)這種獨特新穎且極具感染力的多層次結構,在深化詩歌思想內涵的同時,也產(chǎn)生了多又美的效果。例如《楊柳啊》,作者再次通過自譯詩文發(fā)現(xiàn)該詩不僅具有雙重結構,而且具有多義性。詩歌表層結構是極力鋪寫楊柳,深層結構則是由物及人、由個體及他者、由局部及整體,隱喻著個體的悲劇性與人類社會的悲劇性。作者將借用流暢、清晰地語言將詩歌之美躍于紙上,令讀者陶醉之余而頓生沉思之心。為了體現(xiàn)丘詩語言之美的原貌,作者在第五章有限篇幅里,選取了極具代表性的俄文詩句或詩篇,借用文藝心理學的相關知識,認為丘特切夫詩歌的語言藝術主要表現(xiàn)為以多種感覺的溝通和以多樣的語言方式來形象地表現(xiàn)宇宙的美,復雜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思想。值得一提的是,該部分內容不僅深刻地論述了丘特切夫語言之美,而且在翔實的原點基礎上,為我們描繪了丘詩一幅又幅的優(yōu)美畫卷,讓我們在作者的引領下,品味丘詩,玩味丘詩的同時,不禁折服于作者良好的雙語功底和精辟論述。
第六章標題為“丘特切夫的創(chuàng)作個性與藝術風格”。該部分是作者從總體上對詩人創(chuàng)作的高度評價。首先,作者結合詩人生平、家庭、社會、文化環(huán)境與詩歌創(chuàng)作等方面全面、系統(tǒng)地研究問題。然后,立足于詩人的代表之作論述其自然中融合新奇、凝練里蘊涵深邃、優(yōu)美內滲透沉郁的三大藝術風格。其中,作者對優(yōu)美內滲透沉郁的詩風進行了最為詳盡的闡述,并用精煉的語言高度概括了該詩風的具體表現(xiàn):第一,他大多數(shù)詩歌都是以優(yōu)美簡短的詩歌形式表現(xiàn)十分深刻而又富于悲劇美的哲理思想,并且達到了相當?shù)乃囆g高度;第二,他特別善于通過優(yōu)美動人的自然景象、女性來表現(xiàn)悲涼、悲哀及至悲壯的心境或主題;第三,往往把優(yōu)美的東西融合在一首詩里。
結語部分,作者再次用畫龍點睛的筆墨對丘特切夫詩歌之美加以評述。另外該書值得再次一提的是書后有三個附錄:其一為作者撰寫了一篇題為《詩意的活自然與生命的哲理》的論文。文章著重論述了丘特切夫的自然詩對托爾斯泰小說創(chuàng)作的影響,其文觀點新穎、史論結合,論述詳實,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其二為費·伊·丘特切夫。該文是作者與他人合作翻譯的論文。為國內深入了解詩人情況提供了更為詳實的材料。其三為丘特切夫生活與創(chuàng)作年表。這是作者參照多種俄文材料、嘔心瀝血的結晶。
勿庸自疑,《丘特切夫詩歌美學》是國內迄今為止對丘特切夫研究最為全面深入的理論著作。通觀這部著作,給讀者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作者始終沉浸在丘特切夫優(yōu)美而又沉郁、凝練而又深邃、自然而又新奇的意境世界中,在不斷提出問題、研究問題的過程中,立足于詩歌原點,力圖剖析詩歌的原滋原味,向人們呈現(xiàn)詩人獨特而又深刻審美情懷。此外,作者流暢優(yōu)美的文風,將丘特切夫諸多詩歌描述的形象生動,讓人心曠神怡、如坐春風、受人匪淺??傊髡咭試乐?shù)闹螌W精神、良好的語言功底、縝密的思維邏輯為讀者提供了一次難得的視覺盛宴。
(曾思藝著《丘特切夫詩歌美學》,人民出版社 2009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