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振宇 陳軍 李敬華 劉艷紅 劉超 王敬民 李炳華
“淄研”系列瓜類砧木:砧王、砧優(yōu)美、砧先鋒和佳力是山東省淄博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院選用國內外優(yōu)良白籽南瓜種質為材料,采用單倍體培養(yǎng)等生物工程技術,通過多年雜交精心選育而成的瓜類砧木。其F1代嫁接西瓜、甜瓜和黃瓜等瓜類作物后雜種優(yōu)勢明顯,具有極高的嫁接親和力和共生性,既能保持接穗品種的優(yōu)良性狀,又能發(fā)揮砧木的有利特性,達到耐低溫、促早熟、早結果,高抗枯萎病、蔓枯病、立枯病等效果。嫁接后不改變瓜類的品質和口感,深受瓜農(nóng)的好評,目前,已在全國十幾個省份得到推廣應用。為便于更好地掌握瓜類砧木的嫁接技術,提高工作效率,筆者以嫁接西瓜為例,將“淄研”系列瓜類砧木嫁接技術介紹如下。
用肥沃大田土6份,腐熟圈肥4份,混合過篩后作營養(yǎng)土。每1 m3營養(yǎng)土加腐熟雞糞15 kg、過磷酸鈣2 kg、草木灰10 kg或三元復合肥3 kg、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 g,充分混合均勻,將配制好的營養(yǎng)土裝入營養(yǎng)缽中待用。
砧木種子在浸種前采用50%多菌靈500~600倍液浸泡30 min進行消毒,然后用清水充分洗凈藥液后再行浸種。浸泡10 h后放入25~28℃恒溫箱中催芽,80%以上種子“露白”時,單粒點播于已裝好營養(yǎng)土的營養(yǎng)缽內,覆土1.5~2 cm厚,播種后保持苗床溫度為25~28℃。
砧木苗播種后3~4天(砧木頂土時),播種已催好芽的西瓜籽。西瓜種子播種前應進行曝曬、精選和溫湯處理,浸泡10 h后放入25~28℃恒溫箱中催芽,80%以上種子“露白”時,單粒點播于已裝好營養(yǎng)土的營養(yǎng)缽內,覆土1.5~2 cm厚,播種后保持苗床溫度為28~30℃。
選用一般剃須的雙面刀片,嫁接時將其一掰兩半,既節(jié)省刀片,又便于操作。
分兩種:一種是插接時在砧木上插孔用的,其粗細程度與接穗苗幼莖粗細一致,一端削成楔形。另一種粗細要求不嚴,一端削成單面楔形,靠接時用它挑去砧木生長點。
用來固定接穗和砧木。舊嫁接夾事先用甲醛200倍液泡8 h進行消毒處理。
嫁接過程中要對操作人員的手指、刀片、竹簽用75%酒精(醫(yī)用酒精)涂抹滅菌,間隔1~2 h消毒一次,以防雜菌感染傷口。但用酒精棉球擦過的刀片、竹簽一定要等到干后才可用,否則將嚴重影響成活率。
砧木第一片真葉出現(xiàn)至展開,西瓜子葉剛展開至展平時,為適宜的嫁接時期,過晚則子葉下胚軸發(fā)生空心,影響成活率。
嫁接前要選擇好嫁接場所,應選擇沒有陽光、溫暖、背風、濕度大并接近育苗床的地方,一般在棚內遮蔭進行。提前準備好竹刀(削成與西瓜下胚軸粗度相同的楔形略扁,橫斷面呈半圓形,先端漸尖),保險刀片,并應放在有凈水的碗中,在苗床前準備好嫁接臺,把砧木苗放在嫁接臺前,接穗苗拔下洗凈放在有凈水的碗中,并準備好25~30℃的溫水。
常用的嫁接方法有以下3種。
①十字插接法 先用刀片將砧木的真葉及生長點從基部去掉。用竹簽在砧木上方切口處,順子葉連線方向向下斜插入砧木子葉下胚軸,成深0.5~1 cm的孔,應注意使竹刀尖端達到子葉下胚軸的另一側皮層,以頂在該部位的手指有觸感為宜。取出接穗苗,用左手拇指和中指輕輕將兩片子葉合攏,食指自下向上托住下胚軸,使下胚軸持平。右手持刀片,先將下胚軸上方表皮削掉,再翻轉接穗從另一側前斜削一刀(注意切口要平直),使之成楔形。迅速拔出砧木中竹刀,將削好的接穗準確地插入砧木孔中,使之與砧木切口四壁剛好貼合。插接穗時應注意使接好后接穗子葉方向與砧木子葉成“十”字形交叉。十字插接法操作簡單,嫁接工效高,成活率高,可達95%以上,是目前生產(chǎn)上最為常用的嫁接方法。
②劈接法 用竹簽先將砧木生長點去掉,用刀片從兩片子葉中間一側向下劈開,深度1~1.5 cm,注意不要將整個莖劈開,否則子葉下垂捆扎困難。然后將接穗從子葉下胚軸兩面各削一刀,削面長1~1.5 cm,形成楔形。將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劈口,使接穗與砧木表面平整對齊,用嫁接夾固定,接穗在夾口內。
③靠接法 用竹簽先將砧木生長點去掉,在砧木的下胚軸上端靠近子葉節(jié)0.5~1 cm處,與子葉平行方向用刀片向下斜削一刀,成35°~40°角,深及胚軸的2/5~1/2,長約1 cm,然后在接穗的下胚軸距生長點約2 cm處與子葉平行方向向上斜削一刀,角度30°,長約1 cm,深及莖的1/2~2/3。將接穗切口插入砧木切口內,用嫁接夾或塑料條固定,接穗在夾口內。注意讓接穗子葉平行地放在砧木的子葉上面。
影響西瓜嫁接苗成活的因素是砧木和接穗的大小、苗的強弱、嫁接方法和嫁接技術的熟練程度,嫁接后苗床管理更為重要。特別是嫁接后的4~5天,因為此期接口結合面愈傷組織開始形成,接穗間剛開始水分和養(yǎng)分的交流。嫁接后苗床管理應特別注意濕度、溫度、光照和及時摘除砧木萌芽。
①對濕度的控制 嫁接后3天內,育苗棚要嚴格密封不通風,濕度保持95%以上,3天后視苗情,以不萎蔫為度進行短時間少量通風,以后逐漸增加通風量和通風時間,至嫁接成活,即可轉入正常的管理。
②對溫度的控制 為了促進愈傷組織形成,苗床要保持較高的溫度。保持白天氣溫28℃,夜間20℃。
③控制光照 嫁接后要避免陽光直接照射苗床,以免引起接穗失水凋萎。嫁接的當天和次日要嚴密遮光,第三天早晚除去覆蓋物,以后逐漸延長光照時間,1周后只在光強時遮蔭。
④及時除芽 嫁接苗砧木除去生長點后,會促進不定芽的發(fā)生,直接影響接穗生長,故砧木萌芽應及時除去。注意不要傷及接穗和砧木子葉。
①科學施肥 堅持施足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切忌使用含氯復合肥,這是改善嫁接瓜風味的關鍵之一。
②正確應用生化調控技術 堅持人工授粉,盡量少用或不用“無籽液”,適當栽植實生瓜苗作為雄花粉源,以此來彌補雄花粉的不足。
③產(chǎn)量與品質兼顧,合理定植 大瓜采取1主1副雙蔓式整枝,小瓜采取1主3副4蔓式整枝,適當延緩坐瓜節(jié)位,大瓜在靠根5~8葉以上,小瓜及旺長瓜在8~10 葉以上。
④適時采收 堅持八九成熟時收獲,杜絕生瓜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