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蓮 楊嵐
近年來,隨著病原學變遷,肺炎支原體(MP)已成為小兒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體之一,并且有向小年齡組發(fā)展趨勢[1]?,F(xiàn)對我科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住院的46例嬰兒肺炎支原體肺炎進行回顧性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46例,男性24例,女性22例。入院病程1~8d,年齡最小的32d,其中年齡1~2個月14例,3~5個月20例,6~12個月12例。診斷符合《實用兒科學》第7版的診斷標準[2]。
1.2 臨床表現(xiàn) (1)主要癥狀和體征:發(fā)熱44例,其中≤38℃14例,38~39℃24例,≥39℃6例;發(fā)熱平均時間6.4d;咳嗽42例,喘息36例,發(fā)紺34例。肺部體征:一側或兩側肺部有中小水泡音42例,哮鳴音40例,僅呼吸音粗糙2例。(2)X線表現(xiàn):胸片表現(xiàn)為斑片狀陰影34例,以右側中下肺野多見,肺實變8例,肺不張4例,右上肺多見,合并滲出性胸膜炎2例。(3)實驗室檢查:MP-IgM入院時陽性26例,陰性20例,一周后復查均陽性;血常規(guī):白細胞<4×109/L4例,(4~10)×109/L 30例,>10×109/L 12例,PLT<100×109/L2例;血沉增快4例,CRP陽性11例。
1.3 肺外表現(xiàn) (1)心血管系統(tǒng):AST、CK、CK-MB升高25例,心電圖提示ST-T改變8例,符合心力衰竭者19例。(2)消化系統(tǒng):肝功能損害4例,腹瀉7例。(3)泌尿系統(tǒng):BUN、Cr升高2例。(4)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毒性腦病1例。(5)血液系統(tǒng):粒細胞減少4例、血小板減少2例。
1.4 治療與轉歸 本組MP-IgM陽性26例及12例陰性患兒入院即給予紅霉素靜點,8例陰性患兒入院時給予β-內酰胺類藥物靜點療效差后改為紅霉素靜點,劑量為每日20~30mg/kg,用至體溫正常,病情好轉后改為口服阿奇霉素10mg/(kg·d),頓服,服3d停4d,總療程不短于3周。在應用紅霉素時加用654-2靜點,思密達口服,胃腸道反應小,僅有5例用藥前3天出現(xiàn)惡心 嘔吐,之后逐漸減輕,患兒依從性好。預后:痊愈出院38例,好轉出院8例,平均住院天數(shù)13天。
肺炎支原體感染是導致兒童肺炎的重要病原體之一,約有10%~30%的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是由MP所致,過去認為MP感染以學齡兒童和青年為主,但近年來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嬰幼兒感染比率逐年上升。本資料年齡最小的僅32d,所以嬰兒肺炎的感染除了考慮病毒和常見的細菌外,還要考慮到MP的感染,以免延誤診治。
本組嬰兒MP肺炎的臨床表現(xiàn)并無特異性,但相對于兒童期MP肺炎有以下特點:(1)起病急,病情發(fā)展快,易發(fā)展為重癥。本組2/3以上病例入院時有呼吸衰竭或(和)心衰,1例患兒從家長發(fā)現(xiàn)其輕咳到出現(xiàn)紫紺、呼吸困難僅1天時間。這與年齡小,機體免疫能力差有關。(2)肺外表現(xiàn)多,以心肌受累多見(54.4%),主要表現(xiàn)為心肌酶譜增高,心電圖輕度異常。其他尚有消化系統(tǒng)受累(23.9%),腎臟損害(4.3%),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累(4.3%),血液系統(tǒng)受累(13.0%)。隨著感染的控制,加之對癥治療都能很快恢復,出院后隨訪1個月均恢復正常。(3)體溫以中低度發(fā)熱為主,咳痰多,少有刺激性干咳,多合并喘息,肺部干濕性 音多見,這與兒童MP肺炎癥狀重,體征少不同。年齡越小,喘息、肺部 音越多見,一方面可能與小嬰兒支氣管管徑細小,缺乏彈性組織,軟骨柔弱,細支氣管無軟骨,血管豐富,黏液分泌少,纖毛運動差等有關,分泌物易堵塞造成氣體滯留,引起喘息和呼吸困難;另一方面支原體感染與免疫反應關系密切。人體感染支原體后,體內先產(chǎn)生IgM抗體,隨后產(chǎn)生IgG、IgA抗體[3]。有學者認為支原體感染后可激活B淋巴細胞,增加氣道炎癥介質的釋放和趨化作用,產(chǎn)生氣道高反應性[4-5]。因此,認為肺炎支原體侵入人體呼吸道后可以引起變態(tài)免疫反應導致喘息的發(fā)作。(4)胸片表現(xiàn)除了常見的右下肺片狀陰影外,尚有肺實變、肺不張及滲出性胸膜炎。(5)對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治療敏感,給予654-2及思密達后副作用小,患兒均能耐受。
對本組46例嬰兒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治可以體會到:嬰兒肺炎支原體肺炎起病急,病情重,并發(fā)癥多,但如果能早期診治,絕大多數(shù)預后良好。但它與病毒性肺炎及常見呼吸道病原菌如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引起的肺炎在臨床表現(xiàn)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因此在工作中對嬰兒肺炎的病原分析時要提高對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認識,以便及時診治,減少合并癥的發(fā)生。
[1] 楊澤玉.肺炎支原體、衣原體混合感染性肺炎52例分析[J].小兒急救醫(yī)學,2002,9(3):156.
[2]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204.
[3] 陳樹寶.兒科學新理論與新技術[M].上海:上??萍冀逃霭嫔?1997:121.
[4] Chung HI,Kim SG,Shin IH.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m endothelin(ET)-1 and wheezing status in the chi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J].Pediatr Anergy Imunol,2006,17(4):285-290.
[5] Nisar N,Guleria R,Kumar S,et al.Mycoplasma pneumonia and its role in asthma[J].Postgmd Med J,2007,83(976):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