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倩
1.1 靜脈注射實驗方法 將同一品種造影劑1ml(30%)緩慢注入靜脈,觀察15分鐘,出現(xiàn)惡心、嘔吐、頭暈、蕁麻疹、心慌、氣急等癥狀者屬陽性反應,嚴重者出現(xiàn)休克。
1.2 皮內實驗方法 將同一品種造影劑0.1ml(30%)注入前臂皮內,另在其下方或對側前臂注入同量的蒸餾水作對照,15分鐘后觀察,出現(xiàn)超過直徑1cm的紅斑或丘疹,或有偽足形成者屬陽性反應。
1.3 結膜實驗方法 將同一品種造影劑1~2滴直接滴入一側眼內,另一眼滴入生理氯化鈉溶液作對照,3~4分鐘后觀察,試驗側眼結膜明顯充血,甚至血管怒張或曲張和有明顯刺激者為陽性反應。
2.1 輕度過敏反應 輕度潮紅、頭暈、惡心、嘔吐及輕度蕁麻疹,無需特殊處理。
2.2 中度過敏反應 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血壓下降、心動過緩、休克、肺水腫、喉頭水腫等,立即給與氧氣吸入,保持呼吸道通暢,應用地塞米松、氨茶堿等藥物治療。
2.3 重度過敏反應 休克、昏迷立即行心肺腦復蘇。
3.1 詳細詢問病史 對高危因素者尤應注意,對肝腎功能損害、心衰、冠心病、糖尿病、嬰幼兒及65歲以上病人、多發(fā)性骨髓瘤、長期抗癌及激素治療、哮喘等過敏體質、造影劑過敏、甲狀腺腫等病人應密切觀察對造影劑反應。
3.2 掌握適應證與禁忌證 嚴重的甲狀腺功能亢進及既往對造影劑有嚴重反應者禁用造影劑,對過敏體質、精神焦慮緊張不合作者,高危造影檢查如冠狀動脈及左心室造影、脊髓血管及肺動脈造影須選用非離子型造影劑。
3.3 做好病人心理護理 術前向病人做好解釋工作,介紹檢查及手術的必要性、過程、可能出現(xiàn)的反應,減輕病人的緊張心理,解除心理負擔,使病人能密切合作,順利診治。
3.4 做過敏試驗 使用離子型碘造影劑前常規(guī)行過敏試驗。首先詳細了解病人有無碘及其他藥物、食物過敏史,有碘過敏史及過敏體質者慎行過敏試驗。試驗方法包括皮內、結膜、靜脈試驗,試驗時應密切觀察并做好救治工作。值得注意的是碘過敏試驗陰性者,造影過程中仍可能發(fā)生嚴重反應,應注意防范。
詳細了解病史是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特別是藥物和碘造影劑過敏史,嚴格掌握適應證、禁忌證,做好造影前的碘過敏試驗,了解病人全身情況,尤其是肝、腎、心臟功能,如有損害者盡可能短期救治后再做造影檢查。造影檢查要根據受檢者的情形做好心理護理,向病人講明造影目的和意義,詳細解釋造影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使其做到心中有數,消除恐懼感、減輕心理負擔而引起的不良反應。對難以配合的病人如兒童、躁動者在無禁忌的情況下要給予鎮(zhèn)靜劑。禁食時間不易過長,以免年老體弱者引起低血糖,誘發(fā)加重消化道潰瘍,掃描時也易發(fā)生不良反應。部分患者造影前不能進食,或進食時間過長且年老體弱者,可喝少量糖開水以升高血糖,有助于防止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造影前一般進食半飽即可(膽囊造影除外)。
造影前再次詢問碘過敏試驗后20分鐘內有無不適,確認后方可進行造影,造影時密切觀察用藥后的反應,分散病人注意力,消除恐懼心理,使其放松,吩咐病人平靜均勻呼吸時屏氣,以免大呼大吸影響圖像質量和漏掉細小病灶,如出現(xiàn)惡心,欲囑其深呼吸,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報告醫(yī)生,停止造影。
造影后受檢者在觀察室觀察1小時,一般過敏反應多發(fā)生在這段時間內,囑其大量飲水,因造影劑約90%以上以原形由腎小球濾過排出。如注射局部出現(xiàn)外滲引起腫脹、疼痛,面積小者用75%酒精;腫脹面積大者用20%甘露醇紗布濕敷。一般3~4天可消腫。須注意的是對門診受檢者碘造影后一定向其家屬交代清楚回家后,如身體出現(xiàn)不適須立即到醫(y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