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秀麗 張素娟
從出生一個月到一周歲,稱為嬰兒。《靈樞·逆順肥瘦篇》指出:“嬰兒者,其肉脆,血小氣弱”[1]。祖國醫(yī)學歷來就十分重視對嬰兒期的調理和護養(yǎng)。明代兒科名醫(yī)萬全指出:“小兒方術,號曰啞科,口不能言,脈無可施,惟形色以為憑,竭心思而施治。故善養(yǎng)子者,似豢龍以調護;不善養(yǎng)子者,如舐犢而愛惜。愛之愈勤,害之愈急……”[2]。從而說明育嬰的重要性。整理探討這方面的學術思想,不僅可以增進了解中醫(yī)兒科護理特色,而且還有利于在兒科臨床上進行中西醫(yī)結合的特色護理。
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養(yǎng)料。萬全著《育嬰家秘》云:“乳為血化美如餳”,母乳完全能滿足嬰兒合理營養(yǎng)的一切要求,因而用母乳喂養(yǎng)最為適宜。母乳不足,或因母親患病不宜喂養(yǎng)的情況下,才可以考慮改用牛乳、羊乳等喂養(yǎng),不可單用五谷類如米糊喂養(yǎng)。《話幼口議》指出:“獨以谷食扶持,十中未保一二”[5]。單用米糊等喂養(yǎng)的小兒,易致營養(yǎng)不良,造成體弱多病。無論何種乳食,均需定時定量,白天3~4小時一次,夜間6~8小時一次,所謂“乳貴有時,食貴有節(jié)”。喂乳前要按揉乳房,以使乳汁流暢,以利嬰兒吮吸和消化?!肚Ы鹨健吩?“凡乳母者,其氣血乳汁也”,“母食熱則乳熱,母食寒則乳寒”[3]。所以乳子之母,尤宜謹節(jié),飲食下咽,乳汁便通,情欲動中,乳脈便應。母病乳汁必凝滯。兒得此乳,疾病立至。所以乳母須要加強營養(yǎng)和調節(jié)情志,以促進乳汁分泌旺盛,保持乳汁質量良好。
嬰兒增加輔助食物不宜過早?!肚Ы鹨健吩?“兒早哺者,兒不勝谷氣,令生病,頭面身體喜生瘡,愈而復發(fā),令兒雅弱難養(yǎng)”[3]。所以《小兒藥證直訣》中說:“半歲以后,宜煎陳米粉稀粥,取粥面而時時與之。十月以后,漸與稠粥爛飯,以助中氣,自然易養(yǎng)少病。周歲以后,便當斷乳”[6]。近年來,有的國外兒科學者不贊成在嬰兒期雜進輔助食物,美國克勞斯教授指出,純母乳喂養(yǎng)為最好,不必加輔食,混合喂養(yǎng)反而使小兒抵抗力下降。因此提出純母乳喂養(yǎng)到8~9個月。兩次喂乳之間不必喂水。
諺云:若要小兒安,常受三分饑與寒。饑,謂節(jié)其飲食也,寒,謂適其寒溫也。嬰兒陰陽雅弱,肌膚柔嫩,氣血未充。若冷暖不節(jié),寒暑侵襲,最易致病?!朵静≡春钫摗ゐB(yǎng)小兒侯》指出:“小兒始生,肌膚未成,不可曖衣,曖衣則令筋骨軟弱”“皆當以故絮著衣,莫用新棉愛而暖之,適所以害也。又當消息,無令汗出,汗出則致虛損,便受風寒”[4]。小兒衣著要求柔軟、寬松、整潔,使四肢活動自如。同時應當注意氣候冷熱,及時增減衣服,要注意加強耐寒鍛煉。在長期育嬰實踐中,人們總結出一套育嬰經驗,歌云:“頭要清涼背要溫,露其下體養(yǎng)真陰。天時勿犯如春候,寒熱乖違客氣侵?!眿雰侯^為六陽之會,常要涼,不可纏裹。腹為陰,背為陽,皆為臟腑之俞暮也,常要和暖,不可使露??傊?,護養(yǎng)小兒應“循其寒暖,適其溫涼”,一般注意應使其背暖、肚暖、足暖、頭涼。
嬰兒居室要空氣流通,陽光充足。如果氣候適宜,要常抱兒到戶外,多接觸和暖陽光和新鮮空氣?!吨T病源候論·善小兒候》指出:“宜時見風日,若都不見風日,令肌膚脆軟,便易傷損”[4]。天氣和暖無風之時,母親抱兒在日中嬉戲,數(shù)見風日,日久血凝氣剛,肌肉致密,耐受風寒,不導致疾病,若常藏在帷帳之中,重衣溫暖,譬如溫室中之花朵,不見風日,軟脆不住風寒?!蹲C治準繩》、幼科也贊成這一觀點,“田婦護兒,絕無他疾。 譬之草木生于深山大澤,容易合抱,至于異果奇材,縱加培養(yǎng),間有不秀實者,豈貴賤異哉!兒數(shù)見風日,即血凝氣剛,肌肉硬密,堪耐風寒,以田舍兒較之相似”[7]。嬰兒期充分利用陽光和空氣,可以增強全身組織細胞的生命力,增強肺的功能和抗病能力,減少和預防小兒佝僂病的發(fā)生。
歷代兒科專家,對嬰兒疾病的預防都很重視,講究“未病防病,既病防變”。冬春可用貫仲、蘭根煎湯代茶,夏秋可用霍香、菊花代茶飲用,均可起到預防四時感冒的作用。生吃白蘿卜預防白喉。用蒼術、雄黃熏煙,或用艾葉、菖蒲熏煙,可辟穢避疫。用紫草、甘草可預防麻疹,用牛蒡子可預防猩紅熱,用板蘭根可預防腮腺炎,用大蒜汁可預防流腦,用大青葉可預防乙腦,用馬齒莧可預防痢疾等,這些都是經過臨床運用而證明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時應當注意,有些生果類不宜多吃,以免生病,如柿子、柿餅,令人腹痛;栗子,小兒不可多食,生則難化,熟則滯氣,往往致病,夜食則吐瀉交作;李子、杏子,多食生熱;紅棗多食可致腹脹、腹瀉。
嬰兒神氣衰弱,發(fā)育未全,易受驚恐,特別是體虛小兒,忽見非常之物,或見未識之人,或聞雞鳴犬叫,或見牛馬禽獸,嬉戲驚嚇,或聞人之叫呼,雷霆銃炮之聲,未有不驚動者,皆成客忤驚癇之病。蓋心藏神,驚則傷神,驚則氣亂,腎藏志,恐則傷腎,恐則氣下,大人皆然,何況小兒。凡小兒嬉戲,不可妄指他物,作蟲作蛇,小兒啼哭,不可令人裝扮鬼臉,以止其啼哭,使神志昏亂,心小膽怯成客忤也。不可不慎。
嬰兒動作的鍛煉是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的有力措施。鍛煉時要循序漸進,講究實效。嬰兒百日,任脈生,能反復,母當存節(jié)喜怒,適其寒溫;嬰兒半歲,尻骨已成,母當教兒學坐;嬰兒二百日外,掌骨成,母當教兒地上匍匐;嬰兒三百日,臏骨成,母當教兒獨坐立;嬰兒周歲,膝骨已成,母當教兒步行。嬰兒具有天真活潑、模仿性強的特點,所以要重視早期教育,明代萬全《育嬰家秘》中說:“小兒能言,必教正言,如鄙俚之言勿語也。宗族鄉(xiāng)黨之人,則教以親疏尊卑長幼之分,言語問答,教以誠實,勿使欺妄也。賓客至,教以迎送,勿使退避也。衣服器用,五谷六畜之類,遇物則教之,使其知之也?;蚪桃詳?shù)目,或教以方隅,或教以歲月時日之類,如此則不但無疾,而知亦早也”[2]。
綜上所述,中醫(yī)關于育嬰護理的學術思想,不僅科學性強,而且還具有系統(tǒng)性,值得我們很好地加以發(fā)掘繼承。
[1]張新渝,馬烈光.黃帝內經·靈柩[M].四川:四川科技出版社,2008.
[2]萬全.幼嬰家秘[M].湖北: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
[3]李景榮.千金要方[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
[4]巢元方.諸病源候論[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0.
[5]元·曾世榮.活動口議[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0.
[6]宋·錢工.小兒藥政直訣[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8.
[7]王肯堂.證治準繩[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