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清
(長春工業(yè)大學(xué)化學(xué)與生命科學(xué)學(xué)院,吉林 長春 130012)
復(fù)方紫草抗氧化劑的毒性初步評價
張鳳清
(長春工業(yè)大學(xué)化學(xué)與生命科學(xué)學(xué)院,吉林 長春 130012)
以乙醇提取法獲得紫草提取物(Z)和甘草提取物(G),以堿提酸沉法獲得槐米提取物(H),再輔以檸檬酸(N)和VE(E),按Z:G:H:N:E為10:5:5:2:1的比例復(fù)配成復(fù)方紫草抗氧化劑(FZK)。以FZK為受試物,通過小鼠經(jīng)口急性毒性實驗、小鼠骨髓細胞微核實驗、小鼠骨髓細胞染色體畸變實驗等毒理學(xué)實驗對FZK的毒性進行了評價。結(jié)果表明:小鼠經(jīng)口最大耐受劑量均大于16000mg/kg bw,F(xiàn)ZK急性毒性分級為無毒級。劑量小于8000mg/kg bw條件下,F(xiàn)ZK對小鼠嗜多染紅細胞微核率無促提高作用,對小鼠骨髓細胞染色體無致畸作用。該食品添加劑不存在致突變性。
紫草;甘草;槐米;毒理學(xué);安全
紫草、甘草、槐米是我國傳統(tǒng)中藥,甘草、槐米被我國列為藥食兼用植物和天然食品抗氧化劑,紫草提取物紫草素被我國列為天然食品著色劑[1]。紫草素屬于萘醌類化合物,分子結(jié)構(gòu)上含有對位酚羥基,甘草的化學(xué)成分中含有甘草苷等100多種黃酮類化合物,槐米的主要化學(xué)成分是蘆丁,紫草、甘草、槐米、V E因酚羥基的存在而表現(xiàn)出較強的抗氧化能力[2-4]。甘草和紫草還有較強的抗菌活性[2]。 前期實驗利用正交試驗對復(fù)方紫草抗氧化劑(FZK)的配方進行了優(yōu)選,對FZK的抗氧化性能、抑菌效果進行了表征,結(jié)果表明,該抗氧化抑菌劑完全可以作為天然功能型食品添加劑而開發(fā)應(yīng)用[5-6]。
國內(nèi)學(xué)者對紫草、甘草及其提取物的毒性進行了初步研究[7-13],有學(xué)者報道了新疆軟紫草的乙醇提取物對昆明種小鼠的最大耐受劑量為19.5g/kg bw,但是中藥紫草的水煎物以1.0g/kg bw劑量作用于小鼠時,具有潛在遺傳毒性。將甘草提取物加入到潤喉糖中,未見有致突變作用。甘草與麥冬和三參對哺乳動物遺傳物質(zhì)不具有損傷效應(yīng)。但是,作為傳統(tǒng)中藥來說其低毒、無毒是相對的,從毒理學(xué)方面來考慮,從這些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并配伍使用已不同傳統(tǒng)意義上的單味中藥。國內(nèi)外對紫草、甘草、槐米的混合提取物進行毒性評價未見報道。所以將這些提取物復(fù)配并作為食品抗氧保鮮劑來使用時,對其進行毒理學(xué)安全性評價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進行急性毒性實驗、小鼠骨髓細胞微核實驗、小鼠骨髓細胞染色體畸變實驗等毒性實驗研究,以考察FZK中各混合物交互作用的安全性。同時,為下階段亞慢性毒性實驗和慢性毒性實驗的染毒途徑和劑量
選擇提供依據(jù)。研究為復(fù)方紫草抗氧化劑的開發(fā)應(yīng)用提供毒理學(xué)方面科學(xué)依據(jù)。
1.1 材料、試劑與儀器
ICR小鼠,SPF級,體質(zhì)量(20±2)g,來自吉林大學(xué)基礎(chǔ)醫(yī)學(xué)院實驗動物中心,飲水為自來水,灌胃前動物禁食14h。
紫草、甘草、槐米購自北京同仁堂長春市分店。由長春市藥品檢驗所鑒定為合格原料藥。其中紫草產(chǎn)自新疆,甘草產(chǎn)自內(nèi)蒙古,槐米產(chǎn)自山東,三種藥材均為道地藥材。
注射用環(huán)磷酰胺(0.2g/支) 山西普德藥業(yè)有限公司; 羧甲基纖維素鈉(分析純) 河南省華發(fā)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小牛血清(100mL/瓶) 上海銳聰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秋水仙素(1g/瓶) Sigma公司。
CHK-B145生物顯微鏡 日本Olympus 公司;TDZ5-WS離心機 湖南賽特湘儀離心機儀器有限公司;DK-98-I恒溫水浴鍋 天津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FZK提取工藝
紫草素提取工藝:紫草根→粉碎(過40目篩)→乙醇回流浸提→抽濾→濾渣回流提取2次→合并濾液→旋轉(zhuǎn)蒸發(fā)濃縮(加入溶液體積1/3的 2g/100mL NaOH溶液使提取液由紫紅色變?yōu)樗{色)→過濾→濾液(加濃鹽酸至不再產(chǎn)生沉淀)→過濾→沉淀(水洗至中性,60℃以下干燥)→紫草素粗品。
紫草素乙醇提取條件:乙醇體積分數(shù):75%;溫度:80℃;熱回流時間:40min;料液比:1:6(m/V)。
甘草苷提取工藝:甘草→粉碎(過40目篩)→乙醇回流浸提→抽濾→濾渣回流提取2次→合并濾液→旋轉(zhuǎn)蒸發(fā)濃縮→噴霧干燥→甘草苷粗品。
甘草苷乙醇提取條件:乙醇體積分數(shù):75%;溫度:60℃;熱回流時間:60min;料液比:1:10(m/V)。
蘆丁提取工藝:槐米→粉碎(過40目篩)→水煮→抽濾→濾渣重復(fù)提取2次→合并濾液→調(diào)pH值→靜置→抽濾→水洗、干燥→蘆丁粗品。
水煎煮條件:6倍水、硼砂適量,煮沸加石灰乳至pH8~9,微沸30min。調(diào)pH值:60~70℃下,用濃度為12mol/L的鹽酸調(diào)pH5左右。水洗至中性,60℃干燥。
1.2.2 FZK的配制
將紫草提取物、甘草提取物、槐米提取物作為FZK的主料并按2:1:1的比例混合,檸檬酸和VE作為FZK的輔料并按2:1混合,分別稱取主料混合物200g和輔料30g并混合均勻,加入適量70%乙醇稀釋,噴霧干燥。工藝參數(shù):進風溫度:115~140℃,出風溫度:90℃左右,風機轉(zhuǎn)數(shù):1400r/min,工作壓力:0.23~0.25MPa。
1.2.3 急性毒性實驗[14]
因為受試物FZK不溶于水,采用2g/100mL甲基纖維素鈉溶液作為分散劑,預(yù)實驗結(jié)果表明動物的接受劑量超過15000mg/kg bw,因此檢測了FZK的最大耐受劑量。20只ICR小鼠,雌雄各10只,按最大受試物分散度,最大限量法灌胃2次,每次間隔2h,給藥劑量為每次16000mg/kg bw,給藥后雌雄分籠正常飼養(yǎng)。
1.2.4 小鼠骨髓細胞微核實驗和骨髓細胞染色體畸變實驗
1.2.4.1 分組及給藥劑量
小鼠骨髓細胞微核實驗和骨髓細胞染色體畸變實驗各ICR小鼠50只,分為5組,每組10只,雌雄各半。采用二次經(jīng)口灌胃給藥,每次間隔24h。由于未測出樣品的LD50,故按動物最大耐受劑量的1/2、1/4、1/8分別設(shè)8000、4000、2000mg/kg bw 3個劑量組,另設(shè)陰性對照組和環(huán)磷酰胺陽性對照組,陰性對照組給予同等容量的生理鹽水,陽性對照組給予環(huán)磷酰胺400mg/kg bw。
1.2.4.2 小鼠骨髓細胞微核實驗
末次給藥6h,脫頸處死動物,取胸骨骨髓用小牛血清稀釋涂片,用Giemsa染色。
1.2.4.3 小鼠骨髓細胞染色體畸變實驗
末次給藥24h,脫頸處死動物。動物處死前4h,腹腔注射秋水仙素(8mg/kg bw)。取股骨骨髓經(jīng)低滲、固定、滴片、Gi emsa染色。
1.2.5 指標檢測
1.2.5.1 最大耐受劑量
染毒后觀察動物的一般狀態(tài)、體質(zhì)量變化、中毒癥狀和死亡情況,觀察期限為14h。
1.2.5.2 小鼠骨髓細胞微核率
在光學(xué)顯微鏡下,每只動物計數(shù)1000個嗜多染紅細胞(PCE),微核率以含微核的嗜多染紅細胞千分率計。
1.2.5.3 染色體畸變百分率
在光學(xué)顯微鏡下,每只動物觀察100個中期分裂相,計數(shù)染色體畸變百分率。
1.2.6 統(tǒng)計學(xué)處理
采用SPSS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xué)處理。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以Duncans多重比較檢驗。實驗結(jié)果以均值±標準誤差表示,采用組間t檢驗,P<0.05時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時無顯著性差異。
2.1 受試物對小鼠急性經(jīng)口急性毒性
灌胃后實驗動物活動自如,狀態(tài)良好,飲食正常,未見異常表現(xiàn)與死亡。實驗結(jié)果見表1。
表1 受試物對小鼠急性經(jīng)口毒性實驗結(jié)果Table 1 Acute toxicity test results of FZK in mice
由表1可見,雌、雄性小鼠對FGK經(jīng)口最大耐受劑量均大于16000mg/kg bw,F(xiàn)ZK的急性毒性分級為無毒級。
2.2 受試物對小鼠骨髓嗜多染紅細胞微核率的影響
表2 小鼠骨髓嗜多染紅細胞微核率的影響Table 2 Effect of FZK on micronucleus rate of bone marrow cells in mice
如表2所示,該受試物各劑量組小鼠骨髓嗜多染紅細胞微核率未見明顯增加,與陰性對照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而環(huán)磷酰胺陽性對照組與劑量組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該劑量條件下,受試物對小鼠骨髓嗜多染紅細胞微核率無促提高作用。
2.3 受試物對小鼠骨髓細胞染色體畸變率的影響
表3 受試物對小鼠骨髓細胞染色體畸變率的影響Table 3 Effect of FZK on chromosomal aberration rate of bone marrow cells in mice
如表3所示,各劑量組、陰性對照組小鼠骨髓細胞染色體畸變細胞數(shù)與陽性組比較,數(shù)量明顯降低,差異有顯著性(P<0.05)。而各劑量組與陰性對照組比較以及各劑量組之間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表明該劑量條件下未見到受試物對小鼠骨髓細胞染色體的致畸作用。
本研究是以紫草提取物、甘草提取物、槐米提取物再輔以檸檬酸和V E而制備了復(fù)方紫草抗氧化劑(FZK),并對其急性毒性和致突變性進行研究。由于FZK的動物可耐受劑量大,達到15000mg/kg bw 的劑量下實驗動物未出現(xiàn)死亡情況,因此,急性毒性實驗中檢測了最大耐受劑量。微核實驗是70年代初期建立的一種利用哺乳動物骨髓細胞染色體改變來測定致突變作用的實驗方法。由于小鼠骨髓嗜多染性紅細胞(PCE)微核實驗法具有簡便快速等優(yōu)點,已廣泛應(yīng)用于電離輻射、環(huán)境致突變劑等的研究。微核實驗和染色體畸變實驗?zāi)壳耙驯还J為篩選致突變性的主要方法之一。環(huán)磷酰胺是一種烷化劑,可引起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畸變,環(huán)磷酰胺誘導(dǎo)DNA損傷可導(dǎo)致細胞周期混亂和特定細胞群體中的細胞死亡[15],因此常用環(huán)磷酰胺作為致突變性實驗的陽性對照藥。
甘草提取物LD50>10g/kg bw(大鼠,經(jīng)口),紫草LD50>4.46g/kg bw(小鼠,經(jīng)口)。Amese實驗、小鼠骨髓細胞微核實驗、小鼠骨髓細胞染色體畸變實驗,均未發(fā)現(xiàn)致突變作用[1]。表明這些中草藥及其提取物作為食品添加劑具有無毒、抗氧化、抑菌等優(yōu)點。本研究是以紫草提取物、甘草提取物、槐米提取物的混合物為受試物對象,急性毒性實驗、遺傳毒性實驗結(jié)果均未發(fā)現(xiàn)各種化合物交互作用毒性增強。
FZK作為這些中草藥的復(fù)方制劑小鼠經(jīng)口最大耐受劑量大于16000mg/kg bw,毒性分級為無毒級,小鼠在最高劑量(8000mg/kg bw)為人可能攝取量的20000倍情況下遺傳毒性實驗未發(fā)生致突變現(xiàn)象。表明復(fù)方紫草抗氧化劑同樣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作為天然功能型食品添加劑有著廣闊的應(yīng)用前景。
[1]劉學(xué)軍, 張鳳清. 食品添加劑[M]. 吉林: 吉林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 2004: 52-53; 114.
[2]匡學(xué)海. 中藥化學(xué)[M]. 北京: 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2003: 92; 133-176.
[3]BURDA S, OLESZEK W. Anntioxidant and antiradical activities of flavonoid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1, 49(6): 2774-2779.
[4]葛穎華, 鐘曉明. 維生素C和維生素E抗氧化機制激起應(yīng)用的研究進展[J]. 吉林醫(yī)學(xué), 2007, 28(5): 707-708.
[5]張鳳清, 徐苗. 天然復(fù)配抗氧化劑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04(4): 111-112.
[6]徐永苗, 張鳳清. 鵝油中符合抗氧化劑的研究[J]. 長春工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 2008, 29(3): 267-270.
[7]顏輝, 王國基, 陳堅. 不同比例海藻與甘草配伍對大鼠的毒性研究[J]. 中國中藥雜志, 2007, 32(16): 1700-1702.
[8]錢毅春, 王莉, 尹幸念, 等. 甘草潤喉糖經(jīng)口急性毒性及致突變性研究[J]. 中國預(yù)防醫(yī)學(xué)雜志, 2004, 5(4): 295-296.
[9]王敏, 劉彬, 齊云, 等. 甘草皂苷對桔梗皂苷急性毒性的影響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xué)雜志, 2008, 14(1): 59-61.
[10]馮秋珍, 倪婭, 呂銀娟, 等. 甘草三參合劑對小鼠骨髓嗜多染紅細胞微核率的影響[J]. 湖北中醫(yī)雜志, 2004, 25(4): 50-51.
[11]戴冰, 周新蓓, 尹愛武, 等. 新疆軟紫草四種溶媒系統(tǒng)提取物紫草素含量測定及急性毒性的實驗研究[J]. 中國中醫(yī)藥科技, 2005, 12(3): 168-169.
[12]李嘯紅, 楊柳, 姬可平, 等. 中藥紫草的遺傳毒性實驗研究[J]. 中國生育健康雜志, 2003, 14(3): 167-169.
[13]樓雅卿, 張遠, 陸道培, 等. 紫草醇提取物對動物實驗性炎癥過程的影響及毒性實驗[J]. 北京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 1979(2): 83-86.
[14]尤玉如. 食品安全與質(zhì)量控制[M]. 北京: 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2008: 254-260.
[15]王心如. 毒理學(xué)基礎(chǔ)[M]. 5版.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7: 194-195.
Preparation and Toxicity Evaluation of Compound Lithospermum Antioxidant
ZHANG Feng-qing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chun 130012, China)
A compound Lithospermum antioxidant (FZK) was prepared using Lithospermum ethanol extract (Z), licorice ethanol extract (G), Sophora japonica extraction (H) from alkali extraction and acid precipitation, citric acid (N) and vitamin E (E) by the ratio of 10:5:5:2:1 (Z:G:H:N:E). The toxicity of FZK was evaluated by acute toxicity test, micronucleus test of bone marrow cells in mice, and chromosomal aberration test of bone marrow cell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aximum tolerance dose of oral administration in mice was 16000 mg/kg body weight. According to acute toxicity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ZK is non-toxic. However, FZK didn, t exhibit a role in improving micronucleus rate of 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 and the mutagenicity in mice at the dose of less than 8000 mg/kg body weight.
Lithospermum;licorice;bud of Sophora japonica;toxicology;safe
TS202.3
A
1002-6630(2010)23-0380-03
2010-08-19
吉林省科技發(fā)展計劃項目(20065027)
張鳳清(1967— ),女,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天然產(chǎn)物抗氧保鮮特性。E-mail:zfq67102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