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硚口區(qū)崇仁路幼兒園胡一萍
情感教育主題活動創(chuàng)意案例及反思
■武漢市硚口區(qū)崇仁路幼兒園胡一萍
現(xiàn)在的孩子“以我為中心,任性、驕蠻、無理”等不意識和行為比較突出,這不能不引起我們這些幼教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幼兒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質(zhì)的重要時期,幼兒情感的發(fā)展對其以后心理的發(fā)展、個性的發(fā)展都將產(chǎn)生重要影響。因此,必須重視幼兒良好情感的培養(yǎng)。媽媽是孩子最親密最喜愛的人,媽媽把全身心的愛全都無私地奉獻給了孩子;而孩子對媽媽的愛似乎司空見慣、習以為常。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有責任讓孩子既享受被人愛的幸福,也體會施人愛的快樂。
本學期我班以“國際三八婦女節(jié)”為契機,以孩子們最熟悉、最喜愛的媽媽為對象,開展了歷時四個月的“媽媽愛我——我愛媽媽”的情感教育活動。旨在通過情感體驗、情感交流、情感互動等活動讓孩子去感受媽媽濃濃的愛,學會表達對媽媽的愛的目的,促進幼兒情感和諧健康的發(fā)展。
案例一:我的好媽媽
(一)案例調(diào)查
“三八國際婦女節(jié)”,是媽媽們的節(jié)日。我在全班36個孩子中進行了一次題為《我的媽媽》的小調(diào)查。
1.“你們喜歡自己的媽媽嗎?”——全班的孩子非常自豪地說“喜歡!”、“為什么喜歡媽媽?”——“因為媽媽買東西給我吃!”、“因為媽媽給我買新衣服!”這是我聽到的最多的答案。
2.“媽媽叫什么名字、干什么工作你知道嗎?”100%的孩子知道自己媽媽的姓名,40%的孩子知道媽媽的職業(yè)。
3.“你的生日媽媽送給你什么禮物呢?”——“賽車!”、“芭比娃娃!”、“生日蛋糕!”孩子們驕傲地回答。
4.“媽媽的生日是哪一天你知道嗎?媽媽過生日你送過她生日禮物嗎?”100%的孩子都不知道媽媽的生日,當然100%的孩子也沒給媽媽送過生日禮物。
(二)案例分析
孩子們都喜歡自己的媽媽,但是從調(diào)查的結(jié)果看我們的孩子并不了解自己的媽媽。我班孩子年齡都是五歲半左右,應(yīng)該說他們是具有一定的情感體驗的基礎(chǔ)。然而媽媽的愛在他們心目中僅僅是“買東西給我吃”、“買新衣服給我穿”如此簡單!60%的孩子不知道媽媽的職業(yè),不了解媽媽工作的辛苦;孩子的生日媽媽銘記在心并會給孩子送上精美的禮物,而全班沒有一個孩子記得媽媽的生日,更別說給媽媽送生日禮物了!
因此,要培養(yǎng)孩子愛媽媽的情感,首先要讓我們的孩子走近媽媽、了解媽媽。在此次調(diào)查的基礎(chǔ)上,我鼓勵孩子們和媽媽共同制作《我的媽媽》小檔案,內(nèi)容包括媽媽的姓名、年齡、生日、生肖、職業(yè)、興趣愛好等,用圖畫或其他自己能理解的符號記錄下來。孩子們和媽媽們一起動手參與制作,在制作的過程中他們相互交流、相互鼓勵,母子感情得到了良好的促進,同時孩子們對自己的媽媽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
(三)活動效果
我把孩子們和媽媽共同制作的《我的媽媽》小檔案展示在主題墻上,孩子們會非常驕傲地向老師向同伴介紹自己的媽媽、夸獎自己的媽媽。這是幾個孩子之間的對話:
潘筱:我的媽媽是二十四中的老師,她教學生很辛苦,有時候她嗓子啞了我就給她吃“金嗓子喉寶”。
李正泰:我的媽媽是賣早點的,她每天天不亮就起來了。
王雨蕭(語言發(fā)展特別好的一個孩子):我的媽媽是體育館小學的老師。有次放學爸爸接我去她班上,有個哥哥的作業(yè)寫不好,我媽媽就一筆一筆教他寫,后來我們回去都天黑了。
嚴瑾:我的媽媽在武漢廣場上班,我每天睡覺了她都沒回來。
通過活動,可以明顯看出,孩子們不僅更進一步認識了解了媽媽,而且他們的觀察能力、語言能力也逐漸得以加強。
案例二:媽媽愛我
(一)準備階段
孩子們對媽媽的職業(yè)、興趣愛好等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對媽媽的辛苦也有了些許的感受。為了能讓孩子們更深切的感受到媽媽對自己的愛,我鼓勵孩子們和媽媽一起做了如下的準備工作。
1.收集媽媽的各個階段不同的照片,教師進行整理布置。(此項工作對孩子暫時保密)
2.孩子回家觀察媽媽的生活和勞動;媽媽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觀察自己的工作情況。
3.請王雨蕭小朋友的媽媽幫助攝制制作專題片《媽媽的一天》。
4.請媽媽收集在撫育孩子過程中的一件記憶深刻的物件,如幫孩子編織的小毛衣等。
(二)實施階段
1.實施流程
2.實施過程
我們把媽媽們請到幼兒園,讓媽媽們來到孩子們中間,讓孩子們近距離地看看媽媽。
(1)播放“媽媽”照片。在音樂伴奏下,孩子們在展板上尋找著媽媽少女時期的照片。有的孩子能夠很快找出,但有的孩子找了好半天也不能確定。孩子們拿著媽媽的照片高高興興地回座位了,只有陳威還在猶豫。
教師:陳威,找到媽媽的照片了嗎?
陳威:還沒有。
教師(指著一張照片問):這是你的媽媽嗎?
陳威:好像是,又好像不是。
教師:為什么呢?
陳威:我媽媽比照片上老一些。
教師:你再仔細看看,會不會是媽媽很年輕的時候?
陳威:——我看出來了,是我的媽媽!
教師:陳威是個聰明的孩子,他能夠發(fā)現(xiàn)媽媽和以前的變化。媽媽有哪些變化呢?孩子們手拿照片坐到了媽媽身邊,一邊觀察一邊比較。
陳路佳:我的媽媽以前臉上沒有點點,現(xiàn)在臉上有很多點點了。
楊純:我的媽媽臉上長了皺紋。
……
(孩子們都發(fā)現(xiàn)媽媽變了,變老了,變得沒有以前漂亮了)
(2)評論“媽媽”的變化。孩子們在觀察了媽媽的生活、媽媽的工作的基礎(chǔ)上講述著自己對媽媽變化的看法。接下來的錄像專題片《媽媽的一天》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們,當他們看到和自己每天共同生活的王雨蕭出現(xiàn)在電視屏幕上時非常興奮;當看到王雨蕭的媽媽辛苦忙碌的身影而想起了自己的媽媽;當看到電視上王雨蕭每天早上仍要媽媽給她穿衣服而議論紛紛。錄像專題片讓孩子對媽媽的辛勞和付出的記憶片段進行了一次極好的梳理,孩子們更加深刻體會到了媽媽的辛苦!孩子們此時不僅僅對媽媽的愛有了較深刻的體會,他們還能自發(fā)地對電視上王雨蕭不當行為進行正確的評價,說明他們已經(jīng)逐漸學會如何愛自己的媽媽了!
(3)“媽媽”談感受。媽媽們看到孩子們的進步非常高興,她們帶來了記憶深刻的小物件和孩子一起回憶講述撫育孩子過程中的甜蜜與艱辛。
陳路佳媽媽:(出示一本發(fā)黃的病歷)這是路佳三歲前的病歷,這孩子從小體質(zhì)就不好,經(jīng)常生病。有一次半夜兩點多鐘孩子發(fā)高燒40度!把我給嚇壞了!她爸爸出差沒回來,我一個人抱起她趕往兒童醫(yī)院,醫(yī)生告訴我要住院。我忙著照顧生病的孩子還要辦理住院手續(xù),等把這些事情做完天已經(jīng)亮了,我顧不上休息又趕去上班。不過我再苦再累也沒關(guān)系,只要我的孩子健康我就滿足了!(說著說著,陳路佳抱緊了媽媽,眼睛里有淚光閃爍!)
胡清逸媽媽:(出示一件嬰兒穿的小毛衣)這是我打的第一件毛衣,是送給我的孩子的。我以前從來不會打毛衣,但是有了孩子以后我就下決心一定要學會,因為自己打的毛衣暖和,而且不會刺激孩子嬌嫩的皮膚。(胡清逸幸福甜蜜地依偎著媽媽)
雷嚴思遙媽媽:(出示一把精致的小勺子)小時候思遙的嘴巴特別小,用普通的勺子給他喂食物吃起來特別困難。有次我出差到北京在一個禮品店看到了這把精致的小勺子,雖然價錢有點貴,但是我豪不猶豫地買了下來?;丶液笥眠@把小勺子給孩子喂食物他吃得特別香,為了孩子再貴的東西我都舍得買。(思遙不好意思地朝媽媽扮個鬼臉,媽媽開心地笑了)
(三)活動效果
在這樣被親情、被母愛包圍的氛圍中孩子和媽媽的感情得到了升華,孩子們不僅理解了媽媽工作很辛苦、做家務(wù)很辛苦,更理解了媽媽撫育孩子、培養(yǎng)孩子更辛苦!現(xiàn)在孩子們對媽媽的愛的理解再也不僅僅是停留在“買東西給我吃”、“買衣服給我穿”這種物質(zhì)表面現(xiàn)象上了,母愛已深深地植根在他們幼小的心靈,從而為下一步“我愛媽媽”情感教育活動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礎(chǔ)。
案例三:我愛媽媽
(一)活動過程
“媽媽這樣愛我們,我們應(yīng)該怎樣愛媽媽呢?”——問題一出來,孩子們熱烈地討論著。
羅家鈺:我要幫媽媽多做事情。
嚴金鵬:我要聽媽媽的話,再也不惹她生氣了!
郭平圣:我以后再也不要媽媽抱了,因為媽媽很辛苦。
王雨蕭:我應(yīng)該讓媽媽多休息,以后到爺爺奶奶家再也不吵著讓她接了!
李亦辰:媽媽過生日,我也要給媽媽做一個生日蛋糕(李亦辰家里是開蛋糕店的)。
孩子們認識到了以前自己做得不對的地方,并且知道了如何愛我們的好媽媽。我又開展了“五個一,獻媽媽”的活動,鼓勵孩子們給媽媽畫一幅畫、唱一首歌、做一件禮物、做一件好事、為媽媽洗一次腳。孩子們用語言告訴媽媽,我愛你;孩子們用行動告訴媽媽,我愛你!
(二)活動效果
至此,我班情感教育主題活動《媽媽愛我——我愛媽媽》已落下帷幕,媽媽們欣喜地發(fā)現(xiàn)孩子長大了、懂事了、會關(guān)心人了!孩子們在活動中獲得的不僅僅是“媽媽如何愛我”和“我如何愛媽媽”的情感體驗,他們更收獲了一份純真可貴的情感財富,初步懂得了“被人愛同時也要施人愛”的道理。雖然情感教育主題活動《媽媽愛我——我愛媽媽》的活動暫時告一段落,但是我們的情感教育活動還在繼續(xù)延伸。在集體教育活動中、在區(qū)角活動中、在自由活動中、在隨機教育活動中,愛家鄉(xiāng)、愛長輩、愛教師、愛同伴等等情感教育活動在每一個角落生根、開花……
案例反思
《媽媽愛我——我愛媽媽》這一情感主題教育活動不僅讓孩子們的情感得到了較好的發(fā)展,同時也讓我——一位奮斗在教學第一線的幼教工作者收益良多。我在活動中得到如下感受。
1.幼兒園的情感教育的形式不能假、大、空,而要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的情感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情感教育。媽媽是孩子最熟悉的、最喜歡的人,有了媽媽這一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情感教育對于幼兒來說再也不是抽象的、模糊的,而是具體的、直接的。有了愛媽媽的情感基礎(chǔ),情感教育也就容易滲透到幼兒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2.主題教育內(nèi)容是在教師預(yù)設(shè)或幼兒生成、或教師在幼兒需要、感興趣的基礎(chǔ)上生成延伸而成的?!秼寢寪畚摇覑蹕寢尅愤@一情感主題教育活動就是在教師和家長的交談中、在教師的細致觀察中,根據(jù)幼兒的情感需要而生成的?!段业膵寢尅贰秼寢寪畚摇贰段覑蹕寢尅啡齻€環(huán)節(jié)圍繞主題層層展開,使孩子們從剛開始對媽媽的不了解、不關(guān)心到后來會主動關(guān)心自己的好媽媽,活動目標不是立刻實現(xiàn)的,而是教師根據(jù)各個階段幼兒的情感發(fā)展情況提出了一次高于一次的要求,有了前一次的情感發(fā)展基礎(chǔ),后一次的情感發(fā)展目標就逐一得到實現(xiàn)。
3.家園通力合作,能有效促進幼兒教育。我們把媽媽們請到幼兒園,讓孩子們更近距離地了解媽媽,打破了傳統(tǒng)教育的界限,使家園之間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使母子之間的關(guān)系更加和諧。事實證明,開放式、多元化的教育能更好地實現(xiàn)教育目標。今后我們還要探索嘗試更多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讓家庭資源、社區(qū)資源、社會資源與幼兒園的教育資源有機整合,形成合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另外,教育內(nèi)容、教學手段的交互靈活的運用,能較大程度的體現(xiàn)幼兒教育的綜合性、趣味性、靈活性等教育新理念,能有效提高教育效果。
責任編輯 王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