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芝
沈陽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 沈陽 110034
音樂來源于生活,表現(xiàn)著生活,并以特殊的方式介入生活,影響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美國著名學者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中包括的8個方面就提到了“音樂/節(jié)奏智能”,音樂對教育的影響和作用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這種教育與影響,是采取藝術性與思想性融為一體的方式進行的,通過激起人們的情感而達到的。因此,多媒體課件中對音樂的選擇和應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隨著信息化教育的普及,多媒體教學的廣泛應用,在課件中添加音樂成為一種有效的美育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形式,它使兩者有機地結合,共同促進了教育的改革發(fā)展。在課堂教學中使用音樂輔助教學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自信,陶冶學生的情操的同時提高學習效率。然而,課件中音樂選擇與應用的缺點和不足日益突顯出來。
在教學改革的浪潮中,漸漸出現(xiàn)教師在教學中盲目地追求多媒體、信息化的現(xiàn)象。他們中大多數(shù)認為,只要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就是信息化,就是課程改革,在這種盲目的過程中,多媒體課件中音樂越來越被誤用、濫用。
例如,在歷史課上介紹某一個時期的歷史知識時,將不同時期的音樂作品弄錯,播放了錯誤的背景音樂,這樣的話就會誤導學生。另外,像數(shù)學、物理這類思維性很強的學科就不適合在教學過程中使用背景音樂。理科教學注重的是解題思路和過程的講解,音樂反而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學生專注的思考。
許多教師在教學中仍然延續(xù)黑板粉筆式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因此,教師因擔心在教學中音樂的選擇和應用會出錯,造成不必要的課堂教學失誤、產生不必要的麻煩,就索性只是把多媒體教學設備當成電子板書在使用,依然采取滿堂灌這種填鴨式教學。這樣的教學行為完全是不可取的。
古希臘大哲學家柏拉圖說過:“如果一個鞋匠是拙劣的,公民所受到的損害只不過是只穿幾雙破鞋而已。而一個教師如果是拙劣的話,那么就會培養(yǎng)出整個一代不學無術的無用的人?!苯處煹囊魳防碚撍刭|水平直接影響著多媒體課件中音樂的選取,如果教師缺乏相應音樂理論素養(yǎng),會導致濫用音樂,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起到教學中的反作用。
在制作多媒體課件過程中,大多數(shù)教師是直接把音樂簡單地插入到課件中,沒有考慮到聲音與畫面的相互作用,哪里該用什么樣的音樂,用什么樣的表現(xiàn)手法呈現(xiàn)音樂與教學內容,是否需要蒙太奇表現(xiàn)手法等。由于觀眾聽覺上的感受習慣和視覺上有很大的區(qū)別,畫面突然切換在感覺上可以很自然,但聲音突然消失、出現(xiàn)和轉換往往會使人們產生很大的困擾。
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中的音樂進行輔助教學,可以拓展審美視野,設境悟情,促進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等,具有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在多媒體課件中音樂的選擇與應用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多媒體課件是以教學為目的,向學生傳遞知識的,所以多媒體課件中的音樂要為教學服務,要在合理的教學分析基礎上選取與教學內容的“情緒”相吻合的音樂,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其次,為了掌握、剖析難點,運用情景教學,應該選擇最能為教學內容服務的音樂,完成教學優(yōu)化組合的效果。如用古樸凝重的古箏獨奏引出《論語》的有關內容;用歡快的圓舞曲插入《項鏈》的高潮部分,學生就自然而然地進入學習情境。
再次,背景音樂不宜過多地、隨意地使用。背景音樂的選用一定要服從多媒體課件畫面內容的需要,不能即興創(chuàng)作,只有選用得當,效果才會更好。若只是隨意地選一首“輕音樂”或“鋼琴曲”插入到課件中,是毫無意義的,反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效果適得其反。
多媒體課件中音樂在課堂的比重要注意分寸,不可有喧賓奪主之誤。這就要求教師在制作前進行充分合理的教學設計,分析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音樂所能帶來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反應等。
以“祖國統(tǒng)一的歷史潮流”一課教學為例,課前可選取播放《七子之歌》這類的中性音樂,為本課奠定基調,能渲染氣氛。講到“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時,不選擇背景音樂,主要是因為考慮到接下來的內容需要播放高情緒快節(jié)奏音樂,避免學生聽音樂后可能對下一部分的教學產生情緒干擾。講到“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第二部分時,可連續(xù)播放《七子之歌》這首音樂,學生的情緒能完全被調動起來。
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必須懂點音樂,必須具備一些音樂方面的素質??梢圆皇且粋€出色的音樂教師,但必須懂點音樂,可以不是音樂家,但對音樂知識要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因為只有這樣,教師才有可能和學生一起在課堂教學上,由音樂產生教與學的共鳴。如果教師缺乏相應音樂理論素養(yǎng),會導致誤用、濫用音樂,起到教學中的反作用。所以,教師應該加強音樂理論的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音樂理論水準。
音樂在課件中的結構既不是單純根據(jù)聲音來決定,也不是完全為畫面蒙太奇的附屬品而存在,而是與畫面有機地結合。教師在具體的應用中應掌握的技巧手法有以下幾種。
教學內容切換前,后一畫面中所發(fā)出的聲音提前出現(xiàn)在前一畫面之中稱為聲音導前。音樂先于畫面的出現(xiàn)可以給學生帶來預感,使他們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去注意和接受新畫面中的教學信息。也常常用于交代前后兩個畫面內容的內在聯(lián)系。
是指音樂出現(xiàn)后音量逐漸增強和音量逐漸減弱,直至消失。這種方式主要用于時空段落的轉換和疊置,即前一畫面的聲音淡出,后一畫面的聲音淡入。
與畫面重疊一樣,是指一個以上的相同或不同內容、不同質量的音樂素材疊加在一起。幾個音樂可以是同時出現(xiàn)式的重疊,也可以是上一場景的音樂延續(xù)與下一場的聲音相疊呈現(xiàn)或后一場景的音樂導前與前一場景的聲音重疊。音樂重疊的運用不僅豐富聲音的內容,也大大加強音樂力度和群感方面的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課件中音樂的選擇與應用有利有弊,教師在盲目追求信息化教學中往往忽視音樂輔助教學的缺點和不足之處,教師應不斷加深自身的音樂修養(yǎng),掌握技術手法,合理進行教學設計,充分分析學生學習需要,這樣才能真正地從多渠道、多角度出發(fā),為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觸發(fā)學生思維的靈感,給學生以思維上的啟迪,從而優(yōu)化課堂教學,更好地教書育人。
[1]姚國強.影視錄音:聲音創(chuàng)作與技術編制[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2]裴菊安.漫談音樂的社會作用[J].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學學報,2006(3)
[3]苗粉娥.多媒體與語文情景教學[J].教學實踐與研究,2007(06B)
[4]姜慶敏.談背景音樂在教育教學和社會經濟中的運用[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17)
[5]薛賓.課堂教學中如何運用多媒體進行音樂情境教學[J].文教資料,2008(21)
[6]淺談幼兒教師的音樂素養(yǎng)[DB/OL].[2009-4-8].http://www.cnyj.com.cn/ys
[7]周晉.音樂之予語文課堂的美麗[J].社科縱橫,2008(2)
[8]孟晨,王烏蘭,李福生.背景音樂在多媒體課件中的應用[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8(3)
[9]劉美志.淺談音樂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巧妙運用[J].中學歷史教學研究,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