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
素質教育已經(jīng)講了若干年,但學生的書包還是越來越沉,各種形式的習題集布滿書店的柜臺和書架。雖然各種各樣的關于要重視素質教育、必須給學生減負的指令早就遍布大江南北,但應試教育仍然充斥校園。教學評價的單調及統(tǒng)一性,使得許許多多有著千差萬別發(fā)展特色的學生就范于統(tǒng)一模式,變成以統(tǒng)一標準評價不同性質的學生。教師也整天忙著批改成山的作業(yè),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了……
而那些剛剛開始學習英語的小學生,因為考試的原因,也不得不在考試的指揮棒下讓教師和家長訓練成一個個木偶,而更多的學生因為語言學習的枯燥無味而永遠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得英語學習的兩極分化在小學階段就過早地出現(xiàn),與小學教育應側重基礎的要求大相徑庭。改革英語評價方式顯得尤為重要,評價制度確實需要改革,英語的學習必須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對學生的將來要有用。學生從小學就開始學英語,學了十幾年,到用的時候卻不會用,那教育又有什么用呢?
其實,評價應服從于不同的價值取向。貫徹素質教育,就必須改革目前的考試制度和方法,全面地、合理地、科學地評價學生和教師,注意培養(yǎng)有“兩全”(全面參與和全面評價)式的完美的素質目標的學生,注意學生主體間的差別、各自獨特的精神世界,以及各自以獨特方式發(fā)展的學生,正視個性自由主體的諸種特征,重視語言的交際性功能,等等。而對于一些特殊的群體更應該給予特殊評價。
每個學生對學習方式、方法的選擇,都會因各自的知識基礎、能力、個性的不同而表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因此,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差異,針對不同特點的學生,分類、分層次對待。在評價方面體現(xiàn)出層次性,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才能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對于不同地區(qū)的學生也應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評價的內容要有所側重,使評價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小學英語教育更是這樣。
由于家庭條件、成長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的不同,使得不同家庭的孩子英語學習的起點各不相同,如城區(qū)孩子和郊區(qū)那些流動人口的孩子的情況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針對不同地區(qū)的學生,教育部門應制定相應的考核內容、評價制度。江東門小學的學生絕大多數(shù)是流動人口的孩子,他們的家庭條件決定了他們的學習的條件與城區(qū)的孩子是有差別的,他們缺少學習英語的氛圍,他們的父母全是打工的,有的還是文盲。因此,對這部分學生的考核,筆者個人認為應該有所特殊:有能力的學生應提高考試的難度,有利于他的發(fā)展;而對能力較差的學生應減低考試的難度,為他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別讓他一下子就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對繼續(xù)學習造成影響。
教學評價要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適應,力戒“高、深、遠”,要從學生的現(xiàn)有知識水平、心理特點、性格特征及智力發(fā)展的多種因素考慮,根據(jù)學生具備的能力制定可行性的目標,并根據(jù)這一目標給予評價,才能真正發(fā)揮評價的有效性,才能客觀地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教師的教學水平。小學生年齡小,注意的可持續(xù)時間較短,隨意注意占上風,所以評價就應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來進行,培養(yǎng)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習慣應是的評價的最終目標。
不同的學科應注意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英語是一門語言,與其他學科明顯不一樣,所以考查的側重點就應有所不同。根據(jù)英語這一學科的特點,在考查中應減少機械背記、單純考語言知識的比例,擴大聽力、閱讀和表達部分的內容,側重考查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體現(xiàn)出英語這種語言的交際性原則。評價中要有筆試,還得有口試和聽力測試。但是針對小學生的特點,又要強調評價的趣味性。另外,要從平時的教學中就開始對每個學生進行評價,每位學生課堂上的表現(xiàn)也應是評價的內容之一,不應只靠一張試卷就定乾坤。教師要考慮方式的多樣性,并考慮英語的交際性原則,體現(xiàn)語言的運用性原則。
這些年我國對英語的教學已經(jīng)進行大量改革,在中考和高考中已經(jīng)逐漸增加聽力和口語考試,但中國人學英語缺少一定的情景,更多的是中國式的英語。在今后的教學中還需加強改革的力度,繼續(xù)體現(xiàn)語言的交際性原則。要加強對英語教師的培訓,盡可能多地引進外籍教師,讓學生學到真正的地道的原汁原味的英語。
評價一個學生和教師,不應只憑一張考卷就決定好差,評價應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并且應注重多種手段并用。英語是一種交際工具,可以用口語表達的方式進行測評,也可用書面表達的方式進行測評,可以側重考口語,也可以側重考聽力,還可以進行語法的專項測試??傊?,要綜合對學生進行考查,也要注意不同的階段有所側重。根據(jù)不同的年齡特征,可側重考查不同的內容。在小學階段就要側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考試的難度不能太大,形式也不能太復雜,要以口語表達和日常生活應用為主,貫徹“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原則。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應是小學英語評價的標準。
現(xiàn)在的一些英語測試卷非常難,考試題型越來越活,相對難度越來越大,有的題型完全是考中學生的,與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根本不相適應。筆者認為,口語應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點部分,側重的應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千萬不能用“整孩子”式的“為考試而考試”,一下子就讓10來歲的孩子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給他們以后的發(fā)展打下一個“討厭”的思想基礎。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都是在拼讀單詞的時候出現(xiàn)兩極分化,從年齡上看學生無意識記比有意識記的能力要強,只能從活動中去體現(xiàn)學生的能力,讓需有意識記的知識往后移,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在小學階段引導和保持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才是最重要的,評價就應往這方面發(fā)展。
要樹立“學生學會做人比學會做學問更加重要”的觀念。合理評價的目的是要使學生不僅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而且要成為具有自我評價、自我監(jiān)控能力的主體,充分考慮到如何發(fā)展他們的自我教育能力,使他們走出學校、走出社會,能適應當今這個開放的、知識型的和充滿生機活力的社會。小學英語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知識的傳授上,更要注重在學習方法上多加指導,讓他們融會貫通、自我學習,進一步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英語教學不只是知識的傳授,更需要進行思想的教育,每一節(jié)課不僅要看它知識傳授的多少,更須看它是否進行了思想教育,看它如何體現(xiàn)情感目標。
教師應注意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地區(qū)對學生作出合理的評價,使評價能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小學英語評價制度的改革還需繼續(xù),必須要培養(yǎng)“兩全”式的學生,要的是會學習的學生,要的是學生的不斷發(fā)展,希望學生不要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這才是改革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