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爽
當前,在新課改的春風下,運用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教師們的一種時尚。就語文課而言,多媒體教學為語文美育教學提供了契機,為創(chuàng)新教育提供了新思維,為研究性學習提供了廣闊天地,因而備受語文教師的青睞。
然而在運用多媒體語文教學中也發(fā)現(xiàn)許多問題。多媒體課件集聲音、圖像、文字等多種信息于一體,極大程度地滿足了學生視、聽等感官需求,激發(fā)了學生對多媒體課的極大興趣。很多語文教師于是在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課件中集中了大量聲音、圖像信息,并在課堂上充分運用。于是,學生瑯瑯的讀書聲越來越難聽到。
有了多媒體教學手段還要不要花費課堂時間讓學生去朗讀?學習任何一種語言,一般都要做到聽、說、讀、寫四會并舉。朗讀并不只是口的運動,它還是感性支柱,通過它保持言語視覺與其他器官之間的聯(lián)系,把書面文字和它的含義聯(lián)系起來。
課本是學生學習的依托,是知識與能力的生長點。學習語文有個語感問題,有了語感才有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的直覺能力。而語感的形成,又必須靠多讀典范作品來實現(xiàn)。古人講“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也便是這個道理。作為語文教師,不能只注重多媒體課件多種信息的融合,而萬萬不能缺少朗讀這個最能體現(xiàn)語文教學特點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多媒體只是手段而非內(nèi)容,更不是目的。
還有這樣一些教師,他們也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但實際上仍是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即導入新課、時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色。教師依然以講解為主,學生依然是被動的接受者,“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依然風行。這就使多媒體的運用變得不倫不類。
教師要變傳授型為引導型、導演型,將舞臺藝術(shù)的舞美設(shè)計、燈光效果、聲像藝術(shù)導入課堂,組建成語文課堂教學的舞臺和布景。這才能使語文課堂上的新課改行之有效。
另外,多媒體的教學并非適應(yīng)一切文章,對抒情性畫面感強的作品來說,這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借鑒,對科技含量高、學生因科技知識缺乏而產(chǎn)生的認知不足,多媒體教學更是一種彌補。但對一些知識性、邏輯性相對突出的文章,則未必合適。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立體式藝術(shù)。教師要合理適度地運用好多媒體技術(shù),為新課改語文課堂教學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