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071 濟南軍區(qū)青島第一療養(yǎng)院 許菡菡
暈針多為血管迷走神經反應,由多種因素引起,如恐懼、疼痛、空腹等[1]。由于外界的強烈刺激,通過迷走神經反射,引起血管的擴張,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減少,導致心輸出量降低,血壓降低,引起暫時性廣泛腦血流量減少,從而發(fā)生暈厥。臨床表現為頭暈、面色蒼白、惡心嘔吐、大汗淋漓,重者出現意識喪失、血壓下降、大小便失禁甚至休克,如不及時處理,將會出現嚴重后果[2]。
1.1 精神因素 健康體檢多為單位組織,體檢者一般身體狀況良好,平時很少接觸各種診療手段,當看到采血穿刺針頭較粗時,害怕疼痛,所以精神過度緊張、恐懼,破壞了心血管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平衡,使迷走神經興奮性升高,反射性引起周圍血管擴張,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壓下降,回心血量減少,導致腦供血不足而出現抽血反應[3]。
1.2 體質因素 饑餓、空腹時,勞累疲倦、體質虛弱處于應激狀態(tài)時,機體通過迷走神經反射引起短暫的血管床擴張,外周阻力下降,血壓下降,腦血流量減少[4]。
1.3 環(huán)境因素 陌生的環(huán)境、不熟悉的知識領域極易引起體檢者的緊張情緒;體檢中心內的地面、擺放的物品由于平時多用消毒液擦拭,如果通風不良,久之消毒液的味道將長期存留,很多體檢者對于消毒液的味道敏感,也易引發(fā)其緊張、反感的情緒,成為暈針的原因之一。
1.4 護理人員方面的原因 護士的每一次穿刺操作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體檢者對采血的懼怕、緊張程度,護士在操作中如果出現操作技術不嫻熟、非專業(yè)的言行、服務態(tài)度生硬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導致體檢人員暈針。
2.1 針對精神緊張的體檢者 采血前護士對其進行心理疏導,說明采血只是很短暫的一項操作,減輕其心理的恐懼感,或請剛采過血的體檢者(最好是其同來的伙伴)現身說法以增強其自信心。采血時,讓體檢者不必注視針頭的穿刺,以減少對針頭的恐懼。由于我院采血室面向大海,景色宜人,在采血中,護士也可以引導體檢者觀看一下窗外的景色或者墻壁上的宣傳畫,或與其聊天分散注意力,在輕松的交談中不知不覺地采完血,不要只是不停告誡體檢者不要緊張,那樣只會使他(她)更緊張。
2.2 針對空腹、睡眠不足、過度疲勞及暈血等體檢者醫(yī)護人員應仔細觀察體檢者反應,在做完空腹體檢項目后,及時提供牛奶、糖塊、點心等食物。對過度疲勞或睡眠不足的體檢者,應告知其注意事項,并請其在身體及精神狀態(tài)較好的情況下體檢。對有暈血史的體檢者,可讓其直接躺在診療床上進行采血,避免在采血過程中發(fā)生跌倒等意外[5]。
2.3 加強硬件建設,盡可能創(chuàng)造良好的采血環(huán)境 保證采血室內的溫濕度適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播放一些比較舒緩的輕音樂;保證采血室的消毒、通風等工作在體檢人員到來之前完成,防止氣味的刺激,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優(yōu)美舒適的環(huán)境。
2.4 采血護士應努力提高采血技術 做到動作輕柔,一針見血,并隨時觀察體檢者面色,做到勤觀察、勤詢問、早發(fā)現、早處理,對體檢者態(tài)度和藹、熱情、細心、周到,讓體檢者保持輕松的心情進行采血,同時告知采血后注意事項,囑咐其按壓3~5 min左右再離開,以避免遲發(fā)性暈血反應的發(fā)生。
體檢人員如果出現暈血反應,應立即停止采血,將其置于空氣流通處,取頭低足高位,以增加腦部供血量及回心血量,適當保暖,口服糖水等,向體檢者解釋這種反應是常見的,5~30 min即可恢復,恢復后無任何后遺癥。
總之,良好安靜的環(huán)境,護士以專業(yè)的角度細心觀察,服務態(tài)度和藹,靜脈穿刺技術熟練,做好抽血前、中、后的心理指導,消除刺激因素,是降低抽血暈針率的有效措施。
[1]廖小梅.健康體檢抽血暈針的處理及預防[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6,12(11):111-112.
[2]李大年.現代神經內科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41-143.
[3]周月婷.健康體檢抽血暈針的護理對策[J].中國當代醫(yī)藥,2009,16(9):181,184.
[4]劉祖春.獻血反應完全攻略[J].健康必讀,2004(4):41.
[5]伍冬梅,何志慧.健康體檢靜脈抽血暈針58例原因分析及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