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玲
(南華工商學院 廣東 廣州 510720)
高校教學前評估對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影響研究
李亞玲
(南華工商學院 廣東 廣州 510720)
在闡釋教學前評估概念的基礎上,論述了非正式觀察、前測等教學前評估的方法,說明了教學前評估是教學評估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對學生學習新知識需要具備的基本條件的評估,對教學對象的觀察與測試和教學計劃的有效實施都是十分重要的。
高校;教學前評估;教學目標;影響
自20世紀90年代我國開展高等學校教學工作評估以來,教學評估常被看作是對某所學校、某個專業(yè)、某門課程或者某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學評估具有“監(jiān)督”的意思。本文所說的教學評估,特指“學生學習的評估”,它與教學目的緊密相連,是評價和測量學生是否達到了為他們設定的學習目標。它的具體實施者是授課教師,實施對象是學生。
把學生作為教學評估的對象是合理的。學校、教師都只是教學的載體,是教學目標的設計者和實施者,而學生是教學的受體,教學質量如何,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學目標,又在多大程度上達到了教學目標,這在教師身上都是無法測量的,只能從學生的學業(yè)水平上得到反映。
大多數(shù)高校對學生某門課業(yè)的評估采取的是學期考試和平時成績綜合評定的方法,如(期末考試成績×70%)+(平時成績×30%)=總評成績。這種評估方法折射出教師對教學評估的基本認識:教學評估就是檢查學生是否掌握課程內容,達到教學設計希望他們達到的水平。它主要包括教學完成后的總結性評估和教學過程中的形成性評估。這種評估方式對教學目標的檢查是有一定效度的。平時成績反映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綜合表現(xiàn),是對學習過程的評價,是教師實施教學時對學生連續(xù)觀察的結果。它使教師能夠清醒地對教學過程進行監(jiān)控,隨時檢查和調整教學計劃,使教學逐步貼近教學目標。而學期考試是教學結束之后的評價,它通過評定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判,使教師對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情況有較為全面的認識。
但是,以上分析也暴露出這種評估方法的一個缺陷:即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必然包括教學前、教學中及教學后三個時間段,教學評估當然也應該是對這三個時間段的總體評估。如果說平時成績是教學中的評價,學期考試是教學后的評價,那么,教學前的評估呢?少了這一部分,難道可以說這種評估方式是科學的嗎?著名的認知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提出:“假若讓我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么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彼€指出要“根據(jù)學生原有知識進行教學”,這一論斷充分體現(xiàn)了教學前評估對教學的重要意義。
所謂教學前評估,也被稱為準備性評估、診斷性評估,是指教學前對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進行了解,也就是對學生學習新知識需要具備的基本條件的評估。教師在開始正式教學前,為了有效完成教學目標,需要對教學對象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要實施目前的教學計劃,學生已具備哪些基本技能,有哪些知識或技能缺陷,他們是什么樣的學生,他們喜歡什么樣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他們有什么樣的學習動機,我怎樣才能使他們對課堂感興趣,等等。
美國教師聯(lián)合會、全美教育測量委員會和全美教育協(xié)會聯(lián)合制定的 《教育評估中教師能力標準》提出,教師在教學前評估時可以問自己以下問題:(1)我的學生具有取得成功必備的知識和技能嗎?(2)什么會讓我的學生感興趣?(3)什么會激發(fā)我的學生?(4)我應該使用何種教學策略?(5)我應該怎樣給學生打分?(6)我應該使用什么類型的小組學習?(7)我的學習目標是什么?可以說,在教學前評估的過程中,教師要考慮的問題涉及教學對象、教學策略、教學形式以及教學目標等方方面面,而這些又都是成功完成教學目標所必須考慮的。對這些問題的探討,實際上是對自己的教學對象實施的準備性診斷。依據(jù)這個診斷,教師切實地了解自己的學生是否具備學習新科目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也可以了解在新內容的教學目標中,哪些知識和技能是學生已經掌握的。這樣,在教學計劃實施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在實際工作中,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進行教學前評估:
非正式的觀察 這是教學前評估的主要形式,是指教師對學生的特點和行為的觀察。任何學習活動都是受心理因素支配的,但是學生的心理是一個“黑箱子”,沒有人能夠準確說出“箱子”里有什么。教師只能用關切的目光追隨學生行為,通過對外顯行為的觀察,體察他們內隱的心理狀態(tài)。在開學最初的一段時間的觀察尤為重要,它形成教師對學生的基本認識。這一時期的觀察可能會影響整個課程學習的始終。非正式觀察可以充分利用上課前的幾分鐘。教師應提早進入教室,并充分利用這一段時間,對教室里的及正在步入教室的學生進行觀察。首先是整體觀察:距上課一定時間時,教室里有多少學生,教室里的學生在做什么,學生是怎樣坐的。接著是個別觀察:哪些學生在做哪些事,哪些學生行為比較特別,哪些有特別的情緒,哪些學生在做怎樣的上課準備;學生是外向型還是內向型性格,他善于傾聽嗎,他主動思考嗎,他主動與人交流嗎;正在走進教室的學生精神狀態(tài)如何,情緒怎樣,是輕松歡快的、無奈悲傷的,還是冷漠、無所謂的;新學期課程還未開始,師生還未正式認識,學生看教師時是什么樣的表情。除了以上這些,有經驗的教師會從更多的角度關注自己的學生。教師在觀察之后,就要對觀察到的內容做出解釋和判斷:學生的行為傳遞了什么信息?這個班整體學習風氣怎么樣?班級氛圍如何?對他們可能采取什么樣的教學形式比較合適?他們可能適合怎樣的課堂活動?那個看上去很悲傷的學生,是對自己的學業(yè)缺乏自信,還是遇到了什么生活困難?那個看上去比較害羞的學生,是性格如此,還是知識、技能確有缺陷?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優(yōu)秀的心理學家,也很難保證對行為背后的心理做出準確的判斷。初次的判斷是必要的,但是教師不能太過武斷,認為自己的觀察判斷一定就是正確的,并且把隨后的教學完全建立在這些判斷的基礎上。比較實際的辦法是把這些初次印象看成假設,然后,通過不斷的后續(xù)觀察得到的信息來進行確認和修正。切忌根據(jù)一兩次觀察就對學生得出永久性的判斷,給學生定性。這樣的做法會嚴重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
對學生進行前測 一些教師在正式授課前會編制相關的測驗,對學生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進行“摸底”,以此得到必要的信息。這種“摸底”屬于診斷性前測,既然要達到診斷的目的,那么試卷編制就要全面反映教師所要了解的內容。這種測試的信度和效度將直接影響教學計劃的實施和教學目標的達成。因此,教師不能隨意從以前的試卷中抽題,而要根據(jù)測驗的目標編制好雙向細目表,詳細列出要考察的技能、知識點以及所占權重,再按照細目表命題。這樣才能保證測試的信度和效度,給教學提供比較準確的信息。
查詢學生的學籍檔案 學籍檔案可以給教師提供較為客觀的信息。教師從學生歷年各科的學習情況大體可以了解該名學生的優(yōu)勢和劣勢。如將要講授專業(yè)英語課程的教師,從學籍檔案里就可以了解學生英語總體水平如何,基礎知識、口頭表達、寫作能力、聽力能力又怎么樣,以此確定怎樣實施教學,以達到教學目標。
查詢學生的操評記錄 目前,大多數(shù)高校都對學生進行操行評價,并形成記錄。教師可以把操行評價記錄作為教學前評估的相關信息,以便對某個學生的行為難以理解、難于做出判斷時作為參考。
咨詢其他教師的看法 在教師遇到特殊困難時,如在班級遇到難于處理的情況,可以咨詢對該班有一定了解的其他教師的看法。在高校,輔導員通常與學生接觸較多,教師在必要時可以與他們交流。
教學評估是教學的一部分,教師必須經常參照學習目標對學生進行評估,同時,對自己的教學做相應的調整。其實,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在不經意間隨時都在對學生進行評估。Stiggins研究發(fā)現(xiàn),教師花在評估上的時間占其職業(yè)時間的20%~30%。教學評估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除了在教學過程中和教學后進行形成性評估和總結性評估之外,教師也應將教學前評估納入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前評估作為教學評估的起始部分,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考察他們的學習動機、學習方法、風格、優(yōu)勢、劣勢等等,這樣教師才能明確自己應該教什么、怎么教,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學前評估是教學的指路明燈,它指引著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不斷調整教學設計,一步步完成教學任務,最終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
[1]莫雷.教育心理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美)桑切克·約翰.教育心理學[M].周冠英,王學成,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7.
[3]王亞豐.關于新建本科院校教學評估工作的思考 [J].中國成人教育. 2008,(5):67-68.
[4]Slavin R E.Educational Psychology:Theory & Practice [M].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4.
[5]Stiggins R J.S tudent-involved Classroom Assessment (3rd ed.)[M].Upper Saddle River:Prentice Hall,2001.
[6]Ausuble D P,Novak J D,Hanesian H.Educational)sychology:A Cognitive View (2nd ed.) [M].New York: Holt,Rinehart&Winston,1978.
G717
A
1672-5727(2010)05-0047-02
李亞玲(1972—),女,湖北安陸人,南華工商學院外語系講師,國外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碩士,華南師范大學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心理學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