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春偉 季 娣
棗莊礦業(yè)集團滕南醫(yī)院呼吸內科(277606)
肺癌是人類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fā)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臨床上慢性肺原性心臟?。ǚ涡牟。┖喜⒃l(fā)支氣管肺癌并不少見。為提高早期診斷率,現將滕南醫(yī)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85例肺心病合并原發(fā)支氣管肺癌者的臨床資料分析如下。
本組患者85例,男性73例(85.9%),女性12例(14.1%),占同期收治的肺心病患者的7.8%。肺心病診斷符合全國肺心病專業(yè)會議修訂的慢性肺心病診斷標準。肺癌均經影像學、病理學等證實。
將本組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匯總,對其年齡構成、臨床表現、影像學表現、病理類型與分期、治療方法及預后進行統(tǒng)計分析。
85例肺癌患者年齡46~89歲,平均74.4歲,其中60歲以上78例。肺心病病史5~37年,吸煙者70例(82.4%),吸煙指數均>400支/年,均為男性。
全部患者均有咳嗽及咳痰,胸痛16例(18.8%),咯血或痰中帶血36例(42.4%),進行性消瘦68例(80%),胸悶、呼吸困難29例(34.1%),發(fā)熱15例(17.6%),聲音嘶啞9例(10.6%)。
胸部X線檢查85例,胸部CT80例,中心型肺癌69例(81.2%),周圍型肺癌16例(18.8%),伴阻塞性肺炎28例(32.9%),伴肺不張17例(20%),伴胸腔積液29例(34.1%)。
鱗癌55例(64.7%),腺癌18例(21.2%),小細胞癌8例(9.4%),未分型4例(4.7%)。TNM分期根據1997年國際抗癌協會修訂的肺癌TNM國際分期標準[2]:Ⅰ期0例,Ⅱ期5例(5.9%),Ⅲa期24例(28.2%),Ⅲb期26例(30.6%),Ⅳ期30例(35.3%)。
本組病例手術12例,化療15例,姑息治療58例。17例存活(20%),其中存活2年以上6例(7.1%)。68例死亡(80%),其中6個月內死亡23例(33.8%),7~12個月死亡36例(52.9%),13~24個月內死亡9例(13.3%)。
老年、男性、吸煙是肺癌的高危因素,肺心病患者較無通氣功能障礙者更容易患肺癌[1,2]。肺癌的病因與發(fā)病機制雖然尚未明確,但有肺部慢性病變或瘢痕組織的病例肺癌發(fā)生率較正常人高,本資料顯示肺心病合并原發(fā)支氣管肺癌發(fā)生率為7.8%。肺心病患者反復發(fā)生氣道感染或存在慢性炎癥形成纖維瘢痕、肺纖維化和上皮組織過度增生,使上皮細胞對致癌原敏感而促成癌變[3]。此外,肺心病與肺癌均與吸煙有密切關系,煙草中含有苯并芘、亞硝胺、焦油、環(huán)芳烴等致癌物質,可導致肺心病,并可促發(fā)支氣管上皮細胞腺瘤樣增生惡變傾向。
本組肺心病合并原發(fā)支氣管肺癌患者平均年齡74.4歲,老年肺心病患者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癥狀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常掩蓋肺癌的早期表現。并發(fā)肺癌后即使出現呼吸道癥狀,臨床上亦多診斷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容易造成漏診,合并肺外表現時,容易被忽略而誤診。但咳嗽性質的改變,特別是刺激性嗆咳、咯血或痰中帶血應懷疑是肺癌,而出現進行性消瘦、固定性胸痛、聲音嘶啞、胸腔積液等表現時更應高度懷疑。病情進一步發(fā)展可出現呼吸困難等,但即便如此,患者也多認為原發(fā)病加重,拖延就診,從而喪失最佳治療時機。本組病例確診時大部分(80例,94.1%)已到Ⅲ、Ⅳ期,嚴重影響了患者的預后。
肺心病合并原發(fā)支氣管肺癌患者由于原有疾病影響以及多為老年人,肺功能差,同時臨床分期以Ⅲ、Ⅳ期為主,大多難以耐受手術,術后并發(fā)癥多,化療、放療不良反應大,且肺心病反復發(fā)作對患者經濟造成嚴重負擔,故對癥、支持治療者多,有的甚至放棄治療。本組病例1年內死亡達59例(86.8%),2年內死亡68例(80%),預后差。
筆者認為對于肺心病且重度吸煙者要列為肺癌高危人群,應定期進行胸部X線及痰細胞學檢查,有條件者可定期行胸部CT及支氣管鏡檢查,以提高早期診斷率。
[1]廖美琳.肺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3:15-168.
[2]Thomas L,Petty MD. Lung cancer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Med Clin N Am,1996,80(3):645-655.
[3]張銘地,陸吉賢.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癌的臨床特征[J].中華臨床雜志,2003,23(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