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靜
湖南省長沙市第三醫(yī)院兒科(410007)
新生兒寶寶出產(chǎn)院回家后,年輕的父母手忙腳亂,不知該如何護理新生兒寶寶。新生寶寶很嬌嫩,一不小心就容易感染疾病或者受到意外傷害。所以對于年輕的爸媽來說,在日常的護理中,一般的常識及一些疾病的預防知識是很應該掌握的。
居室必須陽光充足,經(jīng)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維持室溫在24~26℃,濕度在55%左右。
寶寶出生半小時即可進行。母乳喂養(yǎng)提供給寶寶最天然有效的免疫保護,是寶寶最佳食品,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母親要掌握母乳喂養(yǎng)的最佳方法和技巧,堅持母乳喂養(yǎng)。喂奶前,應先檢查并為寶寶更換清潔的尿布后,母親洗凈雙手和乳頭,將寶寶頭枕在媽媽臂彎里,將乳頭和乳暈全部含入寶寶口中,另一只手食指和中指夾住乳房,防止奶過急和乳房堵塞寶寶鼻孔。喂奶時要仔細觀察寶寶的表現(xiàn),進行一些情感交流,如撫摸其小手或輕輕拍打讓寶寶感覺舒適。喂奶之后可以抱起寶寶,輕拍其背部,打嗝后,取左右側臥位,墊高頭部,以免溢乳或嘔吐時發(fā)生窒息。對于采用人工喂養(yǎng)的,奶嘴應剪成十字花形,避免穿孔大,發(fā)生嗆奶。奶具用前要消毒,喂奶時瓶中奶液應布滿奶頭,防止吸入過多的空氣造成胃脹氣或溢乳。
新生兒時期,臍帶殘端一般在出生后3~7d脫落,在新生兒寶寶臍帶脫落之前注意要保持臍帶殘端干燥和清潔,注意不要沾濕或污染。洗澡后用酒精輕拭其根部及周圍皮膚。與臍帶接觸的衣物要干凈柔軟干燥,發(fā)現(xiàn)潮濕要立即更換,要特別注意避免大小便污染。如果臍周皮膚紅腫,或有膿性分泌物,應立即到醫(yī)院兒科就診。
保持皮膚清潔,尤其注意頭頸、腋窩、會陰等皮膚皺褶處。每日應洗澡更衣,注意保暖,室溫在24~28℃,水溫在37~41℃。并做好眼睛、鼻腔、外耳道的護理。便后用溫水洗凈臀部,用軟布拭干,涂油保護。保持皮膚皺褶處清潔干燥。新生兒指甲應及時剪去,以防劃傷自身皮膚或發(fā)生甲溝炎。此外,還要及時更換尿布,
新生兒寶寶應選用純棉柔軟的尿布及衣服,衣服應寬松,不可過緊。而寶寶和大人的毛巾、浴巾和床褥也要定期進行清潔消毒,避免它們儲藏細菌。殘留在寶寶衣服、尿布和床上用品的奶漬和糞便最容易滋生細菌,這些細菌會引起皮膚過敏或導致疾病。因此在清洗嬰兒用品時一定要加入適量的滴露衣服除菌液。
臀部護理最重要的一點是預防尿布疹,要經(jīng)常給寶寶換尿布,并且為寶寶選擇尺寸合適的尿布。太緊的尿布很容易變得潮濕,更容易滋生細菌。在換上新的尿布之前先停幾分鐘,再給臀部抹上護臀膏,再換上干凈的尿布。寶寶皮膚表皮很薄,容易發(fā)生脫落,因此要用柔軟的布輕輕拭擦臀部。
寶寶在出生時,產(chǎn)道中感染細菌或部分鼻淚管不通暢都會引發(fā)結膜炎,這時,要帶寶寶去看醫(yī)師,由醫(yī)師選擇為寶寶滴抗菌的眼藥水。要定時清洗寶寶的毛巾,枕巾和被褥。但一定要和家里的其他毛巾等物品隔開。
首先要找到導致發(fā)熱的原因,對于疾病引起發(fā)熱,就必須在醫(yī)師的指導用藥。對于保暖過度等引起的發(fā)熱,可給予松包以降低溫度,并多喂水,體溫可自行降至正常。
考慮是否饑餓,尿布是否尿濕,有無大便,并根據(jù)各種原因處理。在排除常見引起哭鬧的基礎上,由醫(yī)師檢查是否疾病引起,
注意觀察大便次數(shù)、顏色、性狀、量、及有無脫水情況。如果大便為黏液膿性便,應及時送往醫(yī)院治療。
足月新生兒出生后2~3d出現(xiàn)輕度至中度黃疸。4~6d達高峰,7~14d消退,不伴有其他癥狀,黃疸較輕的患兒,可口服10%葡萄糖注射液,黃疸深、發(fā)展快、持續(xù)不退者,則考慮是病理性黃疸,需去醫(yī)院進一步檢查。生理性黃疸是一種生理現(xiàn)象,寶寶沒有什么不舒服,因此發(fā)現(xiàn)黃疸不必著急。但是,吃奶不好、饑餓及便秘可能使生理性黃疸加重延長。提倡新生兒游泳,可以加快腸蠕動,使胎便加快排出。多曬太陽并且盡可能是皮膚外漏,這樣也可以加快黃疸消退[1]。
采用正確的用藥方法,準確的劑量,喂藥時可將藥物用溫開水溶解,用注射器吸好藥液在患兒吸奶的間歇,從口角旁滴入,待患兒吸幾口奶后再緩慢滴入至順利喂完即可。
使家長掌握了正確護理新生兒的方法,廣大嬰兒及家長足部出戶就可以享受到良好的醫(yī)療保健服務,增加了年輕父母的育兒的知識,使新生兒得到了正確有效的護理,使嬰兒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開展家庭護理服務,護士的角色得到家長的認可,護士用知識和技術為新生兒預防了疾病,結束病痛,贏得了家長的尊重和信任,充分體現(xiàn)了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獨立性[2]。
患病新生兒得到了有效的護理,縮短了病程,正常新生兒得到了良好的醫(yī)療保健,有效地預防了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使發(fā)病率降低到最低水平。
[1]王杰,李云鵬.新生兒家庭服務的探討[J].中國健康教育,1998(21):36-43.
[2]資雪梅,康錫秀.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對新生兒家庭護理干預研究[J].臨床護理雜志,2002(11):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