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敏
貴州省遵義縣人民醫(yī)院血液透析科,貴州 遵義 563100
血液透析作為慢性腎衰竭最主要的治療方法之一,在臨床上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雖然血液透析可使腎功能衰竭患者的尿毒癥癥狀消失或減輕,使長期生存率明顯提高,但血液透析患者仍有較高的死亡率。據統計我國血液透析患者年死亡率約 25%[1],其發(fā)生與并發(fā)癥有關[2],因此,護理人員應通過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通過建立醫(yī)患共同參與模式,使護患雙方相互信任,協調配合,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態(tài),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從而提高其透析質量和生活質量,本文對我科 20例患者的不同心理問題采取了相應的護理措施和干預,現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抑郁、焦慮和恐懼是尿毒癥患者維持血液透析治療常見的心理問題,少數患者有敵對,不合作行為。透析早期患者的心理問題以焦慮,恐懼為主。抑郁存在于透析各階段,以中年患者的發(fā)生率最高。
2.1 患者由于不能很快地適應社會角色的改變而產生一系列的不良心理情緒?;颊咭蜃陨淼男睦硭刭|和性格差異,社會上不適當醫(yī)療知識的宣傳,疾病知識的缺乏,不了解疾病的性質和預后而產生期待性的焦慮甚至恐懼,終日郁郁寡歡。
2.2 患者因為生病而懊惱,同時為日后的經濟開支及病后的家庭生活,學習和工作能力等問題而擔憂,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由于血液透析的不間斷性,給患者帶來經濟上的負擔和巨大的心理壓力,因而產生抑郁,對前途悲觀失望的情緒,其中,維持性血液透析中年患者的抑郁發(fā)生率高的原因可能是他們對社會和家庭承擔很大的責任,患病后家庭、工作發(fā)生巨大的改變,給自己和家庭帶來重大的損失。
2.3 患者對血液透析不適應。由于血液透析而引起飲食習慣的改變,(如必須控制飲食和進水量)、對血液透析中產生的不良反應 (如低血壓、透析失衡綜合征等),不耐受、工作人員技術不熟練引起的各方面因素導致患者對血液透析的恐懼和焦慮。但隨著時間的延長,患者對血液透析知識的不斷了解,漸漸適應了血液透析,恐懼和焦慮的心理也會逐漸減輕。
2.4 醫(yī)患關系,患者間的關系及患者家屬的支持情況對患者的心理會產生不同的影響,調查顯示,良好的家庭支持和幫助可明顯改善透析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
2.5 由于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本身所引起的胃腸道,心血管,肌肉,骨骼,皮膚及神經系統的不適,導致患者緊張焦慮,恐懼。另外,尿毒癥患者體內酸堿平衡失調,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代謝紊亂,中分子毒素的蓄積,這些都可以導致中樞神經系統障礙,引起記憶力減退,抑郁。
3.1 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增強患者對護士的信任感,護士不但要有高度的責任心,還要發(fā)揮語言的作用??梢岳媒佑|患者的機會和患者親切交談與溝通,宣傳疾病知識,做好解釋工作,使其認識到顧慮重重只能加重病情,增加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對于有些有敵對情緒、不合作的患者,護士應該耐心、仔細聆聽患者的傾訴,了解患者的想法,通過了解患者的家庭、社會關系及工作情況,努力尋找原因,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解除患者的顧慮,用自己的行為、語言去感染患者,增進信任感,消除患者的敵對心理。
3.2 幫助患者適應角色轉化。護士應了解患者的個性特征和產生不良心理反應的原因,可以暗示患者醫(yī)護人員經驗豐富、醫(yī)術高明、使其對醫(yī)護人員產生依賴,信任感,并可用臨床病例來減輕患者恐懼、焦慮、緊張的不良情緒。
3.3 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護士要善于了解患者的需要,關心患者的飲食和睡眠,做好健康教育,使患者增加對尿毒癥及血液透析的認識,減少不良情緒反應。
3.4 為了減輕患者的緊張焦慮的情緒,醫(yī)務人員應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熟練掌握各種技能,提高患者在透析治療中的依從性[3]。同時應注重著裝整潔,舉止大方。
3.5 加強與透析患者家屬的溝通,告知家庭和社會支持的重要性[4]
3.6 對于有嚴重心理障礙的患者,應鼓勵患者到心里門診進行治療。
3.7 鼓勵患者回歸社會,進行力所能及的勞動,增加經濟收入,減少家庭及社會的負擔,同時充實自己,分散對疾病的注意力,體現自我價值,增加自信心,保持健康的心態(tài),提高生活質量。
護患關系是一種雙向關系,需要護理人員和患者的共同參與,加強對尿毒癥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家屬的宣教工作,經常與其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同時加強對其家屬的溝通,介紹疾病知識,消除各種顧慮和緊張,讓患者積極主動地配合醫(yī)療和護理計劃的實施,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1]龔華德,終末期腎臟病患者的透析治療現狀,腎臟病與透析腎臟移植雜志,1999.8(2):74-77
[2]崔惠敏,鐘志慧等終末期腎衰維持性血透死亡 70例臨床分析,中國全科醫(yī)學,2001,4(4):271
[3]施華芳,姜冬九等,病人依從性的研究進展,中華護理雜志,2003,38<2>:134-136
[4]王文,王漢民,應對方式和社會支持對行血液透析治療的終末期腎病患者心理狀況的影響,中國臨床康復,2002,6<9>:1297-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