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謙俊
(山西省陽泉市陽煤集團總醫(yī)院,045000)
傳染性紅斑亦稱“第五病”。開始多見于面部,皮損可突然出現在面部兩頰,呈玫瑰色的特異性紅斑。略現水腫性稍微高起的大片紅斑,仔細觀察紅斑為細小成集簇的丘疹融合形成,邊界清楚,觸之稍有微熱,呈蝶翼狀分布??谥車?、眼瞼及額部常不受累,為蒼白樣外觀。隨后分布于軀干、臀部及四肢。大多全身癥狀輕微,部分病例稍感微癢,低熱,多數可自行痊愈。也有部分合并癥如發(fā)熱、眼結膜及咽部充血、疼痛或有淋巴結腫大、疼痛等。
傳染性紅斑由于病程短、病勢輕、較少見,一般不引起人們,尤其是醫(yī)界的重視。我院在2009年春夏之交,突然有陸續(xù)的傳染性紅斑患兒前來就診,而且來勢迅猛、集中發(fā)病、快速傳播。所以快速而有效的診斷和治療尤為重要,現將短期診治的情況報道如下。
門診就診患兒27例,其中女孩16例,男孩11例。最小的3歲,最大的12歲。18例檢查血細胞分析,9例白細胞降低,5例嗜酸性粒細胞增高,其中2例淋巴細胞增高。
清解湯基本方(根據患兒年齡增減劑量):金銀花10~15g,連翹 10~15g,蟬蛻 1~6g,貫眾 10~15g,苦地丁 10~20g,桑白皮 5~10g,大青葉 10~20g,僵蠶3~6g,甘草5~10g。
加減:①治已病:加生地黃5~10g,牡丹皮5~10g,黃芩5~15g。發(fā)熱加青蒿10~15g,柴胡10~15g。咽痛加射干5~10g,桔梗5~10g。結膜炎加夏枯草10~20g,龍膽草5~10g。淋巴結腫大加土茯苓10~15g,皂角刺5~10g。水煎3次合一起約200ml,分3次服。每天1劑,大多患兒3劑病愈,有6例加服2劑而愈。②治未病:基本方去蟬蛻、僵蠶、桑白皮,加虎杖10~20g,玄參 10~15g,知母10~15g,射干10~15g。水煎2次合100ml,分2次服,連服3天。
結果:所有 27例患兒,均在用藥后3~5天痊愈,治愈率100%。均未出現合并癥和無效病例。治未病也起到了預防作用,所有接觸患兒者,用了治未病的清解湯均未出現病狀。
治已病:傳染性紅斑屬中醫(yī)的“血風瘡”范疇。根據中醫(yī)辨證屬于血熱傷風、疫毒侵襲所致。故方用涼血祛風、清熱解毒之劑。在短期內經積極治療后即可痊愈,未有合并癥及后遺癥。
治未病:所謂的治未病,不是給無病之健康人治病,而是對有患病因素或條件存在的人,在未病前加以藥物的干預措施。正如《素問?調神論》中說:“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比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也晚乎?!碧貏e是通過此次治未病的方法,有效地遏制了疾病快速而廣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