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愛林
江蘇省金壇市中醫(yī)院(213200)
股骨干是臨床常易骨折部位,股骨干中1/3是股骨生理前弓的最突出的部位,也亦遭受直接暴力的打擊,該段骨折較多見;其次為股骨上l/3和下1/3。扭旋傷力常引起斜形或螺旋形骨折;直接撞擊傷多產生橫形或粉碎性骨折[1]。由于該處肌肉發(fā)達,手法復位困難,也不易維持對位,可采用牽引療法,但為了減少患者臥床時間,臨床常采用切開復位和閉合復位兩種內固定治療方法進行治療,本文就兩種復位方法作出優(yōu)缺點的比較,現(xiàn)闡述如下。
選取金壇市中醫(yī)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12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閉合復位組)和對照組(切開復位組)各63例,以上患者均確診為股骨干骨折且同意進行手術復位治療。觀察組63例中男性41例,女性22例;年齡16~76歲,平均31.4歲;其中開放性骨折17例,閉合性骨折46例;骨折類型中粉碎性骨折12例,斜形骨折37例,橫斷形骨折14例。對照組63例中男性37例,女性26例;年齡18~78歲,平均32.1歲;其中開放性骨折19例,閉合性骨折44例;骨折類型中粉碎性骨折16例,斜形骨折32例,橫斷形骨折15例。兩組從年齡、性別、骨折類型等各方面比較差異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具體方法如下:①患者采取側臥位或仰臥位,用沙袋墊高患側髖部固定健側肢體,患側上肢外展固定于托手板上,健側肢體用約束帶固定于體側;②采取硬脊膜外腔組織麻醉法或全身麻醉;③常規(guī)手術野皮膚消毒、鋪單;④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淺層及深層筋膜,電凝止血。牽開切口,顯露股外側肌。進一步分離股外側肌,切開骨膜,用骨膜剝離器剝離至適當?shù)拈L度,顯露骨折部。用骨錐鉆孔,進入髓腔;遞導針隨后插入向下至股骨骨折部;⑤整復骨折并用骨折固定器固定,將導針插入遠側骨折段至踝部止,通過導針插入髓腔逐步擴大至較選定的髓內釘直徑大1mm為宜,隨后將髓內釘打入髓腔。如為粉碎性及蝶形骨折時,則使用靜力型加鎖髓內釘,在C臂透視機下,在髓內釘上、下端擰緊鎖釘[2];⑥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再次檢查內固定情況,并徹底止血,放置引流管,消毒切口,蓋乙醇紗布、敷料,包扎傷口。
1.2.2 觀察組
采用閉合復位內固定術治療,具體方法如下:①體位及麻醉準備同觀察組,于患側臀部做長約5~6cm縱形切口,顯露大轉子,選擇進針點;②選定進針點后,用骨錐在大轉子尖端內側制一骨孔,使其與干骺端骨質鉆通。拔出骨錐后插入一枚尖端呈球形稍彎的導針,對骨折復位是必須的。而后,將導針徐徐推進到骨折部,進行骨折復位,并令其復位不動,再用木錘將導針輕輕擊入,越過骨折線;③當導針尖端到達骨折遠端松質骨后,測量導針插入長度,為選擇髓內針合適長度提供依據(jù)。先用8mm鉆頭開始擴大髓腔,在電視下仔細監(jiān)測,以防鉆頭偏離中心。鉆頭直徑每次增加1mm,術者有鉆到骨質的感覺后,將選好的髓內針尖端套在導針之外,抵于骨開窗處,在電視下將髓內針沿導針輕輕擊入,如已達到解剖復位,將髓內針穿過骨折部位,到達遠側骨片后,放松牽引,繼續(xù)打針,直達髕骨上極水平;④拔出導針,使骨折端嵌入,進行X線片核對,檢測髖、膝關節(jié)活動良好后,置負壓引流管,縫合切口。拔出脛骨結節(jié)牽引針。
本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組間以t進行檢驗,且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手術時間為(123.4±17.6)min,對照組手術時間為(168.7±21.5)min;術中出血量觀察組為(215±18)mL,對照組為(614±31)mL。兩組從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方面比較均有顯著差異(P<0.01),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術后按照Kolmert膝關節(jié)功能評分標準進行功能評分,觀察組優(yōu)49例,良12例,可2例,優(yōu)良率為96.8%;對照組優(yōu)31例,良22例,可7例,差3例,優(yōu)良率為84.1%。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1),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股骨干是人體最長的管狀骨,其質堅固骨折包括粗隆下2~3cm至踝上2~3cm。須強大暴力方能引起。股骨干骨折常伴有嚴重的軟組織損傷,甚至出血,引起休克。手術治療是臨床上治療股骨干骨折的常
見方法,對于可以進行牽引復位但希望早期康復的患者也可以選擇使用。閉合復位髓內固定采用最小的切口進行中軸性固定[3],在患者骨折完整復位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保留骨折部位的骨膜完整及血供充足,有利于骨折部位的早期愈合。相比之下,切開復合法雖然能夠清晰暴露骨折部位進行完整復位,但由于局部創(chuàng)傷較大,對骨膜和局部血供都造成了一定破壞,容易造成骨折愈合遲緩及術后并發(fā)癥等情況。閉合復位法由于最大限度的減少骨折損傷面的暴露時間及面積,可以避免術中及術后的感染發(fā)生,有利于骨折端的快速愈合。當然,閉合性復位也有其不足之處,最大的問題在于粉碎性骨折的成功復位及避免術中的再次移位。術中醫(yī)師和護士要緊密配合,不斷進行復位牽引以到達完整復位,以避免出現(xiàn)復位不對合及再次復位的可能。文中觀察組進行閉合復位內固定法治療,其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康復效果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1)??梢?,在技術及患者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選擇使用微創(chuàng)的閉合復位法進行股骨干骨折的治療可以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減少術中、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石潁,王保存.對股骨干骨折切開復位交鎖髓內釘固定術后骨不愈合的探討[J].河南外科學雜志,2006,18(4):94-95.
[2]周寶才,陳宗瑋.單傾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療兒童股骨干骨折48例[J].中華臨床醫(yī)學衛(wèi)生雜志,2006,7(3):154-155.
[3]韓喜全.閉合復位帶鎖髓內針治療股骨干骨折[J].傷殘醫(yī)學雜志,2008,15(4):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