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 言
桂花,木樨科木樨屬,又名月桂、木樨,俗稱桂花樹,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為溫帶樹種。葉對生,多呈橢圓或長橢圓形,葉面光滑,革質(zhì),葉邊緣有鋸齒?;ù厣ü诜至阎粱?,有乳白、黃、橙紅等色。中國有包括蘇州、杭州在內(nèi)的20多個城市以桂花為市花或市樹。
桂花原產(chǎn)我國西南部喜馬拉雅山東段,印度、尼泊爾、柬埔寨也有分布。我國的四川、陜西(南部)、云南、廣西、廣東、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均有野生桂花生長,現(xiàn)廣泛栽種于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區(qū),該地區(qū)水熱條件好,降水量適宜,土壤多為黃棕壤或黃褐土,植被則以亞熱帶闊葉林類型為主。
桂花葉茂而常綠,樹齡長久,秋季開花,芳香四溢。湖北咸寧、湖南桃源、江蘇蘇州、廣西桂林、浙江杭州和四川成都等都為我國有名的桂花商品生產(chǎn)基地。
環(huán)境條件。桂花主要分布在年平均溫度15~21攝氏度,極端最低溫度不低于-13攝氏度,光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地區(qū)。宜在海拔800米以下,坡度20度以下的農(nóng)田、荒地、緩坡山地栽培,土壤p H值5.0~7.5。
苗木培育。桂花的苗木培育目前主要采用3種形式,即實生播種、扦插和嫁接。壓條繁殖雖然在一些地方仍有沿用,但它的繁殖系數(shù)低,不適合大規(guī)模擴繁。扦插是當(dāng)前桂花繁殖最常用的方法,其技術(shù)相當(dāng)成熟,繁殖系數(shù)大,成活率高,已得到普遍應(yīng)用。
——種子繁殖(砧木培養(yǎng))。選擇壯年籽桂的種子,4月上中旬果實成熟,當(dāng)果實由綠色變?yōu)樽虾谏珪r,從樹上采集或用竹竿敲落,在地面拾取。采集后的果實經(jīng)過堆漚、洗凈、晾干后,在陰涼通風(fēng)處用濕沙貯藏6~10個月,再按G B 2772規(guī)定進行種子檢驗。
——圃地選擇。宜選擇背風(fēng)、向陽、平坦、層深厚且肥沃、排灌條件良好、土壤為沙壤土或壤土的地塊,忌重茬連作。
——整地。苗床整地要做到“三犁三耙”,精耕細(xì)作。第一犁在當(dāng)年12月前進行;第二犁在翌年1月初結(jié)合施基肥進行,施肥量為餅肥250千克/667平方米,過磷酸鈣或鈣鎂磷20千克/667平方米;第三犁在翌年1月底進行。播種前2周進行土壤消毒,酸性土壤施生石灰60千克/667平方米和90%晶體敵百蟲3千克/667平方米;堿性土壤則施硫酸亞鐵粉末10千克/667平方米和90%晶體敵百蟲3千克/667平方米。封膜1周,揭膜透氣1周后作床,苗床寬100~120厘米,高25~ 30厘米,溝底寬25厘米,溝底平整,排水通暢。
——播種。秋播宜在10月,春播宜在翌年2~3月中旬進行。按行距20~25厘米,開寬7~8厘米、深4~5厘米的播種溝,進行條播。均勻撒種,然后覆細(xì)土2厘米,覆草,保持苗床濕潤。播種量為15千克/667平方米~20千克/667平方米。
——苗期管理。出苗率達到60%時,分批揭草,宜在傍晚或陰天進行。如遇低溫要暫停揭草,揭草后防鳥、防旱、防寒,還要保濕、保溫。幼苗出現(xiàn)2~3片真葉時,選擇陰天進行間苗和補疏,留2萬株/667平方米~2.5萬株/667平方米。松土深度早期宜淺,后期稍深。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了,不傷苗根。對幼苗進行追肥,前期以氮肥為主,后期以磷、鉀肥為主,配制成0.2%~0.5%的水溶液施用,嚴(yán)禁干施。根外追肥濃度為0.1%~0.2%。同時,注意排水防澇。防旱灌溉宜在早晚進行,做到適時、適量。
——扦插繁殖。扦插時間宜在6~7月梅雨季節(jié)結(jié)束前或9月上中旬進行。選擇壯年期母樹外圍中上部健壯、飽滿、無病蟲害的枝條作插穗??蓪⒉逅爰舫?~10厘米長,除去下部葉片,保留上部2片葉。用500毫克/升~800毫克/升的α-萘乙酸速蘸3~5秒或生根粉100毫克/升浸蘸1.5小時。扦插基質(zhì)選擇微酸性、疏松、通氣、保水力好的土壤。
扦插時要根據(jù)葉片的大小,按照株距3~5厘米、行距15~20厘米、深度3~4厘米進行扦插,上部留1~2個飽滿芽。扦插后要注意病害防治,用800~1000倍的甲基托布津、多菌靈或百菌清噴灑插床。立拱棚后用厚0.04~0.06毫米的塑料薄膜封膜,用遮陽率為70%~75%的遮陽網(wǎng)搭建遮陽棚。同時,通過通風(fēng)、灑水,控制溫度為25℃~28℃,相對濕度在90%以上。通常,插后20天開始愈合,40天生根,成活率達85%以上。生根后拆除薄膜,秋后拆除遮陽網(wǎng),進行日常管理,培養(yǎng)成地徑大于0.35厘米、苗高大于35厘米的桂花小苗。
——嫁接繁殖。嫁接前選擇1~2年生、健壯無病蟲害、地莖0.5~1厘米的桂花實生苗做砧木,并選擇優(yōu)良、健壯、無病蟲害的壯年期母樹上部粗壯、腋芽飽滿的枝條,現(xiàn)接現(xiàn)削。嫁接時間一般宜在3月上中旬或9月中旬。嫁接時在接穗的下端切口兩側(cè)削成斜楔形,一面長1.5~2.5厘米,另一面長0.5~1厘米,要求刀面鋒利,動作快,削面平直,切口不起毛。在砧木根莖處以上3~4厘米處將砧木截斷,選平直一面略向內(nèi)縱切一刀,深度略長于接穗的斜面長;把削好的接穗(長為4~5厘米,保留2個飽滿芽)插入已切開的砧木中,并使接穗形成層和砧木形成層對準(zhǔn)。插好接穗后,用塑料帶綁捆扎實。嫁接苗成活后,適時松膜解綁,選擇一個健壯萌芽培養(yǎng)成主干,及時除萌。
病蟲害防治。苗期主要病害有苗木立枯病、莖腐病等,可用500~1000倍的70%甲基托布津溶液噴灑幼苗,或用500~800倍的10%井岡霉素灌根。
苗木出圃。扦插苗高達35厘米,嫁接苗高達50厘米以上時即可出圃。12月~翌年3月均可起苗,帶宿土。起苗時保護好根系,若土壤過于干燥,則在起苗前1~2天進行灌溉,使土壤濕潤而利于起苗。遠(yuǎn)距離運輸,根系應(yīng)打泥漿。
苗木包裝。苗木按等級每50株或100株一捆,采用草包、編織袋或塑料薄膜包裹,掛上標(biāo)簽,注明苗木等級、產(chǎn)地、起苗時間。
苗木運輸。苗木運輸時,加蓋篷布,防曬、防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