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小平 譚偉麗 張世鋒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門診部 鄭州 450052
膀胱內灌注化療藥物是膀胱腫瘤手術后有效治療手段之一。通過灌注化療藥物達到局部治療、防止復發(fā)的目的。我院門診綜合治療部于2009-06~2009-12對70例老年膀胱腫瘤術后患者施行膀胱灌注化療,取得良好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本組病例70例,男51例,女19例,年齡60~88歲,平均70.5歲。術后2周開始用絲裂霉素20 mg+生理鹽水50 m l或吡柔比星30 mg+5%葡萄糖50 m l注入膀胱內。開始每周灌注一次,6~8次后改為2周一次,再6~8次后改為每月一次,維持1.5~2年,治療期間每3個月復查膀胱鏡。定期行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等檢查。
2.1 心理護理 老年人一旦患病,常表現為焦慮、恐懼。這些心理可能抑制機體的免疫識別[1]。因此,做好患者心理護理顯得尤為重要。護士應關心體貼患者,向患者說明術后灌注化療的目的、操作程序及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適感和防范措施,消除患者緊張情緒,獲得患者信任,提高患者接受膀胱灌注的依從性。
2.2 灌注前準備
2.2.1 患者準備:囑患者灌注前4 h少飲水,灌注前2 h禁飲水,灌注前排凈尿液,減少尿液對藥物的稀釋。首次灌注的患者,護士應詳細講解灌注后變換臥位及憋尿的方法和意義,以取得合作。
2.2.2 灌注藥液準備:因術后膀胱容量明顯減少,藥液稀釋過多,藥物濃度太低,引起病人過早排尿,達不到應有的藥物療效;藥液稀釋過少,藥物濃度太高,可使藥物刺激膀胱,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因此,稀釋藥液一般以50 m l為宜。
2.3 灌注中護理 患者仰臥,注意保暖和隱私保護。按導尿程序進行消毒,將導尿管插入膀胱,右手扶住導尿管以防脫出,用左手掌按壓病人下腹部膀胱部位,排出殘余尿。將準備好的灌注液經尿管緩緩注入膀胱,注畢再注5 m l無菌生理鹽水,沖洗尿管,以免藥液殘留在導尿管內。推藥時速度要慢,以防尿管和注射器乳頭銜接不緊,引起藥物外漏。推藥結束,反折導尿管末端慢慢拔出。
導尿管置入屬侵入性操作,尤其是膀胱灌注初期,反復插管可能增加感染機會。因此,護士要嚴格無菌操作,以防醫(yī)源性感染。
化療藥物對老年患者的會陰部皮膚和黏膜有較強的刺激性。因此,勿將藥液與會陰部大小陰唇、陰囊等部位接觸,以防皮膚、黏膜損傷。
2.4 灌注后護理 灌注后患者需臥床并憋尿2 h。協(xié)助患者按平臥位、左側臥位、右側臥位、俯臥位的順序,每隔15 min變換一次體位,共2 h[2],以便藥液與膀胱的各個部位充分接觸。2 h后自行排空膀胱。
對有下尿路梗阻的老年患者,殘余尿多,藥物在膀胱滯留時間過長,加重膀胱刺激癥狀。因此,指導患者在灌注2 h后多飲水,加速尿液生成,促使藥液排出,減少對膀胱長時間刺激。
每次灌注后,注意觀察尿量、顏色,詢問患者有無自覺癥狀,如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癥狀,及時與醫(yī)生聯(lián)系,調整灌注時間和灌注藥量。
加強飲食護理,指導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熱量及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忌煙酒及刺激性食物。鼓勵患者多飲水,適量增加湯類食物以增加尿量,并讓患者養(yǎng)成經常排尿的習慣。
通過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保證膀胱灌注的治療效果。根據老年患者生理病理特征,耐心細致做好患者心理護理,取得積極配合。規(guī)范操作流程,完善護理程序,保持灌注治療的連續(xù)性,以減少不良反應,減輕患者痛苦,保證治療順利完成,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1] 劉存娣,薛嵋.老年患者癌癥化學治療的護理進展[J].上海護理,2006,6(6):38-39.
[2] 張春霆,盧蓉,劉冉錄,等.小劑量絲裂霉素C膀胱內灌注預防淺表性膀胱癌術后復發(fā)的臨床觀察[J].腫瘤研究與臨床, 2005,17(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