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蓉 (浙江紹興市婦幼保健院 312000)
虞國芬等[1]報道,產后尿潴留發(fā)生率為23%。如不及時處理,可引起子宮收縮乏力,增加產后陰道出血量,甚至發(fā)生產后大出血、膀胱過度充盈致膀胱破裂等。筆者自2008年1-12月采用膀胱上區(qū)加壓治療產后尿潴留,并給予精心護理,取得較好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上述期間我院收治陰式分娩產婦共1070例,產后發(fā)生尿潴留187例,發(fā)生率為17.5%。其中自然分娩179例(95.7%),產鉗助產8例(4.3%);會陰有切口159例(85.0%),會陰有傷口27例(14.4%),會陰完整1例(0.5%);應用分娩鎮(zhèn)痛62例(33.2%),總產程4.2~18.2h,平均10.1h。所有產婦充盈的膀胱高度體表上均小于恥骨聯(lián)合上四指,無炎癥、腫瘤、尿路梗阻等泌尿系統(tǒng)疾病。1.2 操作方法 產婦取屈膝仰臥位,臀下墊便盆。一人操作時,操作者站于產婦右側,左手摸清宮底高度并將子宮固定,右手握拳,背側置于恥骨聯(lián)合上方(充盈膀胱區(qū))加壓,雙臂伸直,軀干向產婦前傾,利用臂力及身體的重力直接壓迫膀胱,促進排尿,直至尿液排盡。兩人操作時,一人固定宮底,另一人膀胱上區(qū)加壓。
1.3 護理方法
1.3.1 督促早排尿 耐心向產婦及家屬解釋早排尿的重要性,重視第一次排尿,并督促產婦多飲水,早下床如廁排尿,預防尿潴留。
1.3.2 消除影響排尿的不利因素 產婦若不習慣床上排尿,協(xié)助其下床如廁;行走困難者,可在床旁拉好布簾,取蹲式排尿;會陰切口疼痛者,予口服止痛藥。
1.3.3 嚴密觀察及處理 產婦回病房后2h內評估4次,評估子宮高度和硬度、陰道出血、膀胱充盈度及排尿情況。2h內未排尿者需勤觀察,及早發(fā)現(xiàn)尿潴留,及時處理。
1.3.4 配合操作 向產婦及家屬解釋操作的過程,囑產婦深呼吸,放松腹肌,以免影響加壓效果。
1.3.5 合理飲食與休息 督促產婦少量多次進高熱量、易消化食物,多飲水,勤排尿,日飲水量>3000ml。適當限制探視,保證產婦的休息時間。
所有產婦經(jīng)膀胱上區(qū)加壓均能排盡潴留的尿液,其中134例(71.7%)在加壓排尿后24h內自行排尿通暢;45例(24.1%)產后24h內自行排尿欠通暢,有少量殘余尿,72h內排尿通暢;僅8例(4.3%)因膀胱區(qū)加壓困難行留置導尿術。
產后尿潴留是指產后6h內因暫時性排尿功能障礙,使部分或全部尿液不能從膀胱排出,殘余尿量>100ml。導致其發(fā)病的原因有以下幾點:①產程較長,膀胱和尿道受胎先露壓迫過久,導致膀胱和尿道黏膜充血、水腫,張力降低;②產后會陰側切或會陰撕裂造成外陰創(chuàng)傷疼痛,使支配膀胱的神經(jīng)功能紊亂,反射性引起膀胱括約肌痙攣[2];③由于妊娠時腹壁長期持久擴張后松弛,腹壓下降,或產后疲勞,無力排尿;④產婦因外陰創(chuàng)傷懼怕疼痛,不敢用力排尿;⑤產前或產程中應用解痙鎮(zhèn)痛藥,降低了膀胱張力。
膀胱是肌性囊狀器官,位于恥骨聯(lián)合之后,子宮之前[3]。膀胱充盈時,膀胱尖上升至恥骨聯(lián)合以上,這時腹前壁折向膀胱的腹膜也隨之上移,使膀胱的前下壁直接與腹前壁相貼。膀胱區(qū)加壓排尿是增加腹部壓力及膀胱張力,直接壓迫膀胱,促進尿液排出。
本文結果顯示,膀胱區(qū)加壓排尿操作具有簡單、方便、省時、見效快的特點,可重復操作,能直接快速解除產婦的痛苦,緩解產婦的緊張情緒,有利于排尿功能的恢復,且短時間的膀胱區(qū)加壓對產婦無創(chuàng)傷;同時,還可減少護士的工作量,減輕產婦因用藥治療帶來的痛苦及經(jīng)濟負擔。
[1]虞國芬,韓美娟.252例產后尿潴留的診治體會[J].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2009,14(1):45.
[2]劉淑華.產后尿潴留的護理[J].中國保健,2008,16(2):102.
[3]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