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愛
(臨沂市第四人民醫(yī)院精神衛(wèi)生中心,山東臨沂276005)
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和生活的概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認識到醫(yī)學的目的不僅僅是延長生命,而更注重提高生活質量[1]。近10年來,有關抑郁癥患者生活質量的研究成為熱點,為此,我們對住院抑郁癥患者及其家屬的生活水平進行評估,并運用多種心理評定量表探索患者和家屬的生活質量及其與心理社會因素之間的相關性,為抑郁癥患者的康復治療提供線索,為改善患者及其家屬的生活質量提供科學依據(jù),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對象 精神科病房住院者隨機抽男、女患者各30例。1)入組標準:符合CCMD-3抑郁發(fā)作及雙項障礙中的抑郁癥的診斷標準,年齡在18~55歲之間,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能配合完成量表測評,病程不超過5年,無其他嚴重的急慢性軀體疾病。2)調查以上患者家屬共60名,無精神疾病及其他嚴重急慢性軀體疾病,年齡不限,但須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且與患者一起生活者。
1.2 方法
1.2.1 調查與測量內容 1)一般情況調查表自編調查表,包括年齡、性別、婚姻、學歷、工作情況、住房情況、醫(yī)保情況、總病程、住院次數(shù)、有無自殺等。2)評定量表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DSS)[2],疾病嚴重程度(CGI-SI)[3],健康測量表(SF--36)[4]。包括9個維度: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和健康文化。它可由被試者自行填寫。
1.2.2 方法 對患者及家屬分別進行一次評估,以上所有資料由經(jīng)過嚴格培訓的精神科醫(yī)生收集。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收集的資料應用SSPS10.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處理,并對上述數(shù)據(jù)進行描述性分析。配對t檢驗。多元逐步回歸及相關分析。
2.1 一般人口學資料 共調查18~54歲患者60例(男、女各30例),其中男性患者平均年齡31.13歲。文化程度大學5例(16.7%)高中12例(40%)初中13例(43.3%)婚姻狀況:未婚22例(73.3%),已婚5例(16.7%),離婚3例(10%);工作情況:穩(wěn)定3例(10%),不穩(wěn)定27例(90%),平均總病程59.60個月(3~120)。平均住院次數(shù)1.63次(0~5次)。女性患者平均年齡29.70歲(15~53歲);文化程度大學6例(20%),高中9例(30%),初中15例(50%);婚姻狀況:未婚19例(63.3%),已婚8例(26.7%),離婚3例(10%);工作狀況:穩(wěn)定7例(23.3%),不穩(wěn)定23例(76.7%);平均總病程47.60個月(1~120月),平均住院次數(shù)0.73次(0~3次)。
男患者家屬男性13名(43.3%),女性17名(56.7%)。男性平均年齡43.23歲(26~27)歲;全部離婚:文化程度大學2名(15.4%),初中7名(53.7%),高中4名(30.8%)。工作情況:穩(wěn)定12名(93.3%),不穩(wěn)定1名(7.7%)。女性平均年齡48(19~73)歲。文化程度:初中8名(47%)高中7名(41.1%)大學及以上2名(11.7%)?;橐鰻顩r:未婚2名(11.8%)已婚14名(82.4%)離婚1名(5.9%)工作情況:穩(wěn)定2名(11.8%),不穩(wěn)定15名(88.2%)。
女患者家屬中男性17名(56.7%),女性3名(43.3%)。男性平均年齡56.88歲(26~72歲);文化程度:初中7名(41.1%),高中8名(47.0%),大學及以上2名(11.7%)?;橐鰻顩r:未婚2名(11.8%)已婚15名(88.2%);工作情況:穩(wěn)定5名(29.4%),不穩(wěn)定12名(70.6%),女性平均年齡47.16歲(22~58歲);文化程度:初中7名(53.8%),高中5名(38.9%),大學及上1名(7.7%);婚姻狀況:未婚1名(7.7%),已婚11名(84.6%),離婚1名(7.7%);工作情況穩(wěn)定6名(46.2%),不穩(wěn)定7名(53.8%)。
2.2 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 男、女患者生活質量的比較見表1。男女患者生活質量的各個維度評分相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分別以SF-36個維度評分為因變量,以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工作情況、總病程、HAMA總分、HAMD總分、SDSS總分、客觀支持、主觀支持與對支持的利用度評分等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見表2。從表2可見,住房條件好、工作情況越穩(wěn)定的患者,他們的生理機能也越好;HAMD總分越高,他們的生理機能和社會功能越差;年齡越小,他們的生理職能也越差;HAMD總分越高,他們的一般健康情況也越差;支持利用度越低、HAMD總分越高的患者,他們的精神健康也越差;HAMD總分越高,他們對健康狀況總體變化的主觀感受也越差。
表1 男女患者生活質量的維度評分比較(x-±s)
表2 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分析
2.3 抑郁癥患者家屬的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
2.3.1 抑郁癥患者的男性家屬與女性家屬生活質量量表各維度評分比較見表3。由表3可見,抑郁癥患者男性家屬的生活質量總體上比女性家屬高,特別在情感職能、生理職能維度上男性家屬組得分均高于女性家屬組,在統(tǒng)計學上有顯著性差異(P<0.01)。而在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社會功能和精神健康等維度上兩組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
表3 男性家屬與女性家屬生活質量的比較
2.3.2 影響患者家屬生活質量的因素分析 分別以SF-36個維度評分為因變量,以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有無子女、工作情況、HAMA總分、HAMD總分及社會支持總分、客觀支持、主觀支持與對支持的利用度評分等作為自變量進行逐步回歸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HAMD總分越高、工作情況越不穩(wěn)定的生理也越差;HAMD總分越高、工作情況越不穩(wěn)定的生理職能和軀體疼痛情況也越差;HAMA總分越高,對自身精力和疲勞程度的主觀感受及一般健康狀況也越差;HAMD總分越高的社會功能、精神健康和健康變化也越差。有子女對健康總體變化的主觀感覺越好。見表4。
表4 患者家屬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分析
抑郁癥是一種有反復發(fā)作傾向的疾病,疾病復發(fā)對家庭是一個強烈的精神創(chuàng)傷[5]。抑郁癥患者常常會有嚴重的自責自罪感,并伴有自傷、自殺、自殘、自虐行為,家屬常為此而焦慮不安,尤其是年長的家屬。社會對這一疾病不正確地認識(如社會歧視、偏見),也可影響患者及家屬的生活質量。調查結果表明,病程、住院次數(shù)、性別、性格特點、醫(yī)保情況及家族史等對患者及生活質量均無明顯影響(P>0.05)?;颊叩慕箲]、抑郁情緒影響其生活質量。這可能與患者對疾病的悲觀、自信心不足及對藥物的副作用等產(chǎn)生的焦慮、抑郁反應,導致對自身的生理職能、一般健康、精力、社會功能、精神健康等方面評價的減低有關。職業(yè)不穩(wěn)定和無經(jīng)濟來源者,由于生活相對拮據(jù),飲食及營養(yǎng)也相對差,這顯然會影響其生理機能;文化程度高者,對自己生活質量的期值望高,則對精神健康的主觀評價亦可能會明顯減低。抑郁癥患者起病年齡越小,則疾病的預后越差,由此對生理健康問題所造成的職能限制就越多。另外,HAMD越高,提示患者的病情也越嚴重,對患者軀體及精神健康的影響可能會更大。
對患者家屬生活質量的調查發(fā)現(xiàn),男性家屬的生活質量普遍比女性家屬的生活質量高,其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女性家屬較男性家屬的生理職能和情感職能差,如工作效率降低、情緒不穩(wěn)和對生活興趣下降等。分析其原因可能與女性自身的生理特點、社會地位及性格特點有關。本文對患者家屬生活質量的主要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主要影響因素是自身的焦慮、抑郁情緒及家庭中無其他子女。
總之,抑郁癥患者及其家屬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較多,抑郁癥患者及家屬是社會生活中的弱勢群體,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積極開展精神衛(wèi)生知識宣教,消除偏見和歧視,有利于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6]。
[1]楊德森,李凌江.社區(qū)人群生活質量I.理論構思[J].中國心里衛(wèi)生雜志,1995,9(3):136-139.
[2]汪向東.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3.42-46.
[3]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81-94.
[4]張作記,行為醫(yī)學量表手冊[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雜志,2001.19-24.
[5]譚利文,劉鐵橋,李凌江.社區(qū)精神分裂癥病人配偶生活質量的對照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1,9(2):97-99.
[6]唐牟尼,向孟澤.冉茂盛.農(nóng)村社區(qū)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8,12(1):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