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詠,張振坤,薛松濤,江凱,鄭超
(合肥工業(yè)大學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安徽合肥,230009)
番茄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具有抗癌、防癌、活化免疫細胞的功能,對防治動脈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具有良好的作用[1]。胡蘿卜素有“小人參”之稱,富含糖類、脂肪、揮發(fā)油、胡蘿卜素、維生素 A、B1、B2、花青素、鈣、鐵等營養(yǎng)成分[2]。葡萄更是家喻戶曉的常見高營養(yǎng)水果,富含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和礦質元素。為了充分利用番茄的巨大產能,拓寬加工方式,進行了番茄果酒的研究開發(fā),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番茄、胡蘿卜及少量葡萄干按比例進行混合發(fā)酵,存在營養(yǎng)保健功能上的互補性并能改善番茄果酒的口感。
番茄、胡蘿卜、葡萄干、白砂糖、安琪釀酒酵母,均為市售;檸檬酸(分析純試劑)。
打漿機,發(fā)酵罐,玻璃酒壇,電子秤,電子天平,手持式糖度儀,1 000 mL全玻璃蒸餾器,酒精計等。
原料→分選→清洗→果肉破碎打漿→成分調整→控溫前發(fā)酵→過濾→后發(fā)酵→澄清→陳釀→裝瓶→成品
1.4.1 原料處理及處理
選擇紅色、新鮮的、充分成熟、無腐爛變質的番茄為主要原料,選擇新鮮無腐爛變質的胡蘿卜、顆大干燥無腐爛變質的葡萄干為輔助材料,用清水洗凈。將番茄用打漿機破碎成果漿,將胡蘿卜、葡萄干一起加少量的水用打漿機打碎后,用文火煮至變軟,冷卻后,按照預定比例與番茄果漿一起放入發(fā)酵容器中[3],并添加適量的涼開水。
1.4.2 果汁成分調整
番茄中含有的糖分較低,為保證發(fā)酵后成品中保持一定的糖度和酒精度,發(fā)酵初期一次性補足糖分,加白砂糖使初糖濃度為20%左右;添加檸檬酸調整發(fā)酵液的酸度至pH4.0左右[3]。
1.4.3 控溫前發(fā)酵
將釀酒酵母按0.25%的質量比直接加入到果汁中攪拌均勻,發(fā)酵罐裝液系數(shù)為70%,然后用2層紗布蓋住發(fā)酵罐口,在28℃下恒溫發(fā)酵7 d左右。取樣測定其酒精度、糖度及酸度。
1.4.4 后發(fā)酵
前發(fā)酵結束后,用紗布過濾酒液,棄去皮渣。將酒液裝在小口玻璃容器中,并添加適量的蒸餾水,使酒液上方的空氣層高度小于5 cm,以防止酒液因接觸較多的空氣而酸化和氧化。酒液密封盛放一段時間(7 d左右)后,用虹吸管吸取上清液進行倒桶,除去酒腳(沉淀物)。取樣測定其酒精度、糖度及酸度。
1.4.5 酒液澄清
一般經過2~3次倒桶之后,酒液會變得澄清透明,若酒液稍有渾濁,需加單寧和明膠[4]進行沉淀凈化。
1.4.6 陳釀
將酒液在14℃下陳釀3個月以上,以使酒體豐滿,風味純正,時間越長效果越好。
含糖量的測定:用手持式糖度儀直接測定;酸度的測定:采用中和滴定法[5];酒精度的測定:采用酒精計法[5]。
本實驗設定發(fā)酵溫度28℃,pH值4.0為不變因素,對初糖濃度、番茄用量、胡蘿卜用量及葡萄干用量分別進行了單因素實驗。每個變量設置5個水平,每次以一個因素為變量進行單因素試驗,綜合分析發(fā)酵酒的殘?zhí)?、總酸及酒精度,以確定各因素的較優(yōu)水平,在此基礎上按L9(34)正交表進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試驗。
3.1.1 初糖濃度對番茄發(fā)酵酒的影響
在番茄40%,胡蘿卜5%,葡萄干3%和食鹽0.1%條件下,pH值約為4,接種釀酒酵母0.25%,分別研究了發(fā)酵培養(yǎng)基中白砂糖含量(w/w)分別為5%、10%、15%、20%、25%時,初糖濃度對番茄發(fā)酵酒的影響,在發(fā)酵結束時,果酒的酒精度等指標如圖1所示。
圖1 初始糖度對發(fā)酵結果的影響
由圖1可以看出,隨著初糖濃度的增加,發(fā)酵酒的殘?zhí)?、總酸及酒精度也呈增大趨勢。初始糖度高可以獲得高酒精度的果酒,但糖濃度過高就會影響酵母的正常生長和代謝。根據(jù)發(fā)酵初糖濃度和果酒中的殘?zhí)橇?,計算得?個樣品中糖的利用率分別為40%、50%、56.7%、60%、58%,當初糖濃度為 20%時,糖的利用率最高。番茄果酒屬于低度飲料酒,酒精度(v/v)一般為12% ~15%,最高也只有16% ~18%[6]。以酒精度為主要指標,綜合考慮酒的口感及原料利用率、能耗、生產周期及經濟效益等因素,含糖量以不超過20%為宜。在20%的初糖濃度下,其發(fā)酵酒的酒精度14.5%(v/v),總酸7.22 g/L,殘?zhí)?.0%。
3.1.2 番茄用量對發(fā)酵酒的影響
在初糖濃度20%、胡蘿卜15%、葡萄干3%和食鹽0.1%條件下,pH值約為4,接種釀酒酵母0.25%,分別研究了番茄用量(w/w)為20%、30%、40%、50%、60%時對發(fā)酵酒的影響,在發(fā)酵結束時,果酒的酒精度等指標如圖2所示。
圖2 番茄用量對發(fā)酵結果的影響
由圖2可以看出番茄用量較小時,增加番茄用量可提高果酒的酒精度,但番茄用量高于30%后,隨著番茄用量增加酒精度基本維持穩(wěn)定,但發(fā)酵酒的總酸值呈增大趨勢,殘?zhí)呛侩S著番茄用量略有增加。發(fā)酵酒的總酸過高影響酒的品質和口感。因此綜合成本和發(fā)酵酒質量,番茄用量在30%為宜,其發(fā)酵酒的酒精度13.8%(v/v),總酸6.42 g/L,殘?zhí)?.5%。
3.1.3 胡蘿卜添加量對發(fā)酵結果的影響
在初糖濃度20%、番茄40%、葡萄干3%和食鹽0.1%條件下,pH值約為4,接種釀酒酵母0.25%,分別研究了胡蘿卜用量(w/w)分別為0%、5%、10%、15%、20%,胡蘿卜用量對果酒發(fā)酵的影響,在發(fā)酵結束時,果酒的酒精度等指標如圖3所示。
圖3 胡蘿卜添加量對發(fā)酵結果的影響
由圖3可以看出胡蘿卜添加量較小時增加胡蘿卜用量可提高酒精度,大于5%后隨著胡蘿卜用量增加酒精度基本不變,這是由于酒精是由糖轉化而來,胡蘿卜中含糖分很少,因此其用量的增加不會對酒精度有較大的影響。同樣,發(fā)酵酒中的殘?zhí)呛涂偹嵋沧兓淮?,但胡蘿卜用量達到20%時,總酸與殘?zhí)橇慷加兴龃?,果酒的總酸值高,會影響果酒的口感與風味。實驗結果,10%的胡蘿卜添加量的發(fā)酵酒最好,其酒精度13.8%(v/v),總酸7.13 g/L,殘?zhí)?.5%。從添加胡蘿卜可以增加番茄發(fā)酵酒的營養(yǎng)成分的角度,可添加適量的胡蘿卜,但不宜超過10%。
3.1.4 葡萄干添加量對發(fā)酵結果的影響
在初糖濃度20%、番茄40%、胡蘿卜15%和食鹽0.1%條件下,pH值約為4,接種釀酒酵母0.25%,分別研究了葡萄干添加量對番茄果酒發(fā)酵的影響。在后發(fā)酵結束時,果酒的酒精度等指標如圖4所示。
圖4 葡萄干用量對發(fā)酵結果的影響
由圖4可見,葡萄干的添加量盡管較小,但由于葡萄干含糖量較多,對番茄發(fā)酵酒的酒精度的影響較大,番茄酒的酒精度隨葡萄干的用量增加明顯提高;番茄酒的殘?zhí)桥c總酸含量在葡萄干用量3%以下時隨其用量而有所增加,而后基本趨于穩(wěn)定,總酸在7.4 g/L左右,殘?zhí)莿t為8.5%??紤]到葡萄干用量大會對培養(yǎng)基的初糖濃度影響過大,因此從發(fā)酵酒的口感考慮,3%是較適宜的添加量,相應的發(fā)酵酒酒精度為13.8%(v/v),總酸6.75g/L,殘?zhí)?.5%。
在單因素實驗的基礎上,采用正交優(yōu)化試驗方案對番茄酒進行綜合評分,優(yōu)選番茄果酒的配方,選初糖濃度、番茄用量、胡蘿卜用量和葡萄干用量,進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實驗,因素水平見表1。
表1 番茄果酒發(fā)酵的因素水平表
對試驗結果進行綜合評分法處理,考慮到番茄果酒主要是酒精濃度與酒的口感,因此將酒精度與總酸作為主要因素,殘?zhí)桥c酒精度有關,作為次要指標,在綜合評分時取3個試驗指標的權重分別為:酒精度0.4,總酸0.4和殘?zhí)?.2。各試驗指標的隸屬度計算公式為Yij=(yij-yjmin)/(yjmax-yjmin),其中y為指標值,i為試驗號,j為考察指標號 ;綜合分的計算公式為Yi=B1Yi1+B2Yi2+…+BkYik其中,Bj為權重系數(shù),如果考察指標的要求趨勢相同,則符號相同,趨勢不同,則符號相異[7]。本試驗的3個指標中,殘?zhí)?、總酸要求越小越好,酒精度越大越好,殘?zhí)恰⒖偹崛≌?,酒精度取負值,則試驗結果綜合評分越小越好。發(fā)酵結束時的實驗結果見表2。
表2 正交試驗結果表
由表2直觀分析可知,4號試驗的綜合評分最好,為-0.052,培養(yǎng)基配方為 A2B1C2D3是最優(yōu)方案。但根據(jù)極差分析的結果,培養(yǎng)基配方的最優(yōu)組合是A2B1C2D1。因素主次上,對發(fā)酵結果影響最大的因素為番茄,蔗糖、葡萄干次之,影響最小的因素為胡蘿卜。作為基本原料的番茄對產品影響最大,糖的作用次之,說明發(fā)酵產生酒精消耗的糖大部分來源于補充的糖。直觀分析得到的發(fā)酵培養(yǎng)基最優(yōu)配方為4號樣A2B1C2D3,而極差分析得到的發(fā)酵培養(yǎng)基最優(yōu)配方為A2B1C2D1,兩者的區(qū)別在于葡萄干的用量不同,初步分析葡萄干的用量對發(fā)酵結果的影響較不重要,則可以忽略,取其用量少的方案既對發(fā)酵結果影響不大又可以節(jié)約成本,故方案A2B1C2D1具有優(yōu)勢。
將得到的2組配方進行實驗驗證,證明在A2B1C2D1條件下發(fā)酵的番茄果酒品質較好,即初始糖度為20%,番茄30%、胡蘿卜10%和葡萄干2%(質量百分數(shù))。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兩組優(yōu)化配方的驗證結果
3.3.1 番茄果酒感官指標
酒體金黃色,澄清透明,具果香和酒香,酒質醇厚,柔細清爽,酸甜可口。
3.3.2 番茄果酒理化指標
酒精度(體積分數(shù),20℃):12% ~15%;總糖(以葡萄糖計):5.0% ~7.0%;總酸(以檸檬酸計):4.5~6.5 g/L。
3.3.3 衛(wèi)生標準
細菌總數(shù)(個/mL)≤50,大腸桿菌(個/100 mL)≤3,致病菌未檢出。
實驗結果表明,番茄、胡蘿卜和葡萄干分別按(質量百分數(shù))30%、10%和2%添加,調整初始糖度為20%,酸度為pH4.0,酵母用量0.25%,前發(fā)酵溫度28℃,發(fā)酵7天,后發(fā)酵溫度14℃,發(fā)酵7~10 d,可得營養(yǎng)豐富、典型性突出酒精度為14%(v/v)左右酸甜可口的番茄果酒。
番茄果酒的最佳釀造工藝為采用番茄為原料打漿發(fā)酵,輔以胡蘿卜、葡萄干和適量的水,并用白砂糖調整初始發(fā)酵液的糖度,只要添加0.1%的食鹽和少量檸檬酸(調pH值),無需添加SO2與果膠酶。采用高溫釀酒酵母在28℃恒溫發(fā)酵7天,即可得到口感純正,色澤金黃的番茄果酒。
[1] 蔡健,王薇,宋華.番茄的營養(yǎng)保健作用及保藏技術[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5,26(3):137-138.
[2] 林曉燕,麥維軍,張毅,等.乳酸發(fā)酵胡蘿卜脯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2(1):26-28.
[3] 彭正榮編著.自釀葡萄酒[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3.
[4] 郭麗,王巧珍,朱林.柑橘蘋果復合酒發(fā)酵工藝的研究[J].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06,32(7):140-143.
[5] GB/T 15038-2005.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S].
[6] 朱劼,李爾煬.蘋果酒釀造工藝研究[J].江蘇工業(yè)學院學報,2007,19(4):17 -20.
[7] 潘麗軍,陳錦權編著.試驗設計與數(shù)據(jù)處理[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8:10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