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急性白血病發(fā)病及臨床特點,尋求治療老年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措施。方法:對初治的老年急性白血病38例進行臨床分析,其中60~69歲31例,70歲以上7例,男性30例,女性8例,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組30例(不包括M3型),采用DA、MA、TA、CAG方案對其中23例化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8例,采用VDCLP方案對其中5例化療。結果:CR15例,其中AML13例,ALL2例,CR率為53.57%。結論:老年白血病臨床上有其特殊性,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最常見,化療對老年白血病有效,但化療風險高。
【關鍵詞】老年人;急性白血病;臨床特點
【中圖分類號】R73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0)12-161-2
隨著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老年急性白血病(AL)的發(fā)病率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因此老年急性白血病的診治一起人們的重視。
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2006年-2007年收治的38例老年AL患者臨床資料,現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38例老年急性白血病均為住院患者,男30例,女8例,男:女=3.75:1,年齡60~80歲,中位年齡65.7歲,60~69歲者30例,占78.94%。全部病例均經臨床、外周血象、骨髓象檢查,符合急性白血病診斷標準[1]。按FAB分型,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AML)30例(M12例,M2a3例,M2b1例,M4a1例,M4c3例,M5a4例,M5b12例,M61例,急性紅血病1例,未分型2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8例(L1 1例,L2 3例,L3 4例),AML:ALL=3.75:1。
1.2臨床表現38例患者起病較為隱匿,初發(fā)癥狀為頭暈、乏力、納差。隨著病情進一步發(fā)展,才出現貧血、發(fā)熱、出血、白血病浸潤等癥狀和體征。38例中,貧血36例,其中輕度貧血8例,中度17例,重度11例。發(fā)熱30例,熱型多呈不規(guī)則型,體溫在37℃~42℃。出血26例,其中牙齦出血7例,皮膚黏膜出血11例,鼻衄4例,黑便3例,顱內出血1例。淺表淋巴結腫大12例,肝大10例,脾大10例,胸骨壓痛4例,牙齦腫脹7例。38例中合并高血壓病12例,冠心病9例,慢性支氣管炎并阻塞性肺氣腫4例,肺內感染14例,糖尿病9例。
1.3輔助檢查
1.3.1血象Hb:50~126g/L,其中≤60g/L8例,60~90g/L21例,≥90g/L9例;WBC:0.4×109~20.14×109/L,其中≤4.0×109/L14例,(4.0~10.0)×109/L5例,≥10.0×109/L19例;PLT:4~441×109/L,其中≤30×109/L13例,(30~100)×109/L20例,>100×109/L5例。
1.3.2骨髓象38例中,骨髓增生極度活躍6例,增生明顯活躍14例,增生活躍14例,增生低下4例。骨髓中原始+幼稚細胞30%~80%者27例,>80%者11例。
1.4治療情況
1.4.1治療方法38例中9例拒絕化療,經對癥支持治療后癥狀改善出院,1例入院5d后死于腦出血,余者均給予化療及積極支持治療。根據患者年齡、一般情況及其它基礎病情況采用不同方案化療。其中AML采用DA、MA、TA、CAG方案,具體用量:DA方案(14例):DNR30~40mg/d×3d,Ara-c100mg/d×5~7d;MA方案(10例):MTN4~10mg/d×3d,Ara-c100mg/d×5~7d;TA方案(6例):THP30~40mg/d×3d,Ara-c100mg/d×5d;CAG方案(4例):Acla10mg,d1~8,Ara-c20mg,d1~14,G-CSF300μg/d,皮下注射,第1次注射Ara-c前開始給予,至最后一次注射Ara-c之前12小時停用。白細胞>10.0×109/L停用G-CSF,不停化療,待白細胞下降后再用G-CSF。2例M5因外周血白細胞明顯增高,先用羥基脲3.0~6.0/d×9~10d,后用DA方案。ALL采用VDCLP方案,具體用量:VCR2mg/d,第1、8、15d,DNR30~40mg/d,第1~2d,CTX0.6~1.0/d,第1d,L-ASP10,000U/d,從第4d開始,連用5~8d,Pred60mg/d,第1~15d。
1.4.2輔助治療化療中配以積極對癥支持治療,包括成分輸血(紅細胞和血小板)、止血藥物及止吐藥物的應用;有感染征象時選用強有力的抗生素控制感染。當化療后出現骨髓抑制時,加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療,劑量為150~300μg/d,7~12d。
2結果
2.1療效結果[1]38例中10例未作化療,不計療效統(tǒng)計。28例患者經化療后完全緩解(CR)者15例,AML13例,ALL2例;CR率53.57%,死亡9例(32.14%)。
2.2血液學毒性在化療后出現骨髓抑制25例(89.28%),口腔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共12例,敗血癥5例,消化道出血和顱內出血5例。2.3轉歸13例AMLCR者隨訪2年,獲CR時間3~24個月,中位生存期11個月,2例ALLCR者CR期為7個月、15個月。在化療后骨髓抑制期因顱內出血死亡3例,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呼吸衰竭死亡2例,敗血癥死亡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
3討論
老年AL起病相對緩慢,初期臨床表現常不典型,癥狀較隱襲,發(fā)病常呈亞急性過程,以乏力、頭暈、納差、低熱等癥狀多見,多數患者有不明原因進行性貧血及白細胞減少,起病數月后才確診,早期極易誤診漏診。本組病例中有1例患者發(fā)現白細胞減少1年后才發(fā)展為ALL。因此,當老年人有上述癥狀時,應定期檢查血象和骨髓象,及早作出診斷。
老年急性白血病細胞起源于更早期的造血祖細胞;可累及多個細胞系;殘余的正常干細胞池的損害與年齡和白血病有相關性;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myelodyslastic syndrome,MDS)轉化和三系發(fā)育異常的頻率高;不良核型的頻率高;良好核型的頻率低;白血病細胞不良表型特征如CD34的高表達、FLT3陽性比例高、MDR1的過度表達[2];藥物滲出潛能高;正常祖細胞對生長因子的敏感性低。對化療毒性的耐受力減弱(與臟器功能狀態(tài)及合并疾病有關);感染的風險增加;細胞因子的支持治療效果差;緩解率低;緩解持續(xù)時間短,中位生存期5~6月,生存>3年者<10%[3]。Stone[4]報道老年AML CR率僅為45%,而青年AML的CR率為75%,老年AML在取得CR后長期無病生存率僅為20%。本研究中28例化療患者,因化療后骨髓抑制死亡9例(32.14%)。均符合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因年齡,器官功能狀態(tài)及合并疾病等導致對化療的耐受性差,感染,出血的風險增加,進而生存率低,死亡率高的特點。28例化療化療患者中CR者15例,CR率53.57%,與國內洪用偉[5]報道相似?;煼桨钢芯唧w藥物劑量均低于標準常規(guī)劑量,與2009版NCCN指南中關于老年白血病的指導原則重視小劑量化療的應用相符。尤其老年AML對細胞周期特異藥反應差,小劑量藥物延長使用,可對這些緩慢進入細胞周期的細胞起作用,同時低血漿濃度的抗白血病藥物,能通過增加凋亡使細胞死亡,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6]。本研究中對4例骨髓增生低下的患者采用CAG方案均取得了CR,讓我們看到了希望。我們認為為對于老年急性白血病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治療方案,化療方案個體化。對于年齡在60~65歲,全身情況好,且無合并癥,骨髓增生明顯活躍以上者,可選用與青年患者相同方案減低劑量,同時加強支持療法。年齡>70歲,骨髓增生減低者或有心、肺、腎病變者,則選用小劑量誘導化療。對于一般情況差的患者則以姑息支持治療為主。期待找到更好的方法提高老年急性白血病的療效,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延長生存期。
參考文獻
[1] 張之南主編.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第3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106.
[2] 秘營昌.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J].國際輸血及血液學雜志,2009,32(2):97.
[3] 黃曉軍.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特征及治療[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8,28(5):873.
[4] Stone RM. The difficult p roblem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 inthe older adult[J].CA Cancer J Clin,2002,52(6):363-271.
[5] 洪用偉,羅文紀.老年急性髓系白細胞1例臨床分析[J].浙江實用醫(yī)學雜志,2009,14(3):210-211.
[6] 沈志祥.血液科新進展[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