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馬來酸桂哌奇特注射液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效果。方法:將104例缺血性腦血管病病人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52例、對照組52例,治療組采用馬來酸桂哌奇特注射液治療,對照組采用燈盞細辛注射液加胞磷膽堿,治療均為14天,觀察治療前后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變化及血液流變學、血脂、凝血功能、經(jīng)顱多普勒檢查,并進行分析。結果:治療組治療前后神經(jīng)功能變化及血液流變學、血脂、凝血功能、頸動脈彩超檢查顯著改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t=1.98~9.42,p<0.05),且治療組TCD檢查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結論:馬來酸桂哌奇特注射液在改善腦血管痙攣、擴張血管和促進細胞營養(yǎng)代謝,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方面為有效藥物。
【關鍵詞】馬來酸桂哌奇特;鈣離子拮抗;頸動脈彩超;經(jīng)顱多普勒
【中圖分類號】R74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0)12-168-2
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在發(fā)生發(fā)展和治療過程中,病情處在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準確和及時地掌握這個動態(tài)變化過程中的癥狀、體征、影像學、血液動力學和血液流變學方面的變化,有利于合理制定和調整救治方案;國內已有許多各種藥物治療的報道,自2007年以來,我們使用馬來酸桂哌奇特治療,現(xiàn)就其療效對比做如下報告。
為探討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有效治療方法,我們對本院自2007年以來收治的52例缺血性腦血管病病人應用馬來酸桂哌奇特注射液治療,并與52例燈盞細辛注射液加胞磷膽堿治療者進行了對比觀察,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就我科2007.6-2008.5住院之缺血性腦病(診斷標準均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通過的標準[1])發(fā)病均在0.5~14天,平均(2.18±0.87)天;經(jīng)頭顱CT或MRI確診的104例病人,頸內動脈系統(tǒng)梗塞75例,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梗塞29例,CT未見異常17例(治療14天內復查CT提示有缺血性病灶14例,5例為頸內動脈系統(tǒng),9例為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3例未見異常)。男71例,女33例。年齡48-75歲,平均(62.02 ±11.52)歲。
1.2分組及治療
入組病人入院后除進行常規(guī)化驗檢查及頭顱CT或MRI檢查外,還進行血液流變學、血脂、凝血功能、經(jīng)顱多普勒檢查,并行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NIHSS評分)。隨機分為兩組各52人,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治療前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均根據(jù)病情予以小劑量甘露醇脫水降低顱內壓,對高血糖者控制血糖、管理血壓,并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A組:(男35例,女17例)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給予0.9%NS250ml+馬來酸桂哌齊特注射液160mg靜脈滴注,每日一次。B組:(男36例,女16例)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給予0.9%NS250ml+燈盞細辛注射液30ml加0.9%NS250ml+胞磷膽堿0.75mg靜脈滴注。治療14天后再進行血液流變學、血脂、凝血功能、經(jīng)顱多普勒檢查及NIHSS評分。
1.3觀察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后2周觀察神經(jīng)功能缺損、血液流變學、TCD等指標。
1.4療效評定標準采用1986年全國第二次腦血管病專題會議通過的標準[14]及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NIHSS評分):基本治愈:NIHSS評分值治療前后減少90%shy;shy;—100%,病殘程度0級;顯著進步:NIHSS評分值治療前后減少46%#8209;#8209;89%,病殘程度1—3級;進步:NIHSS評分值治療前后減少 18%—45%; 無效:評分值治療前后減少或增加18%;惡化:NIHSS評分值治療前后增加18%;死亡。
1.5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2結果
2.1兩組治療前后有效率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兩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1),見表1。
2.2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兩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P<0.01),見表2。
表2NIHSS評分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jīng)功能缺損積分值比較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
A組52例 11.3±2.44.8±1.7
B組52例 11.3±2.45.8±1.8
2.3血液流變學、血脂、凝血功能治療前后比較兩組指標均有降低,而治療組降低較明顯,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P<0.01),見表3。
2.4治療前后經(jīng)顱多普勒對比結果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P<0.01),見表4。
3討論
腦血管病是當今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存的三大重要疾病之一。缺血性腦血管病占人類腦血管病67%~89%,它主要的病理基礎涉及原發(fā)性神經(jīng)元損傷、繼發(fā)性神經(jīng)元損傷及再灌注損傷[3]。研究證實,腦缺血超早期治療時間窗為6h之內,如果腦血流再通超過再灌注時間窗時限,腦損傷可繼續(xù)加重。目前認為再灌注損傷機制,主要包括自由基過度形成及自由基“瀑布式”連鎖反應、神經(jīng)細胞內鈣超載、興奮性氨基酸細胞毒性作用和酸中毒等一系列變化,導致神經(jīng)細胞損傷[2]。鈣離子的大量細胞內移,激發(fā)突觸傳遞中神經(jīng)遞質的釋放,特別是興奮性氨基酸的釋放,這些興奮性氨基酸,特別是谷氨酸經(jīng)過NMDA受體產(chǎn)生的細胞毒性作用并進一步加劇鈣離子內流及氧自由基、NO釋放。鈣離子內流超過細胞的消除和緩沖能力時就會激動鈣離子依賴性酶(蛋白酶和酯酶),加速細胞的蛋白和脂質的降解而使細胞死亡,鈣離子在觸發(fā)腦缺血后繼發(fā)性神經(jīng)元損害中起了主要的作用[4],因此神經(jīng)細胞內鈣超載被認為是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重要關鍵。以往臨床上常用的鈣通道阻滯劑如尼莫地平能進入血腦屏障阻斷L型鈣通道,在缺血6~12h應用能增加腦血流量,減輕腦細胞損害,并改善腦功能[7]。其次血粘度增高也是急性腦梗死的危險因素。因此降低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性,糾正血液的高凝狀態(tài),增加纖溶系統(tǒng)活性,促進血栓溶解也成為急性腦梗死治療的關鍵[8]。理想的治療方法是用尿激酶或組織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直接注入病灶區(qū),促進血栓溶解,恢復局部血流,但由于需要特殊設備,受治療時間窗(發(fā)病后3~6h)限制,副作用較多,目前尚沒有廣泛開展。
馬來酸桂哌奇特為鈣離子通道阻滯劑,通過阻止Ca2+跨膜進入血管平滑肌細胞內,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腦血管擴張,從而緩解血管痙攣、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腦動脈血流量。并且有增強腺苷和環(huán)磷酸腺苷(cAMP)的作用,降低氧耗。機體對缺血的應急反應,表現(xiàn)在內源性保護因子迅速主動地產(chǎn)生神經(jīng)保護作用,腺苷作為內源性保護物質,在缺氧、缺血時大量生成并釋放到細胞間隙,作用于細胞膜后的腺苷受體(A1,A2a,A2b,A3),迅速抑制細胞代謝及抑制興奮性遞質的釋放,阻斷缺血級聯(lián)反應,發(fā)揮超早期內源性保護作用[5,6],能抑制CAMP磷酸二酯酶,使CAMP數(shù)量增加。還能提高紅細胞的柔韌性和變形性,提高其通過細小血管的能力,降低血液的粘性,其血液流變學指標及纖維蛋白原含量變化有明顯改善[13]。加強腺苷早期腦保護的生理作用,延長血管擴張作用,加強擴血管強度,通過提高腦血流量,促進腦細胞對葡萄糖的利用,改善細胞營養(yǎng)和能量代謝,增強腦組織抗缺血缺氧能力,保護腦細胞功能。
本文經(jīng)過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TCD指標的觀察對比,顯示馬來酸桂哌奇特能顯著降低全血粘稠度、血漿粘稠度、紅細胞壓積和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改善急性腦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高粘狀態(tài)和腦血流量,與燈盞細辛注射液加胞磷膽堿具有相同的效果,在臨床應用中有可靠療效[11],與有關文獻報道基本一致[9,10,11][12]。本研究還觀察到馬來酸桂哌奇特治療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恢復有很好的療效,治療組總顯效率為90%,而對照組為88.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另外,治療組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也未發(fā)現(xiàn)對血壓脈搏、肝腎功能及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有不良影響。該藥的安全性高,是一種安全而有效的藥物,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資料
[1] 中華神經(jīng)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樞神經(jīng)科雜志,1996,29(6):379.
[2] 王維治編.神經(jīng)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714-756.
[3] 楊秉輝編.現(xiàn)代內科學進展[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5:823-835.
[4] 史玉泉,周孝達,編.實用神經(jīng)病學(第3版)[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5:820-831.
[5] 徐艷綜,張曉琴,章軍建.腺苷及其受體與缺血性腦血管病[J].卒中與神經(jīng)疾病,2000,7(3):190-192.
[6] 王曉斌,況銑,吳洪翔.腺苷A1受體系統(tǒng)對兔腦缺血的保護效應[J].中國急救醫(yī)學,2002:22-29.
[7]韓仲巖,叢志強,唐盛孟.神經(jīng)病治療學(第2版)[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4:62-79.
[8] 張海燕,祝仰全,王偉林.血漿纖維蛋白原檢測在腦梗塞、冠心病和肺心病的臨床分析[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04,14(1):133-137.
[9] 麥迎斌,陳瑞華,林澤娜.克林澳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中西醫(yī)雜志,2004,5(16):117-118.
[10] 朱熱梅,馬春梅.馬來酸桂哌齊特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臨床觀察[J].中華現(xiàn)代內科學雜志,2006(9):1045-1046.
[11] 耿烘業(yè),王少華.實用治療藥物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1060-1061.
[12] 張曉霞,韓培紅.馬來酸桂哌齊特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藥房,2007,18(26):2060.
[13] 李素君.克林澳治療心腦血管疾病臨床觀察[J].中華臨床醫(yī)學月刊,2003,14(9):1081.
[14] 中華神經(jīng)科學會.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1996,(29):38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