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止淚散治療冷淚癥的臨床療效。方法:82例冷淚癥患者122只眼予以止淚散水煎服,每日一劑,1周為一療程,共兩療程,隨訪時間為6月。觀察總體療效。結(jié)果:治療2周后治愈11只眼,顯效38只眼,有效54只眼,無效19只眼,有效率為84.43%。結(jié)論:止淚散治療冷淚癥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
【關(guān)鍵詞】止淚散;冷淚癥
【中圖分類號】R988.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0)12-146-1
冷淚證是指清稀淚液經(jīng)常外溢、淚無熱感及目無赤痛的眼病。在歷代文獻中,有目風、淚風、目淚出不止、風沖泣下、充風淚出、迎風灑淚癥等許多別名。多發(fā)于老年人,常由于肝腎虧虛或氣血不足,淚道約束失常,復(fù)遇風邪,其中輕癥稱迎風冷淚,重癥稱無時冷淚。相當于西醫(yī)學的“功能性淚溢”,是指有流淚癥狀而淚道沖洗通暢的一種眼疾。自2009年以來,我們將止淚散用于治療冷淚癥,療效確切。
1基本資料
1.1臨床資料
82例患者122只眼中,女31例,49只眼,男51例,73只眼,年齡43~62歲;病程為1月~4年,平均為1.33年。
1.2診斷標準
(1)淚液清稀,輕者時作時止,重者時時頻流,入冬或遇風增劇;(2)其淚竅無異常,按壓睛明穴無粘液溢出;(3)淚道沖洗通暢。
1.3病例入選標準
符合冷淚癥診斷標準,年齡40—65歲者。
1.4病例排除標準
(1)大于65歲或小于40歲;(2)有過敏史者;(3)合并有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4)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者;(5)有其他眼表疾病,如結(jié)膜炎、結(jié)膜松弛癥、瞼緣炎、角膜炎、淚囊炎及淚道器質(zhì)性疾病等;(6)淚道沖洗不通者。
1.5治療方法
將止淚散水煎服,每日一劑,分兩次服,1周為一療程,共兩療程,隨訪時間為6個月?;痉?巴戟天10克,川芎15克,五味子10克,白術(shù)10克,枸杞30克,肉蓯蓉10克,菟絲子10克,白蒺藜15克,黃芪30克,防風10克,甘草6克。
2結(jié)果
2.1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流淚癥狀消失;顯效:流淚癥狀明顯減輕;有效:流淚癥狀較前減輕;無效:流淚癥狀如前。
2.2治療結(jié)果
用止淚散對82例冷淚癥患者共122只眼臨床治療2周,隨訪6個月后,臨床資料總結(jié)如表1。
表1 止淚散臨床療效總結(jié)
治愈顯效有效無效合計
眼數(shù)(只)11385419122
有效率(%)9.0231.1544.26--84.43
3討論
冷淚癥為眼科門診常見疾病,以中老年人和素體虛弱者多見,可單眼或雙眼發(fā)病。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首先是患者眼前霧蒙感,流淚增多,長期淚液浸漬,或迎風流淚,有濕冷感,秋冬尤甚。然而沖洗淚道時,淚道通暢。本病長期不愈可引發(fā)慢性結(jié)膜炎、瞼緣炎、眼瞼或面部濕疹等其他疾病,甚者可致下瞼外翻,從而加重淚溢癥狀。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本病多為功能性病變,治療方法較單一,只是針對性采用手術(shù)的方式如淚點矯正術(shù)、下瞼緊縮術(shù)等,臨床療效不顯著,且復(fù)發(fā)率高。
我們從冷淚癥的發(fā)病機理入手,認為本癥多由肝腎虧虛,復(fù)受風邪所致。肝主藏血,為風木之臟,且開竅于目?!澳I主五液”,淚為肝之液。年老體衰,肝腎虧虛,不能約束其液,淚無所主,復(fù)受風邪刺激,故溢于外。因此以補肝益腎、祛風除濕為本癥治療原則。
止淚散方中巴戟天、五味子、枸杞、肉蓯蓉、菟絲子補益肝腎,白術(shù)、黃芪健脾除濕,川芎、白蒺藜、防風祛風勝濕止淚,甘草調(diào)和藥性。在臨床應(yīng)用多年,深受患者歡迎,療效確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994,100.
[2] 銀麗,李全智.明目熏洗液治療冷淚癥的臨床療效觀察[J].新疆中醫(yī)藥,2005,24(5):47-48.
[3] 張海.縮泉丸加味治療冷淚癥18O例[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01,17(10):10-11.
[4] 蘇禮和.針藥結(jié)合治療冷淚癥52例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8,3(2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