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句話不知道流傳了多少年,影響了多少代人。與之對應(yīng),讀書無用論也時常泛起,尤其在民間,“讀書不行的人往往更有出息”,這種說法一直很流行。
唐朝的李林甫在讀書方面是個不及格的學(xué)生,他自己也有自知之明,所以有人勸他趕考,他自我評估了一下,覺得即便走關(guān)系,也肯定考不上,于是堅決不去考試,以免丟人。但是,通過攀附權(quán)貴,李林甫從小吏起步,一路爬上了宰相的高位,接著就面臨要與同為宰相的張九齡一爭高下了。
張九齡出生于官宦世家,是著名詩人和文學(xué)界權(quán)威人士。他從骨子里看不起沒文化的李林甫??墒撬麄冎g的斗爭一開始就沒有懸念,充分驗證了“君子難與小人斗”的真理。
李林甫與張九齡的“決戰(zhàn)”源于對牛仙客的提拔問題,李林甫力挺牛仙客當(dāng)工部尚書,張九齡則竭力阻止對牛仙客的提拔。
從史料可以看出,牛仙客在“德能勤績”各方面都不錯,尤其善于理財,對他的提拔原本并沒有多大問題。張九齡的反對意見是:論資排輩,牛仙客資歷不夠。另外文化程度不高,不會吟詩作賦。對此,李林甫的說法是:“茍有才識,何必辭學(xué)?”
這次辯論以李林甫獲勝告終。牛仙客升任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位居宰輔。
不可否認(rèn),張九齡是一位賢相。不過文人做官常常容易犯一個毛病,就是愛以文章來衡量人才。但眾所周知,文字水平并不等于辦事能力。
隨著牛仙客為相,張九齡和李林甫的爭論應(yīng)該告一段落了,可偏偏張九齡推薦的監(jiān)察御史周子諒犯傻,不僅誤了卿卿性命,還連累了張九齡,使之貶官。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周子諒上書彈劾宰相牛仙客。彈劾的依據(jù)十分荒唐可笑。他說,武則天時期民間有條預(yù)言:“首尾三鱗六十年,兩角犢子自狂顛,龍蛇相斗血成川。”按照算命先生解釋“兩角犢子”,就是“牛”。也就是將來必定會有姓“?!钡娜舜蹔Z唐朝皇位,所以姓“?!钡娜瞬荒墚?dāng)宰相。
周子諒編出這樣一條神神叨叨的讖語,根本就不可能哄過文化修養(yǎng)很高的唐玄宗李隆基。退一萬步講,如果李隆基相信了,那么天命不可違,你趕走牛仙客,李家天下也早晚會被牛家奪去。你不是把皇帝當(dāng)傻子騙,就是在詛咒李唐王朝,兩者都是欺君之罪。最后,周子諒被杖責(zé),流放途中,因傷重斃命。
“周子諒是張九齡推薦的!”周子諒死后,李林甫不忘提醒唐玄宗。于是余怒未消的李隆基下詔將張九齡貶為荊州長史,永遠(yuǎn)不許返京。張九齡的政治生命就此結(jié)束,可以說輸?shù)煤芨C囊。
“嗇事(精簡事務(wù))省用,倉庫積實”,“為官清正,僅身無它”,這是史家對于牛仙客的評價。作為宰相,牛仙客不算杰出,因為他沒有去和把持朝政的奸相李林甫作斗爭。但是作為政策的執(zhí)行者,牛仙客辦事效率高,認(rèn)真負(fù)責(zé),是個合格的高級公務(wù)員。
如果說李林甫戰(zhàn)勝張九齡是陰謀詭計的勝利,那么牛仙客與周子諒相比,無疑證明了“茍有才識,何必辭學(xué)”之說。這句話雖然出自奸臣之口,卻有一定道理。對于老百姓來說,官員們寫詩作賦的能力,遠(yuǎn)不及做實事的能力重要。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句話不知道害了多少讀書人。在一定程度上,張九齡們的迂腐也正是李林甫們能夠?qū)?quán)的原因之一??沼幸磺粠в行┰S偏頗的正氣,智商、情商俱差。而面對如此不堪一擊的對手,小人焉能不得志?
(責(zé)編 何 毅)